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和老干媽之間的一場“欠款”風波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后經警方調查,1624萬元的“欠款”糾紛竟然是三名犯罪嫌疑人偽造“老干媽公司”印章、冒充該公司市場經營部經理私簽合同,欺騙騰訊而造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曾被偽造印章蒙蔽的大企業并非只有騰訊。
2016年,上市公司美的集團就曾被“蘿卜章”騙走十億元理財資金。據報道,美的集團下屬合肥美的冰箱公司于2016年3月購買了理財信托產品,規模10億元,放款兩個多月后,美的方面發現,無論是銀行兜底函、行長蓋章,還是資金流向的3家公司授信資料,均為偽造,資料上加蓋的公章也是非法私刻的。
大案背后,一枚小小的“蘿卜章” 至為關鍵。
QQ和淘寶上均有假章賣家
德恒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揚介紹,假印章俗稱“蘿卜章”。我國刑法中明確規定: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并處罰金。
在劉揚看來,“蘿卜章”之所以屢禁不止,主要還是因為存在很大的買方市場。
記者調查發現,“蘿卜章”黑色產業鏈仍然存在。
在QQ上搜索“印章”二字,即出現很多相關QQ群。記者加入一個名為“印章&公章”的6人群后,便有人私聊告知:辦一枚公章,收費80元,只需提供“章的尺寸、上面的文字和數字即可,包郵”。
除了QQ上的假章賣家,淘寶上還能找到各種“印章材料”和可用于刻制印章的“刻章機”等商品。當記者向賣家詢問用“刻章機”刻公章是否需要在公安備案時,得到了“機器拍下就可以發貨”的答復。記者再以要“刻公章”為由詢問,賣家隨即發來了視頻教程,并承諾“包教包會”。
據了解,各地公安機關對刻制公章等印章手續的規定有所不同,但均需提供相應的證件材料,如企業須提供營業執照副本等。
兩年間,他賣了幾百枚假“公章”
記者獲悉,不久前,河北省三河市公安局燕順路派出所在一個月內破獲了一起“販賣假證假章案”,犯罪嫌疑人仇某被抓獲。
仇某供述,2018年起至今已賣了幾百枚公章,但具體數字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燕順路派出所民警張良介紹,刻章買賣“出貨”快,只要有機械設備就可實現,客戶量很大,嫌疑人往往能謀取巨額利益。
另外,仇某只負責在中間環節倒賣假章假證,他們從上家拿貨之后,然后再給下家發貨,自己并不負責制作。
而由于他們的“上家”聯系方式并不固定,經常變換微信號,這給警方調查“蘿卜章”黑色產業鏈的源頭帶來一定困難。
此外,仇某等招攬客戶的方式,也從之前的“街邊發小廣告”發展到了通過網上發帖、發朋友圈,在微信群發廣告等。“他們的防范意識也比較高,一般做成一筆交易就刪除一批聯系人”。
對此,劉揚分析,伴隨著社交平臺、電商平臺的廣泛應用,偽造印章的行為已經形成了復雜、隱蔽的產業鏈,給打擊工作帶來很大難度。制假團伙內部,往往也是分工明確,相互之間層層設置“防火墻”:有在網上招攬顧客的,有中介機構牽線搭橋的,有負責排版設計的,有負責原材料采買的。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將整條產業鏈連根拔除。
此外,偽造印章的技術也越來越高,假印章很難被文件接收方發現。加之電子印章的廣泛普及應用,使得“蘿卜章”愈發泛濫。
買假章的人各懷心思
“明知是假章假證還進行購買的,我們會對其進行行政拘留處理。”民警王曉曉告訴記者。
王曉曉通過犯罪嫌疑人陶某的聊天記錄和轉賬記錄,發現最近有數人先后從陶某處買了公司印章,還有一人購買了建筑施工特種行業許可證等。
王曉曉介紹,此案中,三個違法嫌疑人購買假章的原因并不相同。
一個是在家帶孩子的老人,想辦一個假的戶口本,“方便孩子上學用”。一個是某公司的高管,稱公司印章丟失,如走正常手續報備“審批很麻煩”,想著“圖個方便”。還有一人,是要“辦理”建筑施工行業用到的“技工證”。
王曉曉指出,制售假章假證是暴利行業。根據客戶是否加急等要求,一個章可以賣到200元到300元,而“技工證”類證件則可以賣到500元到800元。而假章和假證的制作成本非常低廉。
北京瀛和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春杰指出,假證假章買家 “多數情況下是為了實施詐騙等犯罪,偽造印章是完成犯罪的環節之一。”
劉揚認為,應從源頭著手消滅假印章的生存土壤。例如,提高印章和電子印章的防偽水平,讓“蘿卜章”無用武之地。另外,目前打擊假印章,主要還是靠被害人報案和公安機關主動查處,應建立假印章發現、查處的多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從而徹底鏟除“蘿卜章”這一危害巨大的社會毒瘤。(摘自《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