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
疫情暴發以來,全球超過2/3的客機停飛,歐美航空業萎縮超過90%。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最新預測,2020年全球航空業損失將達到3140億美元,同比下降55%,將有超過2500萬人面臨失業,大批航空公司面臨破產。目前,已有包括弗萊比航空(英國)、哥倫比亞航空(哥倫比亞)、維珍航空(澳大利亞)、指南針航空(美國)、德國之翼航空(德國)、泰國航空(泰國)等在內的10多家航空公司倒閉或申請破產保護。預計大規模破產兼并將在下半年出現,這將催生全球航空業新一輪重組和洗牌。疫情也波及航空產業鏈多個環節,上游的飛機制造商受到慘烈沖擊:波音失去了300多架飛機訂單,股價暴跌,宣布削減1.6萬個職位;空客也大幅削減了多條機型生產線產量,減產1/3甚至40%。飛機引擎制造商勞斯萊斯將裁員17%。
據IATA預計,全球航空業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從這場危機中復蘇。全球航空客運的恢復需要各國協調解封才能實現,但由于所處疫情階段不同步,各國在解封和防疫之間左右為難。即便疫情得到控制,但重建乘客信心將需要更長時間。據調查,60%的受訪者選擇疫情后推遲1~2個月搭乘航班,40%的受訪者則表示推遲半年或更長時間。同時,隨著視頻會議迅速普及,乘飛機商務旅行的必要性也大大減少。1ATA預計,航空客運量在2023年之前都無法恢復至疫情前(2019年)水平。IATA呼吁各國6月底前恢復國內航線,三季度末恢復歐洲、北美和亞太的地區航線,四季度恢復國際航線。
航空業是各國戰略支柱性產業,在疫情救援、確保供應鏈暢通、促進經濟復蘇和大規模就業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場空前的行業大危機面前,各國政府紛紛展開大規模救助行動:美國的航空公司將獲得610億美元的直接援助、貸款和貸款擔保,目前共有90多家美國航空公司收到救助資金;德國漢莎航空正與政府就90億歐元緊急財政救助計劃進行磋商;法國表示將向法航提供70億歐元的貸款支持;英國易捷航空已經獲得6億英鎊的政府貸款;北歐航空得到了瑞典、丹麥、挪威等國家的政府貸款。
在接受政府救助的同時,全球航空業也掀起了一股“客改貨”的自救熱潮。與航空客運癱瘓相反,由于防疫醫療物資運輸火爆,航空貨運出現巨大供需缺口,運價飆升,各大航空公司紛紛緊急調整運力,掀起客機改裝貨機潮流。作為波音公司在全球最大的“客改貨”服務商,山東太古維修廠收到的訂單已經排到三年后,波音還計劃今年在廣州新增一條“客改貨”生產線。通過“客改貨”,航空公司能夠立刻盤活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的資產,換回寶貴的現金流。同時,各大航空公司也著力開辟新的貨運航線:美國航空新增7條“客改貨”航線運送醫療物品,漢莎航空恢復中德定期航班以滿足航空貨運需求,阿提哈德航空也表示在現有10條航線基礎上新增5條“客改貨”航線,我國河北機場集團首次開通石家莊到法蘭克福(德國)、石家莊到比什凱克(吉爾吉斯斯坦)航線的定期國際貨運航線。展望未來,隨著國際間物流往來日益頻繁,跨境電商日漸興起,航空業有望迎來貨運時代。
由于我國率先控制了疫情并開啟復工復產,航空業復蘇也走在了世界前列。5月,國內民航業明顯轉暖,客座率超過60%,單日飛行班次回升破萬,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約60%的水平。預計6月,國內航線將逐步恢復到疫情前的八成左右。在國內民航業復蘇的同時,我國宜與各國就國際航空業整體復蘇加強合作,就旅行標準、生物安全標準、檢驗檢疫標準、隔離措施等加強協調;同時,進一步提升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立與我國“世界工廠”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航空物流運輸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