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文
6月28日11點08分,河南豫光金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安國用手中的火炬點燃底吹氧化爐,瞬間,爐膛內燃起了熊熊烈火。同時燃起的是新時代豫光打造綠色高質量發展新標桿的信心、決心和奮斗力量,是豫光守護綠水青山久久為功、生生不息的擔當和責任。
“現在,我宣布,豫光再生鉛資源循環利用及高效清潔生產技改項目熔煉系統竣工試產!”7月10日,在聞名全國的愚公故里——河南濟源玉川產業園區,伴隨著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市委副書記李哲洪亮的聲音,中國鉛冶煉行業工藝技術裝備第五次革命性升級正式拉開了帷幕。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聽聞豫光再生鉛資源循環利用及高效清潔生產技改項目熔煉系統竣工試產,專門發來賀信,稱該項目是豫光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的又一重要成果,為提升我國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豫光無愧于我國鉛產業綠色和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6月28日11 點08 分,豫光董事長楊安國,用手中的火炬點燃底吹氧化爐,瞬間,爐膛內燃起了熊熊烈火。
同時燃起的,是新時代豫光打造綠色高質量發展新標桿的信心、決心和奮斗力量,是豫光守護綠水青山久久為功、生生不息的擔當和責任。

為主動應對國家環保形勢、推進企業加快轉型升級,2017年以來,豫光對原有的兩條廢鉛酸蓄電池分離拆解生產線、兩條再生鉛冶煉生產線進行裝備升級改造,開始實施發展史上投資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綠色環保改項目。
“豫光一直把環保當作企業的生命線,堅定不移走好轉型升級之路。”楊安國介紹,該項目20 億元的總投資中,環保投入超過了50%。技改項目在智能、綠色、技術改造方面表現更優:首創再生和原生相結合的資源高效循環生產模式,可節能30%、減排50%,使勞動效率提高50%,對推動豫光金鉛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標準化生產邁進,占領中國鉛鋅冶煉行業制高點,樹立有色金屬冶煉行業標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這是豫光繼行業首家開發并應用富氧底吹氧化-鼓風爐還原煉鉛、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煉鉛新工藝之后,再次摁下鉛冶煉綠色技術升級鍵,奏響綠色發展新篇章。
要發揮創新驅動作用,推動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今年6月份在寧夏考察時曾這樣強調。創新,也正是豫光多年來的矢志追求。
從燒結鍋、燒結機,到富氧底吹氧化-鼓風爐還原熔煉、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再到再生鉛資源循環利用及高效清潔生產技改項目所應用的綠色環保最新集成技術,豫光先后引領了中國鉛工業實現了五次革命性升級,不僅享譽“中國鉛工業博物館”“行業的黃埔軍校”,更一舉突破了再生鉛綠色清潔的行業難題,充分展示了豫光長期以來的創新和引領能力。
16 個月前,建設之初的豫光再生鉛資源循環利用及高效清潔生產技改項目還是一片荒山,建設者們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理念,把這里打造成中國鉛冶煉的標桿工程。在業內首家實現了“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全面創新升級,對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奮力打造百年豫光,建設千億企業,創建中國有色冶煉一流標桿企業產生了極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為了今天再生鉛資源循環利用及高效清潔生產技改項目熔煉系統的竣工試產,豫光曾在項目核心裝備氧化底吹爐點火烘爐之日,舉行了一場特別的火種傳承儀式。
薪火相傳,初心不忘。6月28日9點18 分,在豫光18年前國內第一套鉛冶煉富氧底吹爐的誕生地。在這里工作了18年的熔煉廠廠長郭占江,作為豫光的勞模代表,神情肅穆,手持火炬,從國內第一套鉛冶煉系統底二爐內采集火種,莊嚴地點燃了象征企業蒸蒸日上的圣火。穿著豫光藍工裝的職工肅立道路兩旁,向圣火揮手、致敬,滿懷著期望和祝福,目送著這一珍貴火種的傳遞、希望的啟程。
薪火相傳,開創未來。10 點08 分,火種到達豫光再生鉛資源循環利用及高效清潔生產技改項目點火試產儀式玉川分會場。6年前,豫光在這里開創了世界首條直接煉鉛生產線,實現了一代人的夢想,震驚了國內外。今天,它將再一次見證豫光在世界鉛冶煉史上的又一個奇跡。
看,從國內第一套底吹爐采集而來的火種正燃燒著熊熊的烈焰、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它從這里穿過“薪火相傳”的光榮門,由豫光勞模代表、首屆豫光工匠代表、科技人員代表、優秀青年學生代表、項目建設人員代表組成的9 名火炬手,一路接力、護送、傳遞到再生鉛技改項目的底吹氧化爐前,再由公司領導班子成員一一心手相傳,最后傳遞到董事長楊安國手中,由他為再生鉛資源循環利用及高效清潔生產技改工程的核心裝備氧化底吹爐點火烘爐,讓豫光精神薪火相傳,接續光榮和夢想,點燃豫光新征程上的新夢想,為豫光打造有色冶煉新標桿、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強勁續航!
“我堅信,這個新項目必定會讓豫光走上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全新征程,讓豫光精神薪火相傳、熠熠生輝、生生不息。”豫光董事長楊安國的目光里,滿是期冀。
豫光再生鉛資源循環利用及高效清潔生產技改項目建設開工以來,豫光黨政班子、項目指揮部和各項目建設單位精心組織,攻堅克難,積極克服疫情防控、環保管控、地質災害等因素影響,堅持“邊設計、邊溝通、邊施工、邊完善”,先后開挖地下土石方30 余萬立方米,鋪設管網桁架近6 公里,創行業之最;累計節約資金逾2000 萬元。節約工期70 天。
作為豫光成立以來投資最大、工藝水平最高的工程,技改項目的建設,曾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比如,環保管控、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工期,七八十個施工隊、最高峰時1300 余人在工地上輪番作業讓現場管理變得異常復雜,核心裝備——“雙底”底吹氧化爐由于巨大而不易運輸、吊裝……這些,都是豫光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過去11000 多個小時的時間里,我們化整為零,細化任務,堅持一天都不能耽誤、一天都不能懈怠的工作作風,終于在有效作業時間不足16 個月的時間內,在這里逐步建起了鉛冶煉行業質量一流的樣板工程。”站在凝聚著心血與汗水的項目前,豫光副總經理、項目工程指揮部副指揮長王擁軍很是感慨。
“這一項目的實施,是豫光發展史上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豫光加快推進轉型升級,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的重要舉措,也是豫光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面推進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我們一定要會繼續發揚敢打敢拼、勇于創新的精神,確保項目早日投產、達產。”豫光總經理任文藝信心滿懷。
近10年來,豫光累計投資逾50 億元,組織實施了包括冶煉渣處理技術改造工程、再生鉛資源循環利用及高效清潔生產技改工程在內的多個綠色項目,不斷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企業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豫光上下,正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勉勵下,敢于擔當、勇于超越、找準方向、扭住不放,始終勇往直前。
豫光在歷次的項目建設中,以“綠色”為底色,敢于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一次次砥礪奮進,一次次開辟先河,一次次創造引領著鉛冶煉行業的最新方向,用行動書寫了新時代的責任和擔當,成為中國有色冶煉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