楊娟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陶瓷的發展逐漸轉變成為了藝術發展,陶瓷的發展必然要順應設計潮流,調整步伐,尋求發展機遇。有機設計為陶瓷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融入當前人們的生活。本文主要探討陶瓷的外在形態,從曲線形態與仿生形態兩方面展開研究。希望通過研究,人們能夠對陶瓷藝術有更加充分的了解。
關鍵詞:陶瓷產品;形態設計;有機語義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0)06-0081-02
陶瓷是一種古老而傳統的產品,陶瓷所承載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在陶瓷的發展過程中,陶瓷設計在不斷的變化、擴展和豐富。陶瓷的發展必然要順應設計潮流,調整步伐,尋求發展機遇。有機設計理念注重平衡與協調,在復雜的物質生活中,人們不斷尋求事物之間的平衡,這是一種動態的平衡關系。現代陶瓷設計與有機設計相結合,在材料和資源高能耗的壓力下,有機設計為陶瓷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讓陶瓷藝術融入人們生活,使陶瓷藝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產生無形的導向力。本文對陶瓷產品形態設計的有機語義展開探討,希望讓更多的人們了解陶瓷藝術,促進其傳承與發展。
1有初語義概述
有機這一詞所指的范圍非常廣泛,并被用于多個領域。該詞原本指生物體或者是生物轉化的有機物,在深化科研領域,指的是碳原子的化合物。有機在廣義上的概念,指的是事物與事物之間組成的自然界的生物體,其生物體具有互相關聯以及不可協調性。本文的有機語義著重研究仿生物機體形態和模擬生物機能,形成具有完整內部體系與外部連結的整體系統化設計。
2陶瓷產品形態設計的有機語義分析
2.1曲線形態
曲線作為形態視覺語言之一,從圖形構成角度上看,曲線是藝術形態構成的最小單位,以其形態各異的自然形態應用于產品設計。當下曲線形態又是有機形態的特征之一,而陶瓷有很強的塑性形,能很好的展現與表達有機形態。
2.1.1立體化曲面
立體化曲面是由曲面或曲面和平面所圍成的幾何體,從陶瓷產品的形態角度分析,其立體化曲面就是組成曲面立體的曲面和平面投影的組合。
英國陶藝家Tina Vlassopulos的作品是陶瓷設計有機形態的代表之一。在該作家設計的陶藝作品中,所采用的色調基本都是樸素與自然相結合,形態結構也更加的柔美。他創作的花瓶系列,是通過整體造型充分展示陶瓷的線條。并且在該作者的其他陶藝作品中,也大多數都以線條為主,構造出別具一格的陶瓷作品。還有Vlassopulos的作品“Toot”,如圖1所示,瓶頸傾斜彎曲,瓶腹突出,太平口的外部仍然保持突出的狀態,外形有著較大的曲折轉變,形成了S曲線。Vlassopulos在設計陶藝作品時,將s曲線轉換到了三維結構中,促使曲線變得更加立體。瓶子的外輪廓線條,也十分分精細流暢,能夠與瓶子的整體結構形成相呼應的效果,這一陶瓷產品設計完美的展示了陶瓷設計中的有機語言形態。
2.1.2平面化曲線
平面化曲線是同心圓均勻旋轉和外推力均勻形成的球體。其線條形式取決于形狀,形狀取決于對象本身的材質特征。陶瓷本身的形體結構在工藝特點的影響下,呈現平面化曲線的表達,形成圓球體的基礎造型結構,這一結構是平面化曲線的表現。
喜多俊在很多的設計領域,都采用有機設計的理念。日本本土的手工藝品都是在自然中追求材料、形狀、技術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是自然條件下形成的一種具有生活態度的藝術作品。喜多俊提取出很多東方元素融入自身產品創作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例如,日本的TAKO燈,該作品于1971年誕生于日本,該作品的設計元素十分簡單,由日本元素與西方現代極其簡單的設計相結合,通過簡單的光線照射折射出通透、溫暖、自然的光線,給人一種溫暖和寧靜的感覺。同時,在設計的過程中,作者也將作品與當地的人文情感和國際風格無縫地結合在一起。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有機設計,在現代陶瓷設計領域,喜多俊之也加入了有機設計。比如喜多俊先生與田燒合作的“花”系列餐盤(如圖2),用柔軟的彎道輕輕展示盤子邊緣的柔美線條。盤子的整體形狀輕像柔軟的白色花瓣,三個弧線起伏,自然地擴展開來。為了保證盤中面積,將三片花瓣變形設計,便于人們抓握,使之在保證使用功能的同時,也顯現出有機感。
2.2仿生形態
仿生形態的設計是在對自然生物體,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人類等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態的認知基礎上,尋求對產品形態的突破與創新。
2.2.1具象形態仿生
仿生設計是典型的交叉設計,其建立在仿生學與設計學的基礎上,具象形態仿生設計多以具有吉祥寓意的瓜果實蔬、魚鴨海螺等作為純裝飾擺件。這也是自然界生物形態簡化過程的中優勝劣汰的必然結果,通過持續長期的進化,使良好的組織結構和界面屬性最優化,以適應外部環境的生存為目標。種種自然界中存在的自然智慧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有機設計的本質是找出生物界成功的進化例子,并以此為榜樣解決自然界與人類之間存在的難以解決的問題。陶瓷的實際問題以及實際屬性,也導致了陶瓷器能夠具有更高的造型能力,在現代陶瓷器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仿生學形態。西班牙設計師亞米·海因用陶瓷器制作的蘑菇狀臺燈就是模仿生物的陶瓷器設計(如圖3)。設計者將燈罩和燈柱之間互相結合,在制作該陶藝作品時,將傘面的蘑菇形態設計成為了該產品的燈罩,通過光線以及設計燈罩的弧度等方面展現了燈罩的優美。不僅僅滿足了照明的功能,也滿足了包裝設計的整體感覺。
2.2.2意象仿生形態
瑞奇品牌ARCO BJECTS陶瓷設計品牌成功探索了陶瓷有機設計,并闡述ARC品牌的價值概念。ARC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概念。其核心是尋找精神靈感,表現個人創新。ARC設計師丹尼爾·雅各布斯以極簡主義風格管理這件服裝,賦予ARC獨特的設計用語“New”,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設計語匯。
在杰克·布斯創作的一系列陶瓷首飾中,充分感受到陶瓷材料的魅力。和大部分景德鎮流行的陶瓷不同,杰克·布斯試圖突出白瓷,景德鎮陶瓷飾品的市場化設計是以陶瓷本身為基礎色彩,但杰克·布斯采用減法,只是通過簡潔的幾何造型來輔助陶瓷材料。
還有一個經典設計——今天的項鏈,采用半圓形幾何設計,并配可以調節的棉繩,佩戴時純白的陶瓷面占據胸中的核心,而大塊的陶瓷面和顯眼的白瓷色彩,簡潔明快,突出了陶瓷質樸的原始感(如圖4)。這件陶瓷飾品的造型并不是單純而感性的機械幾何學,靈感來自自然的有機形態,用樹干自然制成的白瓷手鐲,是由圓柱形和大塊面表現。圓柱狀本身就有曲面感,而不是直線的圓柱形,波浪形手鏈也設計得很自然。杰克·布斯在表達波浪曲線感時,對設計要素進行了抽象的表達,但保留了自然的意義,形成了一種意象形態。在這種陶瓷飾品設計中,通過鮮明的色彩、大比例的區塊形狀和簡潔、柔和的線條組成了標志性的設計詞匯,創造了識別度高的時尚設計風格,是陶瓷飾品中比較成功的案例。設計師希望是通過樸素有機的現代表現方式,體現出當今的時尚主題:生態、有機、干練、有序。
3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陶瓷行業的發展要緊緊抓住現代需求,保障陶藝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有更加光明的發展道路。本論文中,就陶瓷產品外形設計的有機語義展開全面的探索,并且按照目前的陶瓷材料與時代對接的需求相互連接,找出在陶瓷設計的作品中呈現的出來的有機語義,在通過有機語義分析無論是在外形上還是在內部的動機上,呈現出的一種思維方式以及歷史價值,對有機語義的內涵以及相應的解析展開研究,并且在設計動機的趨勢之下,展開對陶瓷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的研究。希望通過本論文的研究,能夠對以后發展陶瓷有機語義設計起到一定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