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塊鏈與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將會更好地為司法的文明進步提供助攻,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堅實保障。法律是社會問題的綜合性解決方案,司法裁判是法律功能的重要體現。在執行、證據鏈、訴源治理等方面引入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在建設更加智慧的司法服務體系中起到核心作用。區塊鏈將推動新時代中國法院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的發展,提高司法質量、效率、公信力。在每一個司法裁判中實現公平正義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明顯的提升。
關鍵詞:區塊鏈;執行;證據;訴源;公平正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法治、公平、正義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今天,人民群眾對司法的期盼,包括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區塊鏈技術應用而生,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優勢是系統中每一個信息,在網絡里多個節點甚至每個節點都保存一遍。任何節點如果自行修改數據將不被認可,整個網絡因此也就形成了一張較為嚴密、安全的大網。“公開透明”“不可篡改”“不可刪除”等特質,使區塊鏈技術在司法存證、一鍵執行等領域體現出廣闊的應用空間[1]。
此前,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歷經多年起草和征求意見的《密碼法》正式出臺。加密技術是區塊鏈技術中的關鍵和核心技術,密碼與區塊鏈具有天然的緊密共生關系,更為區塊鏈信息服務的提供、使用、管理等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據。推進區塊鏈的法治化進程,使區塊鏈更好的與司法應用相結合。
一、區塊鏈與司法證據
證據是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證據對于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法院查明案件事實,依法正確裁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證據問題是訴訟的核心問題,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審判過程中,都需要通過證據和證據形成的證據鏈再現還原事件的本來面目,依據充足的證據而作出的裁判才有可能是公正的裁判。目前區塊鏈存證電子數據的司法適用得到最高法的認可,在糾紛發生時能成為有效證明依據,解決審判中的證據問題。
但是實踐方面的應用只有于杭州互聯網法院審理的信息傳播案。這無疑是區塊鏈司法應用的開端。將區塊鏈與傳統證據相融合。區塊鏈技術下的證據化革新,改變了傳統證據法的證據結構,擴充了原有的證據體系[2]。該案例也促使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以司法解釋方式認可了區塊鏈證據的合法性。但細觀杭州互聯網法院審理的信息網絡傳播權益爭議案可以發現,區塊鏈證據的司法意義絕對不能等同于傳統電子數據這一簡單電子證據,也是對證據體系的一次大膽革新。未來在證據資格認定方面將會分化出線上證據審查認定與線下證據審查認定。因此,我國的證據法體系在區塊鏈證據的推動下,必將邁向法治主義與技治主義結合的新型證據法治形態。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說明區塊鏈具有存儲、固定、和防修改數據的去。區塊鏈技術可以使大數據在跨組織、跨部門之間實現數據共享。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技術可以讓調查取證更加準確且效率。當事人可通過互聯網存取電子證據,在訴訟、調解、公證中可隨時調取證據。同時司法區塊鏈平臺事實認定更加清晰、簡單,使得知識產權糾紛類案件調解撤訴率超過90%。傳統的電子證據容易篡改,在司法實踐中,如何認定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卻成為了難題。其次傳統存證方式具有耗時長、效率低、成本高的特點,根本也不利于電子證據的存證。然而區塊鏈方式存取得證據公開透明、不可篡改,提高了證據的證明力。有效解決取證困難、認定證據困難等問題,縮短法官在證據真實和效力上做出判斷的時間,節約庭審中舉證、質證的時間和避免司法資源的浪費。同時司法區塊鏈平臺事實認定更加清晰、簡單,更有利矛盾沖突的解決。提升司法審判、執行公平正義和效率。
就目前形勢來看,區塊鏈證據合法化是必然的,不僅限于互聯網糾紛的法律解決。區塊鏈證據與司法裁判工作深度融合,對于確保司法公正高效、統一裁判尺度等具有重要作用。未來區塊鏈證據將會更加公正和有效。如北京互聯網法院建設的“天平鏈”利用區塊鏈技術多方參與、防篡改、可追溯的特點,解決了互聯網審判當中電子證據的取證難、存證難、認定難的問題,是區塊鏈技術在司法領域的典型應用。
二、區塊鏈與司法執行
傳統執行立案步驟主要包括:確認義務人是否按期履行義務,核對申請執行期限,權利人申請執行,上傳當事人有關信息、執行申請書、執行依據等材料。此外傳統爭議解決以國家司法為中心、依靠國家法律的強制力保障實施。法官通過尋找法律,兼顧道德、公序良俗等。國家執行人員以法院的裁決書為執行依據。區塊鏈技術擺脫了傳統執行中心化的束縛,使法律的約束與執行逐漸融為一體。區塊鏈技術使爭議解決機制的執行主體資格呈現出一種從公共執行機構到私人執行機構的新態。區塊鏈數據的共享模式可以讓權利人“最多跑一次”,通過“一鍵點擊”直接完成執行立案,為當事人帶來更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3]。
區塊鏈技術實現執行“一鍵立案”在智能合約領域的應用比較成熟,能夠使法律規范與執行、鏈上數據與鏈下司法信息的深度融合。智能合約中,雙方簽署的合同將以數字形式保存,觸發相應條件后,合同可以自動履行。例如雙方簽署了買賣合同,合同以數字形式上鏈儲存。如買方簽收貨物確認無誤后,到約定日期時,貨款會自動打到賣方賬戶。區塊鏈讓執行智能化、自動化,大大降低執行成本,提高了執行效率,呈現出法律約束和技術規則相融合的態勢。
區塊鏈技術下的司法救濟可以是人們尋求訴訟外爭議解決的另一種途徑。區塊鏈爭議解決形成了在線網上爭議解決,并被廣大學者認為有可能替代復雜、費時、昂貴的司法救濟。與之相對的是,區塊鏈下的第三方爭議解決和第三方執行確實具有重要司法參考價值。傳統執行機制和區塊鏈融合有助于提高司法效率和實現司法公正,可以作為公共執法的資源。
區塊鏈與司法執行工作的緊密融合,為緩解“基本解決司法執行難”的壓力提出了新的思路。最高人民法院正在部署以執行指揮中心綜合管理平臺為依托,以四級法院統一的執行辦案系統和執行公開系統為兩翼,以網絡嚴查、拍賣評估、信用評估、執行委托等多個辦案輔助系統為輔助的執行信息化系統。建成區塊鏈執行管控系統,有效解決了查人找物難題。建立聯合信用評估制度,讓失信被執行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全面推行網絡公開的司法拍賣,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公開透明,實現放權不放任、用權受監督。通過這項改革,讓暗箱操作和權力尋租沒有空間。在近年來各地法院案件數量巨大、疑難復雜程度不斷增加、案多人少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情況下,區塊鏈提供了強力的動力。審判質量、效率持續向好,法官的積極性和責任感明顯增強,司法公信力進一步提升。不斷鞏固“基本解決執行難”成果,向著“切實解決執行難”目標邁進。
三、區塊鏈與訴源治理
訴源治理要求及時化解矛盾,將矛盾扼殺于萌芽狀態,將糾紛止于訴外,介入訴訟的時間更早,對于矛盾根源的探索相對較容易、準確,更有利于從源頭解決問題,矛盾產生初期尚未激化,解決成本較低,有效節約資源。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利益碰撞、矛盾糾紛加劇,投射到司法實踐中,就表現為法院特別是基層法院案件量猛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辦案質效,法院的司法供給和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出現了偏差。當人民群眾救助于司法救濟的效果未達到預期,不僅會損害司法公信力。“訴訟”是依法治國的重要體現,但并不是唯一的手段。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如何推進訴源治理實質化,給案件量做減法,給辦案質效做加法,是每個法院、每個法院人都不得不思考的問題[4]。
目前區塊鏈技術正以及時化解矛盾,防控風險為切入點,將以審判為中心的訟訟制度向訴訟源頭治理的方向轉變,同時區塊鏈與訴訟服務的深度融合,極大方便了群眾訴訟。大力推進網上訴訟服務平臺建設,超過90%的法院具備網上立案或者預約立案功能。區塊鏈具有訴訟服務線上線下功能,完善當事人線上訴訟服務體驗。區塊鏈的發展使中國法院由過去單一的糾紛解決審判機關,變成多元糾紛化解、鏈接多元糾紛化解平臺、提供多元糾紛解決方案的新時代審判機關。不僅從而促進了審判方式與機制的革新,為公民征信體系建設提供準確安全的數據支撐,更對人民法院踐行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區塊鏈技術促使互聯網司法訴訟服務、制定新的訴訟規則、裁判尺度發生深刻的變革。在訴源治理體系的構建進程中,非對稱性個人隱私保護、數字孿生、司法自我量化、司法區塊鏈多鏈聚合、鏈上信息交流機制加強司法大數據分析應用,擴充中國豐富的司法實踐,為社會治理提供科學參考,深刻揭示案件背后蘊含的矛盾糾紛發展規律,更好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解決中國司法問題[5]。
推進訴源治理實質化是近幾年法院高強度工作壓力之下誕生的新的理念、工作方法,需要長期堅持、繼續摸索、不斷總結,要通過訴源治理,做到有序分流,合理利用訴訟資源,使法院更加高質高效地辦理訴訟案件。法院人要把有限的司法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止境的服務,提升辦案質效,真正做到司法為民。
當前互聯網糾紛矛盾凸顯,審判資源缺乏,訴源治理新的理念應用而生。依托區塊鏈技術自主、可信、加密、可溯地記錄的手段,可以約束各類互聯網主體自身經營行為,在源頭上提高守法意識,遠離違法行為。區塊鏈的“誠實”與“透明”,基本上能夠解決數據信息不對稱問題,方便當事人化解糾紛,抑制虛假訴訟的發生。區塊鏈可以模擬訴源治理應用場景,當事人通過真實數據交換,就可以自己主動的解決糾紛,化解矛盾。未來區塊鏈在訴源治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區塊鏈技術下的訴源治理上升為必要的訴訟前置,有些糾紛在提起訴訟之前就可以先行解決,將顯著提高司法辦案能力和辦案效率。
四、結語
區塊鏈技術具有平等、共享、開放、協同、存證優勢特點,利用區塊鏈調取司法、執法等領域數據,進行立法評估和多維度分析,可高效準確地提升評估的全面性和科學性。合理探索區塊鏈信息技術在司法中的運用潛力,基層司法建設的進步也離不開現代前沿技術的支撐。基于此,積極探索“區塊鏈+法治”和“區塊鏈+法律服務”建設,推進區塊鏈現代科技與司法行政工作的深度融合,努力提高司法行政保障水平。區塊鏈技術的司法運用為更加客觀尋找事實、更加精準適用法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作為新興事物,各項技術本身面臨挑戰,人民群眾不能完全接受區塊鏈的司法適用。區塊鏈技術使司法裁判執行更加智慧化,司法體系更加完善,法院的審判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明顯提升,公民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實現公平正義。一方面應該持續制定、完善國內相關的法律,并參與國際相關規則的制定,做好國際相關規則的銜接。另一方面當前的區塊鏈數據互通難度較大,大規模的司法應用有待技術的進一步創新、突破。全面推動區塊鏈技術與司法裁決深度融合,在司法工作中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不僅是對其本身技術特征的推崇,更是應當抓住技術革新帶來的司法制度變革契機。新技術與司法裁判的有機融合最終形成國家司法治理體系和司法治理能力現代化[6]。
參考文獻
[1] 高薇.互聯網爭議解決中的執行問題——從司法、私人到去中心化數字執行[J].法商研究,2018(6):135-145.
[2] 余成峰.法律的“死亡”:人工智能時代的法律功能危機[J].2018,21(02):5-20.
[3] 陳全真.區塊鏈存證電子數據的司法適用[J].人民司法,2019(04):80-85.
[4] 張春和,林北征.司法區塊鏈的網絡訴源治理邏輯、困惑與進路[J].中國應用法學,2019(05):116-137.
[5] 張玉潔.區塊鏈技術的司法適用、體系難題與證據法革新[J].東方法學,2019(03):99-109.
[6] 倪蘊帷.區塊鏈技術下智能合約的民法分析、應用與啟示[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5(03):170-181.
作者簡介:吳征(1990- ),山東臨沂人,碩士,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