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好



“已經想盡辦法去幫扶,為什么有些人還是脫不了貧?”
“到底要怎么做,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
“扶貧項目都挺好的,為什么有人還是窩著不愿意行動?”
“明明已經脫貧了,又因為太懶而返貧……”
“精神貧困”是脫貧攻堅路上難啃的“硬骨頭”
這是小吳回鄉工作的第三個年頭。幾年前,農村轟轟烈烈地開展脫貧攻堅,搞了好多扶貧項目,處處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眼看著農村變樣了,父母要求他回鄉就業。小吳雖然心里不情愿,但也只能尊從父命。
村里的工作不好做,尤其是扶貧,這是大家一致認為的。大部分貧困戶還是愿意改變的,畢竟誰也不愿意貧困下去,但總會有那么幾個“硬骨頭”讓人哭笑不得。回鄉工作時間并不長,小吳卻見識了多個“扶不起的阿斗”。
吳某是村里有名的鐵桿貧困戶,因為年紀大,在宗族里輩分高,大家都他叫公叔,年齡已近60歲,但尚有勞動能力。
公叔喜愛喝酒,一日三餐都喝,從不節制。每次喝高了,就控制不住自己,習慣來村委說三道四,數落扶貧沒有扶到位,說自己窮,政府不給資金直接資助,不給錢他花,兜底保障的生活費不夠用,抱怨政策補貼資金太低,沒完沒了。
公叔不但喝酒,時不時還會去賭博,政府兜底保障的錢肯定是不夠花的。為此,扶貧工作隊傷透了腦筋。
于是,扶貧干部入戶走訪慰問,希望可以幫助他脫貧,公叔也表示可以養一些雞鴨和魚。考慮到公叔還能勞動,又有意愿,工作隊就決定安排一部分扶貧產業的資金,協助他購入雞鴨和魚苗。
公叔剛開始還有肯干活,奈何抽煙喝酒賭博等陋習實在太嚴重,直接影響了養殖的積極性,干兩天,懶三天。魚兒飽一頓餓三頓,一不小心就患病了,死了不少。又因為平時疏于管理,某天遇到大雨,水沖了魚唐。就這樣,沒怎么經營管理的魚塘,就這么沒了。
至于養的雞鴨,量太大他不要,嫌累。他拿來也不是為了致富,而是為了養來“糊口”。公叔的糊口,真的就只是糊自己的口,雞鴨還沒長大,就已經變成了下酒菜。
由此一來,通過扶貧產業協助的方式,就成了泡影,扶貧工作隊只能另想他法。
對于扶貧農戶的小產業,公叔是有意見的。一方面抱怨不給他扶貧雞鴨魚,一方面又說自己年紀來了不能干活,雞鴨魚沒養起來就責怪工作隊不幫他一起管理。
鑒于這種特殊情況,扶貧工作隊只能給他兜底保障,如五保金、醫療保、養老金、年節慰問等等,再也不敢提什么項目扶貧了。
公叔覺得自己還是命苦,喝醉酒了就大鬧村委,半夜打電話給扶貧干部訴苦,甚至喝醉了睡在村道上,連鄰居都罵,咒天怨地,罵夠了就回家繼續喝酒睡覺。
公叔的“精彩表演”,讓自己毫無懸念地進了派出所。他一開始還會老實幾天,后來進派出所的次數多了,反而習慣了,覺得無所謂,誰也奈何不了他,就繼續放浪形骸。
公叔也因此名聲大噪,成了全鎮的名人,大家看見他都躲著走。
“有些人貧困,真的就是因為懶。他們習慣了等、靠、要,毫無斗志。要是沒有勞動能力也就罷了,可偏偏他們都可以干活。扶貧得先扶志,沒有斗志,人是起不來的。”其實小吳也是想幫助公叔的,畢竟是鄉里鄉親。每次公叔來村委發牢騷,小吳都會泡茶遞煙,聽他嘮叨,扯家常。
哪怕公叔不當回事,小吳依然堅持鼓勵。公叔說胡話罵人也好,哭鬧也好,小吳還是一直給他灌輸正能量,描繪美好前景。
或許這種方式還真有點效果。現在公叔變得好多了,雖然偶爾會喝酒鬧事,但是起碼老實多了,會控制喝酒,開始省錢了,也會說政府的好了。
精神扶貧不是口號,口里說說就算了,更需要行動起來,需要扶貧干部用心走近貧困戶,鼓勵他們振作起來。
缺少“扶志”與“扶智”,好好的扶貧項目一下就沒了
清叔也是貧困戶,50來歲,有勞動能力,本身家里也有養不少雞鴨。但是,清叔和她老婆年紀都大了,而且都有慢性疾病。賣雞賣鴨這種利潤微薄的收入,根本不夠維持生活和看病費用。
扶貧工作隊根據清叔的狀況,萌生了讓他養牛的念頭。養牛比較輕松,牛肉利潤也高,一條大水牛可以賺好幾千,甚至上萬。工作隊希望通過養牛賣牛的方式,幫助清叔脫貧。
因此,扶貧工作隊就考慮購入小水牛。清叔也覺得可以,這樣管理也比較輕松,養雞鴨的同時放放牛,也不礙事。就這樣,扶貧工作隊購入了兩頭小牛,交給清叔。
一開始,清叔也是認真養牛的。但是,因為這牛的錢不用他出,其他想買牛的人也打起了歪主意。他們跟清叔說,用稍微合適但是又比較低的價錢購買小水牛。清叔一開始不愿意,但養了一段時間后,發生了牛去吃鄰居莊稼的事情。產生了糾紛后,清叔突然之間覺得養牛挺麻煩的。
考慮到不是自己的錢買的,反正最后都要賣掉,萬一牛出了什么問題,豈不是撈不到錢了?倒不如現在就賣了,也可以賺個幾千塊。就這樣,清叔偷偷聯系了買牛的人,把牛賣了,實現了“增收”。
實際上,他不知道,這賣牛的錢,比當初工作隊買牛的錢要少多了。
同村的勇哥也一樣,他比較年輕,本身養雞和養鵝就比較多,只是經營不善,養出來的雞鵝成色不好,導致利潤不好。
扶貧工作隊考慮到勇哥養雞和鵝已經有經驗了,又是年輕勞力,就大量購入雞苗和鵝苗,幫助勇哥脫貧。
于是,上千只雞苗鵝苗,浩浩蕩蕩來了。
勇哥一開始是興奮的,但是養這么多,成本是個大問題。政府只能解決部分食料購入的成本,比如一只雞和鵝就只能配五斤飼料,剩下的扶貧戶自己貼,無形中就增加了風險。
飼養的數量多了,麻煩也來了。勇哥的雞和鵝時不時會不見,他懷疑有小偷,又沒辦法阻止。而且,勇哥技術不過關,有不少的雞和鵝犯病死了,特別是鵝,容易犯病就死掉。
勇哥就萌生了一個快速賺錢的想法,和清叔一樣的路子,賣了大部分的雞苗和鵝苗。
一段時間之后,扶貧工作隊過來走訪調研,發現清叔的牛不見了,勇哥的雞鵝也不見了。
清叔支支吾吾的說,這牛會影響左鄰右舍,并且,自己看病和生活開支也實在窘迫,就賣了。
勇哥就更絕了,指著地上死了的一些雞和鵝苗,說養不了,你們采購的這些雞苗鵝苗,質量不行,全死光了。
扶貧工作隊目瞪口呆,啞口無言。
物質扶貧和精神扶貧必須雙管齊下
農村扶貧,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從清叔和勇哥身上可以看到,他們怕麻煩、怕苦、怕累,對自己能否脫貧也沒有信心。因此,清叔和勇哥轉手變賣了扶貧項目,得到一部分收入,換來暫時的“增收”。
“國家政策那么好,卻被他們當成了伸手就拿的借口,必須要改變他們的思想。有些貧困,是精神上的,不是光給物質就能解決。”小吳說,“大部分貧困戶還是積極主動的,雖然很多人身體不好,因病致貧。但他們有強烈的脫貧欲望,希望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未來。看到他們越過越好,也是我們工作的動力所在。”
農村扶貧的路子在哪里?關鍵還在于物質扶貧和精神扶貧,要雙管齊下。
貧困是一個階段性的狀態,脫貧攻堅靠的不止是產業上的“輸血”和“造血”,更需要強大的內生動力。人的思想觀念是貧困地區減貧脫貧的關鍵,這里的思想觀念不僅是堅決脫貧的斗志,愿意接受時代變化的能力。只有進行深度的精神扶貧,才能實現對貧困地區社會、文化、經濟的全面升級,實現扶貧工作從治標向治本的轉變。
思想覺悟提高了,才能更大限度地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精神扶貧要著力滿足貧困地區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充分調動貧困地區廣大干部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依靠自身努力改變貧困落后面貌。
努力推進貧困地區群眾形成適應社會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念,摒棄不良習氣和落后思想,增強科學常識和理性認識,排除阻礙農村發展的文化因素,從而鼓舞貧困地區人民自覺努力奮斗,這也是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
只要肯改變,我們終將消滅貧困,不管是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