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彬

“僅6月一個月,各大視頻網站上線了20多部甜寵劇,相同題材扎堆出現,觀眾難免審美疲勞。”即便有著“甜寵專業戶”的稱號,華晨美創創始人陳益韜依然感嘆,甜寵劇扎堆,市場競爭加劇。
自2019年《奈何BOSS要娶我》(以下簡稱《要娶我》)熱播后,華晨美創陸續推出了《奈何BOSS要娶我2》《一夜新娘》等甜寵類作品,獲得市場認可。今年,華晨美創上線了《奈何BOSS又如何》(以下簡稱《又如何》)《嘉人本色》《夏夜知君暖》,拍攝了《玲瓏狼心》《清落》兩部古裝甜寵劇。陳益韜坦言,“《又如何》播出效果不達預期,難超去年《一夜新娘》的成績。甜寵劇扎堆的情況愈加明顯,甜寵劇制作方法論并不能使創作人員一勞永逸,當下甜寵劇制作在演員、技術等方面均有升級,制作公司仍需不斷探尋市場變化、尋求突破。”
獵頭思維選劇本
與其他影視公司由制片人、導演或演員等專業影視創作人員發起不同,華晨美創“最初是一家IP獵頭公司”。陳益韜介紹,2018年華晨美創成立,在此之前的2年,公司主要業務是挖掘并運營有開發潛力的IP版權。這期間,陳益韜和獵頭團隊在晉江、紅袖添香等網文平臺搜尋、購買了大量網文影視改編權,其中以女頻(主要面向女性讀者的作品,大部分是現代言情和古代言情)IP為主。
女頻IP的儲備,為華晨美創入局甜寵劇制作提供了天然的土壤。據悉,公司儲備IP總計約150部。目前,華晨美創共有9名獵頭,專職挖掘具有影視化潛力的網文IP。
陳益韜表示,公司擁有甜寵劇本大數據庫及項目投資經驗,“我們的劇本編審,瀏覽過成千上萬本相似題材的小說,能做到文本之間橫向對比,甄別出哪些是亮點,哪些是老套橋段,大浪淘沙,提高精品產出率,為后續IP改編劇本打下基礎。”
在陳益韜看來,“劇集追求極致的選題和設定,并以這樣的態度創作,才能保證公司產出的作品大多在80分以上,避免出現不及格作品。”
建立供應商遴選體系
為應對甜寵市場的激烈競爭,華晨美創參照商品生產挑選原材料供應商的方式,建立起一套IP改編機制,為公司規模化生產甜寵劇打下堅實基礎。陳益韜介紹,在IP改編初期,公司會邀請多位編劇,分別寫出大綱或部分單集劇本,先在公司內部評估比較,選出符合公司標準的作品,再推薦給視頻網站。若平臺選中這一項目,公司便著手制作。
這種挑選編劇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證劇本質量,但過程中也會遇到不少困難。“最近公司就支出了一筆50萬元的劇本壞賬,”陳益韜舉例道,“從找編劇約稿,到最終確定采用哪位編劇的劇本,一般要經過三個溝通階段。其中,約稿寫作付一筆定金,寫完大綱付一筆費用,寫前5集劇本再付一筆費用。三筆費用花出去后,有可能寫作內容不符合公司標準,或者未達到視頻網站的預期,這筆費用就會打水漂,公司還要重新挖掘編劇。而且,該編劇也可能會埋怨公司,覺得浪費了大半年的創作時間。”
雖然比稿過程耗時耗力,結果也未必盡如人意,但陳益韜表示自己能坦然接受,“畢竟藝術創作是創作者靈光乍現的過程,創作標準也因人而異。作品完成后,成色往往兩極分化,極少數能成為爆款,多數作品不達預期。”
遴選供應商的方法還被華晨美創用于篩選主創團隊。陳益韜介紹,在挑選演員時,公司會綜合衡量演員演技、顏值,與其他演員的CP感,知名度、片酬、檔期等因素,將兩三百人進行橫向比較,從中選出最優的演員組合方案。
“一些當紅藝人也曾來公司試戲,但當時我們選了其他演員。”陳益韜笑道,自己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雖有遺憾,但我不后悔,因為最終選的演員也出色地完成了表演。”
快消品的生產思路
一部劇從籌備立項到拍攝剪輯,通常需要2—3年,部分歷史古裝大劇需要4—5年甚至更長時間。在劇本成熟、演員演技有保障、攝制組專業水準在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現有資源,壓縮周期就是壓縮成本。
相比其他制作公司,華晨美創推出作品的速度著實快了不少,公司通常每年籌備3—4個項目,每個項目平均制作周期1年半,其中挑選編劇人選用時2個月,撰寫劇本用時6個月。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思潮和圈層文化一直在變。“3年前,抖音還不知名,現在感覺字節跳動都快要超越BAT了。”陳益韜表示,公司項目制作速度快,更多是為了適應甜寵劇風云變幻的市場環境。“一個姑娘20歲和23歲的心態是不一樣的。20歲時,她在讀大學;23歲時,她就要走上社會了。”
在他看來,甜寵劇是快餐文化,受眾群體變化快,喜好口味變化也快,如果再用“三年磨一劍”的思路做甜寵劇,三年前的熱點、好感度、用戶習慣都會過時。因此華晨美創不會花費兩三年時間打磨一個劇本,試圖依靠一部劇撐起公司幾年的資金流。“公司要像打造快消品那樣,打造甜寵劇。”
在快節奏制作的同時,不能忽略內容創新,為平衡創作和生產,公司偏向于“小版本”創新,不追求迭代性質的“大版本”創新。陳益韜解釋,“我們對于作品創新相對謹慎,不太會放任創作者天馬行空,更多是通過流程化和標準化制作模式打造影視劇。行業不乏優秀的藝人和匠人,未來發展缺的是管理者和成熟的工業化流程。”
甜寵品牌系列化、IP化
“影視公司制作單部劇集,這生意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在陳益韜看來,影視公司真正有價值的生意,是打造出能系列化開發的作品,并以此延伸周邊作品,這些作品圍繞同一個IP,聚攏一批忠實粉絲,共同擴大IP的影響力。因此,華晨美創未來的發展目標,是“成為像打造出8季《吸血鬼日記》的華納兄弟那樣的公司”。
“這一目標的出發點,是公司發展的長遠利益,我希望華晨美創在嘗試新題材的基礎上,能同時打造出2—3個品牌,比如《一夜新娘》能拍6季、‘奈何系列能拍5—10年。”但品牌系列化不易,陳益韜坦言,《要娶我》沒有拍成第3部,主因是原班主演無法悉數回歸,只能另起爐灶,挑選新團隊拍攝《又如何》。
不過,即便可能面臨主創人員出走的情況,陳益韜依然秉持開放合作的心態,堅持不簽約藝人,“在公司行業地位和作品質量沒有達到金字塔頂端時,暫不與任何團隊簽約,避免出現公司耽誤簽約團隊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或者簽約團隊跟不上公司成長腳步的情況。”他認為打造公司廠牌是關鍵,華晨美創的獵頭能力強,善于發現市場上的高性價比資源。“如果公司實力過硬,演員會以出演其項目為榮,觀眾和播出平臺方會信任其作品質量,這樣的影視公司在資源選擇、IP系列化開發上更據優勢,就像‘國劇之光正午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