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才 羅秋燕


近日,筆者在新豐縣黃磜鎮西草村走訪時發現,在該村村委會后面的一座山坡上有一排溫控大棚,大棚里面的架子上整齊地擺放著一盆盆蘭花,濃濃的花香沁人心脾。有幾名工人正在大棚里精心地侍弄著這些蘭花,為它們清除雜草、修枝整葉。
投資蘭花場的是臺灣過來的陳老板,他非常欣賞這里的氣候,所以選擇在這里建立了蘭花種植基地。十多年過去了,蘭花場的規模越來越大了,種植的蘭花品種也越來越多。“我在新豐有兩個花場共有200多畝,每年根據不同的季節和氣候變化,種植有大花蕙蘭、雜交蘭、四季蘭等品種,品種都是自己研發出來的。”陳老板介紹說,“從整個廣東的山地來看,西草村的海拔比較高,空氣和氣候比較好,同時民風淳樸,請幫工也比較容易,所以選擇在這里種植蘭花。”
據了解,該村是革命老區,地處新豐縣北部山區,但交通還屬便利,村民收入主要是依靠種植生姜、佛手瓜、番薯、蔬菜等農副產品。由于該村四面環山,海拔較高,氣候條件非常好,近幾年來吸引了不少商家前來投資發展現代化農業,使村里的產業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規模。特別是在規模化產業的帶動下,很多村民也開始回鄉創業或選擇在家門口就業,原來只有一兩戶人家種姜種沙糖桔的,現在已有好多戶人家參與種植,面積也由幾畝發展到了幾百畝,昔日閑置的土地也被重新“激活”,并與時俱進墾造了一些水田,村民有了創業收入、務工收入或地租收入,這片曾經受冷落的綠水青山逐漸變成了“金山銀山”,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鄉村振興的道路越走越寬闊。
“目前我們村較大規模的產業是蘭花有105畝、沙糖桔有790畝、黃姜有200畝、青錢柳茶有353畝。在這些產業帶動下,有效推動了村里的土地流轉和水田墾造,現在我們村已流轉土地達1000多畝,并據此成立了經濟合作社。”該村支書、主任黃春雨告訴筆者,“另外,這些產業還有效帶動了村民回鄉就業創業,其中這個蘭花場就長年有20個工人在這里就業,沙糖桔、青錢柳茶種植基地也能解決20多人的就業問題。”
“我在這里的花場和茶場做了十幾年了,另外我自己也種植了一些佛手瓜和茶葉,有大產業在這里帶動發展農業,我們村民有做工的收入,也有自產出的收入,生活肯定好得多了。”村民黃耀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