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模式是現代市場經濟運作的新模式,該模式具有良好的資源整合作用,可以統籌原本分散的市場經濟資源,為社會發展帶來更強的推動力,但該模式使得市場環境發生了改變,面對這種改變各企業必須去適應,去越過各種挑戰。對此本文將以糧食企業為基礎展開分析,闡述此類企業在共享經濟模式下所面臨的挑戰,并提出相關的應對措施。
1. 我國糧食企業發展現狀
1.1 產銷關系不平衡
產銷關系中“產”與“銷”是糧食企業供應鏈的兩端,兩者不平衡就代表供應鏈不平衡,會給企業造成不利影響,目前很多糧食企業在產銷關系上就出現了“產”大于“銷”的現象。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糧食企業在銷售方面受到了限制,即多數糧食企業所采用的銷售方式依舊傳統,一般分為定點供應、“跑市場”兩種,這兩種方式在效率、范圍等方面有明顯的局限性,且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表現,說明糧食企業在“銷”方面的動力不足,不能與“產”達成平衡關系[1]。
1.2 產能過剩
同樣在產銷關系層面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糧食企業還存在產能過剩的現象,這一現象也是導致產銷關系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某糧食企業的生產量很高,遠超其銷售量,且在該企業的銷售方式上,其銷售量基本已經達到了各銷售方式的上限,這就是典型的產能過剩表現。產能過剩現在在我國糧食企業當中非常普遍,這一問題的產生原因涉及到此類企業的發展歷史,即在我國早期社會當中人們對糧食的需求非常龐大,且比較分散,因此很多糧食企業會加大自身的產能,使自身的市場份額提升,而現代人對糧食的需求雖然同樣龐大,但卻變得集中[2]。
1.3 經濟效益上限下滑
在早期發展當中,糧食企業具有“高產量、高銷售量”的特征,說明此類企業產銷關系良好,經濟效益上限優秀,但在現代產銷關系不平衡的條件下,糧食企業成本支出大、損耗大,銷售收益小,說明企業經濟效益上限下滑。如某糧食企業對比了自身早期、近期銷售收益額,結果顯示兩者存在巨大差距,且成本支出、損耗也存在同樣表現,說明該企業近期經濟效益上限出現了大幅下滑的現象。
2. 共享經濟模式下糧食企業所面臨的挑戰
2.1 行業秩序挑戰
共享經濟模式的成立基礎就是行業秩序,即如果某個行業中的秩序混亂,則行業各從業人員是不敢輕易將自身經濟資本對外開放的,代表資本不被共享,共享經濟模式自然無法成立。現代糧食企業的行業秩序雖然不至于混亂,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影響共享經濟模式成立的問題,如資源交互存在風險,某些企業表面上與其他企業達成了資源共享關系,但在獲得了對方供給的資源之后并不會及時歸還[3]。
2.2 資金信用挑戰
在行業秩序挑戰中還存在一個信用問題,即某企業不及時歸還資源的行為就會涉及到信用問題,而這種問題如果發生在資金上就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且此類問題在資金上的出現概率最高。在共享經濟模式下,糧食企業之間是存在資金調度關系的,這時某些企業在獲得對方資金之后,可能會以“投資失敗”為由來拖延資金歸還日期,這種理由只適用于資金調度上,因此資金信用挑戰出現概率較大,使對方承受較大的經濟損失。糧食企業之間的信用關系并不可靠,一般不會與其他企業建立資金調度關系,說明共享經濟模式無法在行業內完整落實。
2.3 財務挑戰
(1)財務工作難度提升
在低門檻的條件下,共享經濟模式中的糧食企業數量龐大,這時每個糧食企業(特別是資本雄厚的企業)都需要秉持“開放原則”為其他有需要的企業提供資金、資源上的幫助,這時就產生了大量的財務數據,如要全面統籌企業借出的資金或資源,設定相關的歸還時間等,這些信息非常混亂,因此導致財務工作難度提升,容易出現工作上的錯漏問題。
(2)財務信息安全困擾
在共享經濟模式下糧食企業之間存在一定的開放性,這種開放性雖然對共享經濟模式提供了支撐,但也使得企業的一些機密信息受到了威脅,其中財務信息就是受威脅最大的一項。如某糧食企業向其他企業借出了大量生產設備,在過程中看到了對方的財務信息系統,了解到對方在設備上的投入資金,下一步生產改革戰略,這種現象就代表糧食企業存在財務信息安全困擾,需要得到控制。
3. 應對共享經濟模式下糧食企業挑戰的措施
3.1 政府干預,樹立行業秩序
單純依靠糧食企業本身的力量是很難完全控制行業秩序的,因此就需要政府機構介入,政府機構應當秉持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要求糧食企業在共享經濟模式中做好合同簽署、報備工作,并負責對糧食企業共享經濟運作進行監督,如發現違規行為需要采取法律手段對違規方進行制裁,這樣就能讓行業秩序朝前發展,幫助糧食企業越過行業秩序挑戰。
3.2 成立仲裁機構,建設信用體系
針對資金信用挑戰,地方政府應當成立一個仲裁機構,該機構需要對管轄區域內的所有糧食企業歷史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尤其針對投融資等金融行為要重點關注,通過分析,機構工作人員需要對每個糧食企業的現有信用水平進行評估,評估結果要公開展示給所有糧食企業,這樣每個糧食企業在共享經濟模式中就有了信用依靠,如果對方信用良好,則可以與對方建立資金共享關系,如果信用不好,則要慎重考慮,由此就成功建設了信用體系,為共享經濟模式在糧食企業內的落實提供更強支撐。
3.3 引入先進技術,做好信息分類工作
針對財務挑戰的兩種形式,糧食企業必須做好信息分類工作,即在信息合理分類的情況下,代表財務信息明確、清晰,這樣財務工作的難度自然會下降,也能對某些機密信息進行保護,這時就需要引入先進技術,如大數據技術。借助大數據技術,糧食企業可以對各類財務信息進行特征提取,依照特征即可完成分類,同時還能利用該項技術幫助人工開展后續財務管理工作,進一步降低工作難度,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糧食企業現狀表現不佳,在各方面都存在問題,而這些問題在共享經濟模式中是可以得到治理的,而關鍵在于如何落實共享經濟模式。通過采取措施,能讓共享經濟模式落實,充分發揮該模式功能,幫助糧食企業去治理現狀問題,起到推動企業發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尚麗,李瑞瑞.共享經濟模式下糧食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05):98.
[2]陳順泰,黃磊.新時期共享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探究[J].商情,2018,000(029):92.
[3]趙翠玲, 周霞. 對共享經濟征稅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的探討[J]. 時代經貿, 2018, No.445(20):90-91.
作者簡介:
章美芳,女,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風險管理、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