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屠雯|文
2020年新年伊始,國家標準委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管理局正式提交了關于成立ISO 鋰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提案。2020年2月22日至6月27日,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管理局對該提案先后發起了國家成員體投票和委員會內部投票兩輪投票,投票均順利通過。技術管理局隨后形成決議,宣布成立ISO 鋰技術委員會,秘書處由中國承擔,這是我國在有色金屬國際標準化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標志著我國在鋰國際標準領域正式成為領頭羊,對我國及全球鋰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縱觀我國有色金屬行業標準化發展歷程不難發現,這是伴隨著國家的強大一步步發展,伴隨著行業的進步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彰顯的是國力強盛和行業地位。特別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做為世界三個最主要的獨立國際標準化組織之一,其目的和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圍內促進標準化工作的發展,以便于國際物資交流和服務,并擴大在知識、科學、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合作”。ISO 目前有164 個成員體,可以說,這是一個標準化領域的小聯合國。我們甚至可以更直接地理解為,要想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貿易、服務等交流,必須遵守國際標準化機構制定的有關標準,不符合標準的產品,就無法參與交流和競爭。我國在1978年加入該組織,2008年成為常任理事國。隨著中國對外開放和交流日益頻繁,目前我國承擔了64 個國際秘書處、14 個聯合秘書處、參與國際上5697 個標準的工作。有色金屬行業標準化和國際化的發展,也隨著我國逐漸成為有色金屬多個品種的生產和消費大國而日漸成熟。

鋰生產車間
鋰是重要的戰略金屬元素,《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將鋰列入戰略性礦產目錄。由鋰材料為基礎形成的通用產品正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手機電池、筆記本電腦、新能源汽車、能源儲存領域以及由鋰合金新材料裝備的飛機、汽車等等,這種銀白色的輕質金屬材料正在給我們的生活賦能。我國擁有鋰資源開發、鋰鹽加工、鋰電材料生產、鋰電池生產以及鋰產品循環利用等完備的產業鏈,同時又是世界第一大鋰產品生產國與消費國,2019年,我國基礎鋰鹽產量約占全球總量的68%,消費量占全球總量的58%。正是這種超強的產業背景,給了我們提議成立ISO 鋰技術委員會超強的底氣。
“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一個簡單的稱呼,它包含了一個樸素的愿望——互通共贏,而國際標準正是這種互通的“軟基礎”,體現的是共贏的“硬實力”。在我們國家標準化發展的歷程中,產品質量的提高和行業進步始終是關鍵。從跟隨、參與到引領,我國有色行業標準化工作者走了幾十年,ISO 鋰技術委員會從醞釀到獲得多數支持,批準成立,我國鋰產業又走了四年多,這個過程里,有產品質量的進步,有研發水平的進步,有標準化工作的進步。我們已經從簡單追求國際話語權轉變為為全世界鋰行業發展進步提供中國方案,推動標準統一,交流無礙。這是我們中國鋰行業的大國擔當!這是我們中國鋰行業標準化工作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