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康

“小羅,我是東莞劉老板,客人反映你的番薯干不錯,請通過快遞發500斤番薯干給我!”“小羅,我是佛山鄒老板,明天發300斤番薯干給我,我這里客人等著要。”“我馬上用郵政快遞發貨,二天可到,放心。”小羅一邊包裝產品,一邊暢快地答應了兩位外地客商。
小羅全名叫羅桂新,今年42歲,韶關市曲江區老區羅坑鎮新塘村委羅屋村村民、共產黨員,是一位回鄉創業的青年。1998年畢業于廣東連州衛生學校。畢業后并沒有進衛生醫療系統工作,而且選擇外出打工,當時每月工資只有2000多元,一家五口生活全靠他一人支撐,十分艱辛和貧困。后來他發現家鄉羅坑鎮土地肥沃,山清水秀,許多村民都種番薯,有的還將番薯加工成番薯干來賣,加上自己父母有50多年傳統手工加工番薯干的歷史和經驗,為何別人能干這行自己不能干?2015年,在父母及愛人廖金玲的大力支持下,他決定辭工回鄉創業辦羅屋番薯干廠。隨后購買了一批先進的設備,使整個加工番薯的流程更加科學、先進,質量、檔次、品位均有明顯提高。
一般加工番薯干只能在11月至12月,但羅桂新通過不斷摸索、試驗,終于研發出一種一年四季都可加工制作番薯干的新方法。這種新工藝徹底改變了過去那種傳統加工方法,而且不受天氣、月份的限制,冬季可大量收購番薯存放,一年四季都可加工番薯干,而且制作出來的番薯干屬零添加食品,自然環保、軟熟、香甜、衛生可口,深受廣大客戶青睞。去年。羅桂新與愛人廖金玲一起加工制作優質番薯干3000公斤,純收入15萬元,產品銷售一空。
“路是人走出來的。”羅桂新夫妻兩人并不甘心這點“成就”,他們決心把事業做強、做大、做好。于是羅桂新把三年制作番薯干積累的資金,加上與親人借了部分資金,投資100多萬元,興建了三層半的民宿—羅坑羅屋茶園旅店,內有17間客房,周圍有天然游泳池、茶園、大崖洞、燒烤場,可供游客登山、觀光游玩,還可體現農耕文化和生活,每年接待游客達1000多人次。羅桂新告訴記者:“今年民宿生意還不錯,中秋、國慶客房已基本訂滿。去年旅店收入20萬元,加上銷售番薯干收入15萬元,全年總收入達35萬元,比創業前每年收入3萬元,增加了10倍多。現在有車、有房,一家生活過得非常好。”
羅桂新現已成為村里的創業致富的帶頭人,在他的影響下,全鎮已辦起民宿農家樂30多間,每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為村民增加收入600多萬元。
羅桂新夫妻創業致富不忘鄉親,盡力回報社會和力助貧困戶脫貧致富。他每年都請10多位貧困戶來廠干活,每月增加每位貧困戶的收入達2000多元。同時,他每年收購貧困戶種的番薯5000多公斤,為10多位貧困戶共增收一萬多元,人平增收1000多元。此外他還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為村里修橋、修公路、抗疫捐款,受到社會和干群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