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多吉占堆邊巴次仁 王沁鷗 魏玉坤 武思宇
2020珠峰高程測量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多項最新測量技術和設備大顯身手。為人量身高,一把尺就夠。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記者近日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營采訪測繪人員和專家,盤點此次測量中的技術亮點。
此次珠峰測高將綜合運用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其中,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衛星測量是重要一環。在峰頂,GNSS接收機能通過衛星獲取平面位置、峰頂雪面大地高等信息,而大地高與海拔之間有一定換算關系。
“2005年時,GNSS衛星測量主要依賴GPS系統。今年,我們將同時參考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和中國北斗這四大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并且會以北斗的數據為主。”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以下簡稱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說。
北斗是被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認可的GNSS四大核心供應商之一,于2018年底建成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后開始提供全球服務。

“此次測量任務中,大量裝備國產化,無論是可靠性、精度等都比2005年有質的提高。”李國鵬介紹,由于珠峰高程測量在極端環境下進行,很多裝備都需特別改裝研制,尤其是在峰頂使用的裝備,必須能在低溫、低壓、低氧環境下使用。為此,多家國內生產廠商與國測一大隊共同研制了多類特殊測量設備。
2005年,我國首先測得了珠峰頂峰的巖面高程和雪深數據,當時使用的雪深雷達為意大利設備。2019年,柏華崗著手調研新設備,要求此次使用的雪深雷達要同時獲取位置信息和雪深數據,兼具衛星大地測量和雷達系統的功能。同時,設備必須輕便、易攜帶。多家國外企業無法研發,最終,一加國內廠商研發生產成功。
據了解,此次測量將運用航空重力測量技術,提升測量精度。
李國鵬介紹,珠峰高程測量是多種技術手段的綜合應用過程,涉及GNSS衛星測量、精密水準測量、光電測距、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天文測量、衛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最終公布的海拔高度,是對多種數據進行綜合處理的結果。
重力測量一般由測繪隊員操作設備在地面進行。而今年增加的航空重力測量技術,即把一系列復雜的測量系統裝在飛機上,使飛機能在空中進行連續測量,相當于把重力測量儀帶上了天。
“人在地上測,只能測到一個點的數值,以這個點來代表周邊一個區域的值。航空重力測量的是一個區域,相當于無數個點,這是對人在地面上測量的補充。”國測一大隊隊員、此次重力測量團隊成員康勝軍解釋道。同時,飛機還可以到達一些人無法測量到的區域,填補西藏地區重力網建設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