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之



本期接上期繼續介紹警用船艇及部分國家水警(海警)的工作。
3.警用汽艇(Police Airboat, Police Hovership),是用汽油機作動力的小艇,尤指使用改裝的汽車引擎的小艇,包括氣動船和氣墊船等,常用于捕魚、弓釣、狩獵和生態旅游。警察用來在沼澤、江河湖泊及近海進行巡邏和救援工作,具有良好的抗沉性,即使整個船艇灌滿水,仍可浮于水面。
在沼澤和淺水區,汽艇是非常實用的執法工具,在這些地域,帶有浸沒式螺旋槳的舷內或舷外發動機不適用,而汽艇避免了水下纏繞的問題。在佛羅里達大沼澤地、印度河瀉湖、湄公河三角洲、路易斯安那州海灣、美索不達米亞沼澤地等水域,汽艇是最佳執法交通工具之一。
4.硬殼充氣艇(Rigid inflatable boat),重量輕、性能好、容量大、充氣浮筒、不沉船,船底是玻璃鋼纖維材質;跟普通的軟底充氣艇相比,不能折疊,價格更高,但穩定性好很多,輕便、快速、適航。
硬殼充氣艇也叫剛性充氣船,是充氣船的一種進化版,底部為橡膠織物,主要用來休閑娛樂、運輸、救援、警察巡邏、輔助大型艦艇航行,等等。
硬殼充氣艇是新型的船只,1964年英國皇家國家救生艇協會(RNFI)設想把船體和大型充氣浮力管結合,既增加了浮力,又減少了一般充氣船底部的磨損,從此新型的硬殼充氣艇便產生了。一經問世便在世界各國流行起來,現今還出現了飛行硬殼充氣艇、水陸兩棲硬殼充氣艇,等等。
2019年,文萊皇家警察為了提升淺水區域的快速機動性,購置了硬殼充氣艇,確保水面執法安全和打擊違法犯罪的力度。
新艇為9.5米長的黑色硬殼充氣艇,除了標準裝備外,還配備了最新的高科技電子設備和導航設備,包括但不限于紅外夜視系統、雷達、GPS、具有主動降噪功能的無線通信系統、警燈和廣播系統、海上高頻廣播電臺,等等。
在安全方面,配備了救生衣、多個厄爾曼減震座椅,用于保護和防止由于公海浪濤造成的傷害,等等。
5.訓練船(Police Training Vessels),也叫教練船,供水警(海警)在水面上進行實習的勤務船艇,主要有兩種:水面訓練船和陸地廢舊訓練船。
三、水警(海警)
水警(Water Police)、海警(Marine Police):指專門巡查水上事務的警察,包括在江河湖泊、海面執法的民事警察,或部分海岸警衛隊行使警察職權的警務執法人員,其主要職責是維護水上治安秩序,處置水域內發生的突發事件、緊急治安事件和治安災害事故;打擊毒品走私、恐怖活動、偷渡等水上犯罪。水警的主要執法工具就是警用船艇。
水警起始于英國成立的泰晤士河警。
18世紀90年代后期,英國水上犯罪猖獗,商人每年在泰晤士河上損失財物約為5220萬英鎊。1797年,埃塞克斯治安法官兼水手長約翰·哈里特(John Harriot)和他人共同制定了一個方案以遏制泰晤士河上突出的治安問題,打算成立一支專門打擊水上犯罪的隊伍。隨后他說服了西印度種植委員會和西印度商人為這支新部隊提供資金贊助,并進行一年試驗以看效果。1798年7月2日,獲得政府許可后,泰晤士河警正式成立,這是世界上第一支水警隊。最初的資金投入為4200英鎊,由50名警員組成,主要工作對象為33000名內河運輸業從業人員,其中11000人有犯罪嫌疑。接著,泰晤士河警與這些人產生了激烈的沖突,有2000名暴民企圖燒毀水上警察局。
由于河警加強了水上巡邏,打擊了部分搶掠者,第一年就取得了成功,泰晤士河商人比往年減少損失1220萬英鎊,搶救了數條生命,得到了贊助商的大力稱頌。1800年7月28日,當局通過了《水警法案》,將這支河警隊從私人警察性質轉變為公共警察機構,正式收編,由此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隨后,美國紐約、愛爾蘭都柏林和澳大利亞悉尼等城市相繼成立了水警隊。
1.愛爾蘭水警局(Irish Garda Water Unit),是專屬水面的警察部門,與警犬部、騎警、航空警察同屬特種警隊。
水警主要是協助其他部門的警察進行水面和水底執法。水底執法是潛水尋找失蹤人員和證據,在與水相關的受限空間進行安全搜查,如下水道等。水面執法主要是安全巡邏、救災救援、打擊犯罪、防暴反恐,等等。
愛爾蘭水警局有三名中士和14名警員,負責全國的水上治安,分布在兩個分局:都柏林桑特里分局和韋斯特米斯郡阿斯隆分局。現有各類船艇15艘,包括兩艘內河巡邏艇、六艘硬殼充氣艇、七艘一般充氣船。
2.意大利海岸警衛隊(The Coast Guard of Italy),主要職責是海上搜救、航行安全、保護海洋環境、對海洋漁業的管制等,行使警察的職權,如海上交通管制和水面事故調查,等等。
現有各種巡邏艇七艘,摩托艇25艘,測量船一艘,硬殼充氣艇三艘,訓練船一艘。
3.馬來西亞皇家警察海警局(The Marine Police Force, Royal Malaysia Police),是維持馬來西亞領海法律秩序,保護馬來西亞水域安全免受任何威脅的執法機構。
海警局在1947年之前被稱為水警局,其職責是維持檳城和柔佛海峽的安全,由于海洋活動的增加,1947年9月1日在檳城巴圖烏班成立海警局,當時有船只19艘,警員90人。
馬來西亞海警局成立之后,與海盜進行了一系列的斗爭,打擊了海盜的囂張氣焰。
1985年9月23日,15~20名身穿叢林綠色服裝的摩洛海盜突襲了拉哈德·達圖鎮,造成21人死亡,11人受傷,并從當地一家銀行搶走了約20萬令吉現金(約合32.3萬元人民幣),并從馬來西亞航空辦事處搶走了5000令吉(8000元人民幣)。接報警后,海警在碼頭攔截了海盜,進行了交火,致使兩名海盜受傷,但是海盜還是登上水泵船逃向了菲律賓海域。
第二天,海警集中優勢力量對一個海盜藏身的島嶼發動了突襲,殺死了五名海盜,繳獲了大量的M16步槍和彈藥。
4.德國水警局(Wasserschutzpolizei),是州警察的一部分,警員大都是來自水警學校的畢業生,負責江河湖泊及海港的水上治安。
聯邦政府也設立了水警局,有16艘船艇和一架直升機。州單獨的水警部門也配備了各種船艇。
5.新加坡警察海岸警衛處(The Police Coast Guard, Singapore),是新加坡警察系統的一個部門,融合了海上警察和海岸警察的職能,其職責主要是水面執法和救援,同時在島嶼上行使普通警察職權,其總部設在布拉尼島。
警察海岸警衛處目前由高級助理專員張建強領導,副助理專員是阿爾文·鐘,有四個地區性基地,均位于主要島嶼的海岸線上,即南部的布拉尼地區基地、西部的居爾地區基地、北部的林竹港地區基地和東部的洛陽地區基地;在烏敏島設有一個警察哨所。
海警處分為三個主要中隊:位于林竹港和洛陽基地的攔截機中隊配備了PC級高速巡邏機,能夠控制、跟蹤和防止海峽兩岸的非法移民和入侵船只的活動;位于居爾和布拉尼基地的港口中隊配備了新一代的PT級巡邏艇,主要任務是確保港口水域的安全和保障,打擊水面犯罪和恐怖活動;第三中隊,海岸巡邏中隊,配備了PH-級海岸巡邏艇,確保航道安全,保護多個燈塔。(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馮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