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飛
【摘 要】本文以徐州睢寧縣懷中抱子扇為基礎,講解其發展歷程和研究價值,包括歷史背景、藝術價值以及技藝傳承三部分,并引申到如今對民間傳統手工藝的繼承和發展。
【關鍵詞】懷中抱子扇;民間工藝;繼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1-0212-01
一、懷中抱子扇的歷史背景
1915年,古邳街李鳳祥之妻董氏,精心編制出一把大扇中套小扇的“懷中抱子扇”,并在扇柄用馬尾毛編成“清風徐來”四字。這把扇子作為江蘇文化、中國文化的代表之一,被送到美國舊金山,獲得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獎。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懷中抱子扇成為上海電影明星手里的寵愛之物,產品出口日本、韓國、新加坡、英國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九十年代,蒲扇逐漸被電扇、空調取代,當地會編此扇的只有八旬、七旬的老人了,野生優質的蒲草散落在河邊溝旁,無人問津。如今,政府加大對民間手工藝文化的保護力度,以老帶新,并且民間手工藝走進當地學校成為當地的特色課程,很大程度上拯救和發展了懷中抱子扇,使得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能夠延續。
二、懷中抱子扇的藝術價值
懷中抱子扇的藝術價值在于實用價值與工藝價值的結合。懷中抱子扇需選用上好的細、香、母蒲草,經過采收、分揀、晾曬、薰蒸、編制、烙花、繡字等多個環節制成。整個制作過程分三個步驟,前兩個步驟體現實用價值,第三個步驟體現藝術價值。第一步,“編”:懷中抱子扇遵循工藝品的編制方法,即經、緯線清楚。第二步,“織”:由于蒲草比較柔軟,適合在扇面間穿插,形成不同的藝術圖案。第三步,“紋樣”:采用平紋編、斜紋編、花紋編、寬窄綾編等樣式,花紋的樣式包括花鳥魚蟲各式傳統圖案,同時袖珍樣式的抱子扇花紋樣式更加生動形象,深受年輕朋友的喜愛。
三、懷中抱子扇的技藝傳承
懷中抱子扇在九十年代已面臨即將失傳的處境,能夠掌握此項技術的藝人已不超過10人。為了響應保護非遺文化的號召,古邳鎮政府建立了懷中抱子扇培訓基地,以鄭芝賢老人為代表,為傳承這門傳統技藝尋找新的出路,帶動村民致富,打造“懷中抱子扇”特色產業,帶動當地留守老人、留守婦女就業創業。在培育基地,村民可以免費學習,免費參加各種基地舉辦的活動,編出來的合格扇子由下邳農業公司全部收購,村民不用擔心銷路問題,坐著編扇子,坐著等收錢。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古邳的老百姓在家就可以就業創業,增加收入。集體經濟發展了,同時為古邳的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具有古邳文化特色的旅游產品。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懷中抱子扇的銷量逐漸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同時鄭芝賢老人也發展了幾名優秀的女弟子,得以繼續傳承這門手藝。此外古邳鎮小學也將懷中抱子扇作為一項必修課程加入課堂,讓孩子們對當地傳統文化遺產有更深刻的認識,讓孩子們了解傳統工藝的技法,并且由內而外地為我們傳統民族文化感到自豪。通過以上措施,有效確保了懷中抱子扇的繼承與發展。
四、民間工藝的繼承發展
民間傳統工藝品是勞動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探索創造出來的,是智慧的結晶。在繼承和發展傳統工藝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好傳統工藝的手藝人,同時開展教育培訓與走進校園等一系列活動,使得傳統工藝真正成為當地的文化內涵。同時傳統工藝也要結合市場,才能夠長期有效地發展下去。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提高產品的審美價值。懷中抱子扇的靈感多來自于傳統紋樣,在今后的發展中需要對當地特色進行提取,增強歷史文化底蘊。二、加強市場宣傳。政府通過展覽、廣告、講座等形式進行宣傳,同時要靈活利用網絡技術,通過網絡直播等方式更加有效地拓展市場。三、注重當地學校的教育功能。將傳統手工藝融入當地學校的教材中,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祖國傳統工藝文化的熱愛,提高學生對傳統民間工藝品的保護意識。
五、結語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懷中抱子扇意義非凡,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刻的文化內涵。但從目前來看,懷中抱子扇在全國的研究尚未形成體系,缺乏有關方面的學者和專家。因此為了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懷中抱子扇,我將會繼續搜集當地的名人日志或歷史典籍等重要資料,以求更加全面地了解懷中抱子扇,促進懷中抱子扇的保護與傳承,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們當地的文化內涵,同時大力推進相關的文化創新,讓我們的文化遺產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楊祥民.文中有扇”與“扇中有文”——芻議中國扇子與文學的關系及其文化藝術品格[J].南京郵電大學傳媒與藝術學院,2019.
[2]黃惇.扇面的發展歷史和創作形式[J].書畫藝術,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