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瀅 林曉華
摘要:在社會快速發展時代影響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紀念性景觀,使人們對于紀念性景觀的要求也越發多樣,對于紀念性景觀的設計也越發高要求、高水準。在如今發展中,紀念性景觀以一種軸線式的景觀布局為主,雖有少數非軸線式景觀布局,但是軸線式紀念性景觀依然應用普遍。本文主要探討紀念性景觀的空間形態與軸線關系,希望為紀念性景觀設計提供思考與借鑒。
關鍵詞:紀念性景觀;軸線;空間形態
中圖分類號:TB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0)06-0104-02
紀念性景觀規劃設計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規劃設計,紀念I生景觀空間形態與軸線關系,是一種基于紀念性景觀上對空間應用把握得出的軸線關系。軸線在紀念性景觀應用成效較好,可滿足受眾對紀念性景觀的需求與情感表達。在《社團、儀式與紀念景觀》書中寫道“紀念景觀有思考、精神、情感和社會功能”,紀念性景觀特殊性的內涵與觀賞者的相互作用產生共鳴。
1紀念性景觀概述
紀念,是一種特殊行為方式,用事物或者行動對紀念的事物來抒發情感表達。這種行為很大程度上受到所處于的社會環境、政治策略、經濟發展、人文底蘊等方面的影響紀念性景觀的人對精神追求的物化表達,具有特殊的人文底蘊和文化價值相結合。是為了滿足人類對精神文化的追求而產生,場所的精神功能性已經超越物質的功能。這是紀念性景觀與其他景觀最大的區別,用物質化事物表達精神,使精神功能超越原本的物質功能。
紀念性景觀主要分成兩種情況:第一種,為紀念發生的事件中“人群”所建造的紀念性景觀,例如:中國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中國唐山地震遺址公園、美國雙子星紀念公園等;第二種,紀念某一重大事件或者某種時期生活方式的紀念景觀,對后人有學習、思考、緬懷的作用的,例如:中國曲阜孔廟、埃及金字塔、美國華盛頓總統紀念碑等。縱觀古今中外的紀念性景觀可以看出,人們對于紀念性景觀的研究實踐從未間斷。
2紀念性景觀的空間形態與軸線關系的研究意義
國內經濟與國外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經濟發展一體化,大眾生活水平提高,人們關注點不再是物質生活,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高品質。紀念性景觀有別于其他景觀,紀念性景觀以人為主,是人對“特定對象”的感知相互作用,“特定對象”媒介于紀念性景觀來對人產生作用,有著直接地影響。首先,紀念性景觀是承載紀念活動和公眾集會功能的重要城市空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類生態意識的增強,空間環境的塑造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紀念性景觀的規劃設計已成為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系統深入地研究城市紀念性景觀空間形態與軸線的關系,為此可以總結出當今城市紀念性公共空間的環境規劃設計方法。其次,軸線的產生與空間形態中尺度、方向、序列相關,它們呈現出相互之間協調合作的關系。空間尺度基于空間形態側重空間與對于構成空間各個要素之間協調關系;空間方向基于空間形態上軸線布局形成特殊的方向個人與視覺感受體驗;空間序列基于空間形態于軸線關系上設置景觀性節點,具有加深紀念性景觀的特點,軸線在這些關系下規劃、劃分其功能性質。紀念性景觀空間形態與軸線研究將城市文化歷史進行承載,還可以將情感表達升華,讓參觀者在過程中感悟紀念。
紀念性景觀空間形態具有靈活運用特點,設計師基于人體將尺度在空間內把握在紀念性景觀設計要素:道路、邊界、節點、標志的應用中嚴格遵循,若不滿足則會造成功能上的缺失、資源上的浪費。對紀念性景觀空間形態與軸線關系的研究,可以為初學紀念性景觀規劃設計的學者和未來設計師提供一定的思考和理論借鑒,可以避免對空間形態與軸線關系認識不準確,造成紀念性景觀設計不合理而產生資源浪費、影響城市美觀等一系列問題。
3紀念性景觀的空間形態與軸線關系分析
紀念性景觀空間形態與軸線關系中,空間形態三個方面即空間尺度、空間方向、空間序列。對空間形態中尺度與軸線的規則關系,大尺度的紀念性景觀往往具有軸線關系,軸線為空間尺度空間起到安排合理、有序不亂。對空間形態中方向與軸線的指向關系,空間中方向即指向性,空間中軸線為方向進一步明確指向關系。
在紀念性景觀設計中,軸線的產生與空間尺度、空間方向、空間序列相關都以人為基準,進行對空間結構的感官感受與行為活動之間的協調性設計。紀念性景觀空間尺度基于空間形態,主要側重于空間與對于構成空間各個要素之間的協調關系;紀念性景觀空間方向基于空間形態上,軸線布局形成的個人與視覺感受體驗;紀念性景觀空間序列基于空間形態于軸線關系上,設置景觀性節點,加深紀念性景觀特點。
3.1紀念性景觀空間形態中尺度與軸線的規則關系
空間尺度是一個多學科的運用,廣泛而且抽象的數量性質理念,它是人們感知各種不同事物和認識意識形態方面的重要衡量的準則。數量是尺度的衡量單位,空間尺度是基于紀念性景觀空間形態上的實際應用的方式。早在公元五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格拉斯提出“萬物皆數”觀點。在該觀點誕生同時,還誕生了黃金分割(1:0.618比例關系),黃金分割理論將對美感進行相對準確地衡量以及對美學的重新說明。
卡米洛-希特被人稱為“城市規劃之父”,其所著的《城市建設藝術》(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中說到廣場的尺度應與廣場周邊尺度相協調;廣場長度比例上很大情況下與人所站的位置相關。在1973年《小就是美》中,作者馬舒赫從新的角度提出“以人為尺度發展”的城市規劃中的人性化設計主張。紀念性公園尺度要與周圍事物交相呼、協調交融。在這樣的理論下,紀念性景觀設計不再單一地對某項紀念性事物進行強調,從而向強調以人與自然相互統一、協調的環境進行改變。
紀念性景觀尺度往往具有較大的空間尺度,紀念性景觀的歷史文化人文底蘊,大都有警示、回憶、思考等認知感受。因此,軸線的出現帶有莊重、規則的作用。紀念性景觀具有穩重、統一、簡潔的特點,這與軸線之間關系是離不開的,軸線的對稱會給人們帶來秩序性的視覺感受與心理感受。軸線的應用可以劃分文化與功能性,使紀念性景觀空間豐富并合理、有序而不亂。軸線使紀念性景觀空間尺度有了人文規則,恰恰符合了人們在長時間的行為活動中的規律。
3.2紀念性景觀空間形態中方向與軸線的指向關系
《城市印象》書中,作者凱文·林奇提出并用周圍環境對人的直觀感受和認知來建立賦予所認知事物的意義。由此可見,可識別的景觀在設置中的重要性,景觀要素中道路、邊界、節點、標志、區域構成了景觀規劃系統,但在紀念性景觀規劃中強調:道路、邊界、節點、標志的應用方式,要素的應用可以構造出空間形態的方向,而軸線的出現使紀念性景觀中方向的更為明確。
在景觀規劃的要素中,道路的延伸構成了空間方向,道路到邊界的劃分帶有明確的空間指向性;從邊界到節點,又形成指向關系中的方向,空間形式從節點延伸至標志,空間的指向性一步一步加強。因此,空間形態中方向與軸線即指向關系。
在紀念性景觀上方向與軸線的應用十分廣泛。從凡爾賽行宮到大連星海廣場的應用,都是以噴泉為主要焦點,道路延長到四周,其指向性明確,空間方向上軸線布局規整,富有層次感。要素的應用使空間形態方向與軸線在基于紀念性景觀上指明空間方向。
紀念性景觀空間形態中軸線往往具有指向性,這與空間形態中方向不謀而合,紀念性景觀軸線指向與某一特定事件、人物的雕塑、噴泉、構筑物有關。在空間形態中,例如以雕塑為主要景觀節點,軸線方向就以該雕塑為中心。
3.3紀念性景觀空間形態中序列與軸線的節奏關系
在景觀設計中,空間序列是一些連續或者獨立的空間,它們之間相互貫通、緊密聯系,連續的空間讓人感受空間層層遞進,在空間中感受多種不同的空間類型,環環相扣,意味深遠。在獨立性的空間中,應用邊界的隔離方式,高度越高,墻面封閉性會越加強烈。在封閉空間中不與外界相接觸,開放式空間與外界接觸較多。在設計中基于紀念性景觀上,空間序列從邊界通透自然式到軸向發展的規則式,使紀念性景觀空間看起來更端莊更宏偉。邊界的決定使得空間序列對環境依賴性強烈,在開放的空間序列的方向上,使邊界的創造性、獨立性、規則性加強。在軸線上,為了順應紀念性景觀布局排列,與紀念性景觀雕塑、噴泉、構筑物等息息相關。
在紀念性景觀空間形態中,序列很好地把控空間的節奏。在布局安排上,軸線給予空間序列良好的位置安排,并具有節奏性。因此,當空間序列與軸線融合在一起,給觀賞者帶來富有層次的視覺感受。
4結語
通過對紀念性景觀的空間形態與軸線關系研究,軸線要素對空間形態有很好的延伸性,呈現出規整有序、富有美感的整體效果,將軸線與序列廣泛應用在空間形態中,兩者相輔相成,塑造出來的景觀更具有觀賞性和人文情感。在現實生活,紀念性景觀多成為城市地標,如能和旅游產業相結合,將很好地發展并帶動地區人文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