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彬

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即將于7月26日至8月3日在西寧開幕。眼下,影展創始人宋文正和他的團隊做著最后階段的準備工作。為了讓影展順利開幕,他們忙碌了大半年。
雖然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向好,但舉辦線下大規模影展,FIRST仍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線下影片放映、行業論壇、評審等環節能否順利舉行;市場買家能否如約到達西寧;作為閉幕禮的青年電影盛典,能保留多少現場觀眾席位……面對挑戰,宋文和他的團隊積極應對。
宋文表示,今年年初在籌集影展運營資金時,剛好趕上疫情,遇到很大困難,但組委會根據情況迅速調整戰略,轉向與傳統商業品牌加強溝通,收獲意外效果,資金募集情況反而略好于去年。困境鞭策了FIRST和宋文,讓他深刻體會到“越難越要去爭取機會,越要去持續創作,不能停滯”。
資本冷靜 持觀望態度
疫情對影視行業上下游造成沖擊,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以工商登記為準,2020年前5月全國范圍內有6940家影院類企業注銷或吊銷。產業公司受到疫情影響,也使得今年FIRST為創作者提供的現金類獎項數量銳減?!巴旯苍O置13個劇本發展金獎,今年只有7個,”宋文介紹說,“這筆獎金對新作者非常重要,每個獎項提供的10萬元,能補給他們完成前期劇本創作?!?/p>
不僅獎項減少,目前報名參展的市場買家規模,相比往年也有一定收縮。數據顯示,去年共有230家影視公司的400多位市場買家來到西寧,今年只有300多位市場嘉賓報名。不過,宋文對市場規模信心不減,“受疫情影響,很多嘉賓還處于觀望狀態,預計臨近開幕,還會有嘉賓前往西寧現場報名,屆時買家人數應該還會增加?!?/p>
受疫情影響,資方對新導演作品大多持觀望態度。但宋文認為,“這一情況應該是短暫的,隨著影院復工,整個行業很快會被激活?!币驗樗l現,資方留給新導演的創作空間比以往更大。“越來越多從FIRST走出來的新銳影人獲得市場認可,資方信任新銳影人,也愿意投入更多資金,讓新導演在保障制作的基礎上,更自由地探索故事表達?!?/p>
曾參加過FIRST短片競賽的文牧野,在2018年上線了自己的第一部院線長片《我不是藥神》,影片成為當年暑期檔票房冠軍;2014年,忻鈺坤憑借《心迷宮》在FIRST上獲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兩項大獎,這部成本170萬元的懸疑片,次年收獲了1067萬元票房和豆瓣8.6分的成績;還有李非、馬凱、蔡成杰等人從FIRST走進大眾視野。這些例子也一定程度反映了資方對新導演信任度的提升。宋文舉例道:“去年的電影《春江水暖》,在資金充裕的前提下,制作質量得到了較大提升。這部電影在FIRST參展之前,就已入選戛納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p>
電影“小年” 但機會不少
今年競賽單元共收到895部影片報名,最終進入評審流程的有效報名影片643部。受疫情影響,國內影片數量較去年減少36%,5年來首次低于700部。
“本以為疫情期間宅在家中,大家的創作時間更充裕,我們會收到更多劇本,可實際情況正相反?!?令宋文意外的是,今年投遞FIRST創投會的項目數量也減少至673部作品。“可能疫情暴發初期,人們心態有波動,無法靜下心來創作。”針對這一情況,宋文建議青年電影人,在電影市場投資遇冷期間,更應好好修煉內功,提高劇作水平。“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之人,待疫情結束,資金涌入電影市場,手頭沒有好項目,就會錯過機會。”令他欣慰的是,最終入圍創投會的31部作品質量較高。
創投項目減少,報名參加FIRST訓練營的人卻多了。今年有500多人報名參加訓練營,宋文認為,這說明創作者追求電影藝術的態度很堅定,他們希望提升自己的拍攝水準,也希望有機會與經驗豐富的電影前輩合作。
“FIRST提供了一個‘ 新人被行業發現的平臺,通過競賽、創投、產業放映等環節,為新作者或新作品提供進入中國電影產業的渠道。”宋文介紹說,雖然受疫情影響,今年是電影“小年”,但FIRST為新導演提供的創作機會不會減少:創投會為新導演提供與行業接觸的通道;訓練營為青年導演提供實踐機會;電影市場讓創作者直接面向市場,了解作品優點和不足,甚至直接交易作品版權。
根據影片類型,FIRST在劇情片、紀錄片、短片三個領域,為青年電影人創作提供幫助。劇情片方面,采取長線培育模式,FIRST在非節展期間,通過劇情片實驗室孵化項目,目前有10個項目在同時開發,例如《比賽之前》《快遞總敲兩次門》;紀錄片方面,主要通過業內電影人的現金捐贈,資助優質項目拍攝制作;短片方面,FIRST為新導演和商業企業架起橋梁,為新導演提供相對充裕的預算及電影制作級別的短片拍攝機會。據悉,去年FIRST短片季單元共拍攝了15部短片。例如,華為公益宣傳片《悟空》,由第11屆FIRST影展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蔡成杰主導,表達了“突破束縛、追尋夢想”的主題。
對話FIRST影展創始人宋文:疫情會調整外部形式,但不會改變藝術創作
《綜藝報》:為保障影展順利進行,降低疫情風險,FIRST做了哪些調整?
宋文:展映單元以往是影院放映和露天放映相結合的方式,今年的放映計劃仍在調整中。7月20日,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以復工,展映也將依據最終的排期表來定,可以確定的是,安全是最重要的一環。
今年,為提供更安全、更有氛圍的觀影體驗,FIRST將使用更好的放映設備和基礎設施。其實不少國際電影節展映都會選擇露天放映的方式,我們之前也積累了多年放映經驗。
受疫情影響,今年6月進行的競賽單元復審環節,以線上視頻會議替代了線下會議。閉幕禮(青年電影盛典)也將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大幅減少現場觀眾數量。
《綜藝報》:相比往年,FIRST為青年導演提供了哪些新幫助?
宋文:今年最大的一個變化是,我們會邀請創投會前30個項目的電影計劃代表,參與電影市場交易。這是疫情期間,FIRST為鼓勵創作采取的新舉措。往年,只有入圍創投終審的電影計劃代表,才有機會與產業公司一對一洽談。
《綜藝報》:參賽作品中,是否有疫情相關題材作品?疫情對創作方式有何影響?
宋文: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與疫情相關的完整長片,但是在主競賽單元之外的超短片單元,出現了大量與疫情有關的作品,有的還入圍了最終片單。
就電影藝術創作本身而言,創作并未因疫情而改變,只是在制片環節,為降低疫情風險,會采取一些防疫措施。
《綜藝報》:今年哪類作品更容易獲得資方青睞?
宋文:第一種,類型片里面裹挾作者表達,并且關注一些社會現象的影片;第二種,中小成本的恐怖片、喜劇片、愛情片等,類型元素設立比較巧妙的作品;第三種,在藝術表達方面比較有特色,比如張濤導演的《喜喪》,塑造了一個非常樸素的母親形象;此外,在短片方面,觀看后獲得感強烈、主題有意義的作品,更容易受觀眾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