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選(浙江省三門第二高級中學 浙江臺州 317100)
在生物學教學中,生物圖有著文字言語無法替代的作用和優勢。用什么圖、何時用、怎么用卻是很有講究的。在“人體血液循環”的教學中,用好3 種常見的基本生物圖,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寫真圖、模式圖、板書圖是生物學教材及教學中最常用的基本生物圖?!叭梭w血液循環”的教學中常用到以下3 種圖形:①寫真圖(圖1);②模式圖(圖2);③板書圖(圖3)。
圖1 血液循環寫真圖
圖2 血液循環模式圖[1]
圖3 血液循環板書圖[2]
因技術手段的多樣及制作過程的差異,這3種生物圖形所展現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揚長避短、擇善而從。
在“人體血液循環”一節課的教學中,筆者隨著課堂進程,適時展示寫真圖、模式圖,并由此總結創作了板書圖。這3 副圖美觀簡潔、生動形象,內涵豐富完整、清晰直觀。學生只需稍加思考或經教師簡單引導,即能豁然開朗,可事半功倍地實現高效教學[2]。
2.1 用好寫真圖 寫真圖描繪的是實實在在的景物,最接近實物也稱實物圖,多來源于掃描、透視、拍攝的照片、影像記錄等,是對生物體全部或某一特征的直接反映或再現,完整具體、真實生動、不加修飾。圖1 依靠現代技術手段,呈現了人體血液循環的真實狀況。學生觀后如身臨其境,產生直接的感性認識。但這僅僅是學習的開始,必須進一步深挖細究,于是就需要模式圖的幫助。
2.2 用好模式圖 模式圖是在分析研究事物及實物圖的基礎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整理加工而成,更能清晰地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及核心變化。圖2 抓住人體血液循環的基本變化,集中展示血液的循環,比寫真圖更明了地反映血液循環的基本過程。通過觀察分析,學生可按圖索驥,逐漸突破感性認識,順勢邁向對血液循環的理性認識。此時,模式圖已無法滿足繼續學習的需要,可由師生互動合作創作板書圖。
2.3 創作好板書圖 板書圖是在對實物圖和模式圖全面辨析總結的基礎上,由表及里地進行抽象概括后的再創作,最終揭示事物的本質及其變化。圖3就更詳細地揭示了血液循環過程及其本質變化。此板書圖鮮明的形象足以使學生豁然頓悟,順利突破難點、把握重點,透徹理解血液循環,最終達到對血液循環理性認識的新階段。這種創作基于扎實的基本功和巧妙的構思。
上述3 副圖各有千秋,相輔相成。使用效果因授課內容而異。附圖內容深淺主次不同,引用應有次序,需圍繞教學內容的核心主旨漸次深入,而并非簡單隨意推進。只有適時恰當應用,才能相得益彰。教學中若能遵循認識循環發展的規律趁熱打鐵,對這3 副圖再進行知識反饋挖掘,通過設問解答(血液循環為什么分為體循環和肺循環?),質疑糾錯(動脈中一定是動脈血),更有利于學生強化鞏固知識概念。用好3 種生物圖的過程,就是踐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至理性認識的過程,即按照發現真理的規律進行教學。現對這3 種圖的特點進行小結比較(表1)。
表1 3 種生物圖的特點比較
隨著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各種生物圖形資源愈來愈豐富。教師若能依據教學需要廣搜博采,學會加工創作科學好用的生物圖,取長補短、活學活用,就能利于學生掌握概念,實現高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