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祁英

摘? 要? 大自然是藝術創作永恒的題材,古人借景抒情,在迷茫時、在失意時,總是從自然中找到心靈的寄托,并創作出發乎心靈的詩詞書畫等。藝術是相通的,紫砂壺與其他藝術創作也有共通性,紫砂藝人們從大自然中汲取創作靈感,或直接以自然中的動植物為原型,或采用夸張抽象的表達方式傳達出自然之美,關于自然題材的紫砂壺數不勝數,人們賦予它高于自然的生命力,使之具有獨特的精神內涵,深入人心,這類紫砂器型被稱為“花器”。本文以紫砂壺“蓮子”為例,淺談其創作感受。
關鍵詞? 紫砂壺;蓮子;造型設計;自然意趣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出現了無數讓人驚嘆的手工藝品,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手工藝品退出歷史潮流,唯有紫砂壺以與時俱進的生命力不斷發展,表現出獨一無二的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在日積月累中深入中國人的心中,深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發展至今,紫砂壺不僅是實用器,更是實用與觀賞價值兼備的藝術品,它是人們情感和個性的載體,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它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是人們的精神依托,代表了人們最美好的祈愿。
大自然是藝術創作永恒的題材,古人借景抒情,在迷茫時、在失意時,總是從自然中找到心靈的寄托,并創作出發乎心靈的詩詞書畫等。藝術是相通的,紫砂壺與其他藝術創作也有共通性,紫砂藝人們從大自然中汲取創作靈感,或直接以自然中的動植物為原型,或采用夸張抽象的表達方式傳達出自然之美,關于自然題材的紫砂壺數不勝數,人們賦予它高于自然的生命力,使之具有獨特的精神內涵,深入人心,這類紫砂器型被稱為“花器”。紫砂壺“蓮子”(見圖1)是典型的花器作品,此壺繼承了知名花器大師蔣蓉所制“青蛙蓮子壺”的造型特點,沿襲了鏤、雕、塑等花器創作技法,模仿蓮藕、蓮花、蓮子的自然形態設計而成,造型生動、刻畫細致,極具藝術情趣。
此壺身筒以圓器為基本形制,身筒端莊沉穩、鼓腹突出、圓融飽滿,如同一朵飽滿有致的蓮花,花瓣層層合攏;壺底為平足,穩定地立于平面,平添了幾分挺秀之感,凸顯蓮花秀麗挺拔的氣質;壺蓋為壓蓋,與壺口嚴絲合縫、通轉流暢,子母線吻合,壺蓋向上盈起自然的弧度,略顯飽滿,而又光滑舒緩,與壺身渾然一體,給人以生機和張力,蓋面上飾以飽滿的可轉動的蓮子,顆顆靈動,可謂巧奪天工,蓮子疏密有致地分布于蓋面,意趣十足;壺鈕為一顆飽滿的大蓮子,呈桃心狀,造型可愛靈動、玲瓏有致,提攜了作品的靈氣;壺流造型為兩節蓮藕狀,短小的蓮藕圓潤飽滿、形態豐腴,粗細變化勻稱,藕節線清晰明顯,壺流根部與身筒暗接,渾然一體,逼真可愛;壺把如同根莖,彎曲自然、韌勁十足,其上散布著疏密有致的小刺點,細膩生動,契合自然形態,流、把相輔相成,極具自然意趣。此外,壺身還飾以一朵蓮蓬,其形態逼真,顆顆飽滿的蓮子清晰可見,畫面立體生動。作品選用優質原礦紫泥制成,色澤厚重古雅而不失自然清麗之美,流露出清幽的意趣,表現出溫暖的情愫。整壺泥料、造型與裝飾相互搭配,比例協調、結構精巧,工藝上精益求精,風格上細膩非凡,承古鑄今,盡顯藝術收藏價值。
作品取材于自然,從外形到內在情感,無不體現了濃烈的生活情趣和自然情趣,讓人感受到其中充沛的靈氣和意境,給人以詩意的聯想。欣賞此壺,眼前仿若出現一片蓮池,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一片片碩大的碧綠蓮葉襯托著花朵,或含苞待放,或全然盛開,無論是否有人觀賞都始終如一,不媚不俗,保持高潔的姿態,而隨著蓮花的生長,開始長出可愛飽滿的蓮蓬,盛夏時節,人們開始采蓮,蓮花可供觀賞,蓮子可作食物,可見蓮花雖然高潔,卻不是高傲,而是以一顆無私奉獻的心默默地為人類做貢獻。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蓮花象征著高潔、清廉、美好的愛情等諸多寓意,它一直是藝術創作中受人喜愛的題材,將蓮文化與紫砂藝術相融,既豐富了紫砂壺的藝術形象,展現出獨一無二的藝術感染力,又借此告誡人們:人生路上,要學著開出一朵蓮的模樣。無論外界如何變化,心中的蓮始終不滅。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保持初心,方能經得起平淡和浮華,方能內心知足、從容快樂地度過一生。執此壺品茗,在茶香氤氳間,仿若身處一片荷塘,此時不僅指尖開出了一朵蓮,內心也不知何時,在滿池碧沼間忽然冒出了一朵青蓮,如月華初升,一地清光皎皎流照,不褪不散。
宜興紫砂壺是一門獨特的藝術,經過了時代的洗禮和歷史的變遷,它融合了多種文化藝術形式,集傳統與時代于一體,在一代又一代紫砂藝人的傳承創新下逐步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造型藝術體系,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之林展露風采,享譽海內外。紫砂壺是中國的,中國幾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是它的根基,奠定了紫砂壺深厚的文化基礎,使之在文化快消化、多樣化的今天,始終屹立不倒。因此,身為一名紫砂藝人,要學習蓮的精神,無論外界如何變化,都要保持初心,不能因為一味迎合時代而忘了傳統,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將紫砂藝術發揚光大。
參 考 文 獻
[1]左雙菊.從紫砂壺“如意”看中國人的文化自信[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9(11):157.
[2]邱智超.論紫砂壺“南瓜提梁”的造型之美和文化之美[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9(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