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彬
《綜藝報》:《你好,舊時光》呈現了中學生的群像,《獨家記憶》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群像,小糖人會延續“群像”的創作思路嗎?
朱振華:是的。《棋魂》呈現了中國圍棋少年的群像;今年下半年即將開機的《我們的時代》,會向觀眾展現改革開放時期20歲左右年輕人的群像。
《綜藝報》:如何看待“青春劇第一廠牌”的評價?
朱振華:公司過往青春劇獲得市場肯定,所以大家認為小糖人作品的共性是青春題材。但我想聲明,小糖人雖然擅長青春劇,但不是說我們只做青春劇。小糖人選擇項目的標準,是打動人的好故事和引發共鳴的人物,并且具有社會意義和商業價值。另外,青春的定義很廣,《我們的時代》是主旋律劇,講述了改革開放時期年輕人的熱血故事,也可以算是廣義上的青春劇。
《綜藝報》:對于小糖人而言,青春劇是公司的舒適區嗎?
朱振華:外界對我們有誤解,覺得小糖人擅長青春劇,青春劇就是公司的舒適區,但我不認為這是舒適區。青春劇市場競爭很激烈,好的青春劇也很難做,要打動當下主流年輕人,還要符合他們青春的現實邏輯。不論什么類型的劇集,都是獨立的項目,每個項目都有它的難點和挑戰。
《綜藝報》:小糖人往年推出的劇集集數基本都控制在30集以內,符合“新規”鼓勵30集以內短劇創作的倡議。公司在項目開發之初,會控制集數嗎?
朱振華:《匆匆那年》16集,《最好的我們》24集,《你好,舊時光》30集,《獨家記憶》24集,這些作品都剛好符合“新規”倡議。但我認為,集數短,不代表沒有注水內容;集數長,故事也可以很充實。觀眾對集數長短的概念并不敏感,而是需要劇集像90分鐘電影那樣,故事節奏緊湊,給人帶來巨大的愉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