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璐佳
審計發現問題后的整改工作是體現審計成果、提升審計價值的重要環節。扎實有效的整改糾錯,是改進組織治理,促進基層央行防范風險,合規、合法履職的有效手段。近年來,各級人民銀行不斷重視并加強了問題整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改工作在機制、制度、流程和方法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整改工作順利開展,影響了整改效果,導致一些單位或部門查而不改、屢查屢犯的現象時有發生。
一、當前整改工作存在的不足
通過對某中支2016 年以來內外部檢查問題分析發現,基層央行審計發現問題具有明顯“四化”特征,與整改工作不到位有密切聯系:一是問題發生重復化。屬重復發生、屢查屢犯問題占比高達8 成,同質性問題占比近半數。二是問題程度淺表化。6 成以上的問題屬操作性的小毛病、小差錯;7 成問題屬一般性和輕微性風險,嚴重風險問題占不到1 成。三是問題分布集中化。主要集中在流程復雜、管控難度較大的財務預算、采購資產、依法行政、保衛發行等業務領域,占問題總數近7 成;四是問題層級下移化。從問題發生的單位層級看,縣(市)支行占比較高,達到近七成。
近年來,各單位對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工作重視程度不斷增強,分別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強整改工作,但是通過后續跟蹤調查發現,當前問題整改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整改責任劃分不清、落實不力。部分被審計單位對整改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配合度不高,只進行“選擇性整改”“表面整改”;二是整改工作目標不明、標準不清、步驟缺失、手段匱乏等,內審部門與被審計部門對整改工作認識和步調不夠統一;三是整改工作“各自為政”。協作聯動不足,整改工作安排不夠科學,覆蓋面窄、深度淺、傳達執行效率不高。四是責任追究落實不到位。追責問責制度難落實,部分單位對整改工作未能從根本上引起重視,屢查屢犯現象頻繁發生。
二、制約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工作的原因分析
(一)整改工作制度不健全
在總體工作制度層面上,工作程序制度的缺失,使得審計整改工作流程不明,缺乏一整套基本的程序制度規定,對于何時開展、如何開展、主體責任如何劃分等內容都沒有明確體現;整改工作缺乏強制性制度來支撐開展,約束力不強,這樣就容易造成被審計部門甚至部分行領導對整改工作不夠重視的局面。
(二)整改效果核查評價標準缺失
目前針對整改工作的成效并沒有評價標準。整改方法是否科學、整改工作是否有效、可行以及不可整改問題如何劃分等標準不明確,間接造成整改流程不明確、整改標準不統一、整改監督不到位、整改責任不明晰等問題。
(三)整改工作重視不夠,責任追究不力
審計結果未能充分利用,整改落實情況未與考核績效掛鉤,或者內容模糊不清、標準不明、手段方法匱乏,員工違規行為處罰不到位,責任追究未能落實,審計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未能充分發揮,造成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糾錯意識及主動性不強,整改動力不足。
(四)整改建議操作性差,整改工作缺乏科學規劃
整改建議作為整改行為的開端,對指導被審計部門如何整改意義重大。但由于工作人員老齡化、復合型高水平人才匱乏、甚至遵循寫作慣例的原因,一些審計建議僅針對部分問題提出幾條“正確但無用”的整改建議,從操作層面未能提出科學合理,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整改建議,從根本原因層面未能透過現象直指問題本質,整改工作從整改行為開始就缺乏科學規劃。
(五)整改監督未能聯動協作
大部分審計整改工作缺乏統一領導部署,僅由內審部門獨自承擔項目開展和整改核查工作;涉及全行性問題時,被審計部門間“各自為政”,整改建議的傳達、整改工作的進展協調和核查整改效果效率低、效果差,容易出現互相推諉的現象,最終導致整改工作難以全面推行,效果不佳。
三、改進整改工作的幾點建議
做好問題整改工作需要從機制、制度和方式方法上不斷改進創新,各層級、各部門達成共識、形成合力,更需要廣大基層內審干部不斷思考、實踐與總結。
(一)建章立制,構建完備科學的審計整改工作制度
從總行層面進一步修訂補充審計整改工作相關規章制度,建立一套內容完整、流程清晰、標準明確、可操作性強的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工作機制,明確整改的地位和原則,并對整改的目標、實施主體、問題分類、整改流程、整改方法、考核標準、責任劃分、效果評價等做出全面詳細規定;各分支機構可在總行制度框架下,制定自身的實施辦法或工作細則,使得整改工作實施具備強有力制度支撐和政策保障。
(二)制定評價標準,對整改工作進行量化考核
建立整改工作評價標準,可按照一定標準將問題劃分為“一般性問題”“特殊性問題”,分別制定整改評價標準。對一般性問題,不僅要進行全部糾正或處理,還要針對涉及管理方面問題,采取完善制度、強化執行等措施,杜絕屢查屢犯;特殊性問題,要求通過舉一反三,健全制度,避免今后發生類似問題等措施,進行根源性整改;通過對整改效果進行量化評估,結合一定標準界定問題狀態處于“完全整改”“部分整改”還是“無法整改”,通過對整改工作進行標準統一的核查,從而對被審計單位整改工作做出合理評價、對下一步如何加強內部管理做出科學安排。
(三)配套三項機制,完善整改工作制度保障
一是信息傳遞與共享機制。通過這項機制確保整改的信息采集匯總,形成整改信息庫,并確保傳遞順暢;二是縱向和橫向的聯動整改機制。主要包括:上下層級之間、部門條線之間、整改牽頭部門與責任部門之間、各整改責任單位與內審機構之間的協同管理;三是整改考核與問責機制。合理設計整改考核評價指標,杜絕虛假表象式整改,通過改變考核方式,積極培育整改意識和理念。
(四)充分利用檢查問題管理系統,強化整改核查督導
依托“武漢分行檢查發現問題信息系統”,對問題清單和整改信息進行集中管理,通過優化流程和技術手段,使整改證明材料可以通過系統前端上傳至后臺,供牽頭整改部門核實,以提高核實效率,控制虛假整改情況的發生;對于已整改問題予以“銷號”,對于期限內未整改到位問題發出“風險提示書”并開展督辦,真正發揮銷號制度的“逐條管理、方便核查”的作用。
(五)加強審計能力建設,提高整改建議針對性和實用性
加強內審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升內審工作人員業務素質,構建一支人員數量充足、實踐經驗豐富、熟悉制度規章、具備風險導向意識、分析思考有深度的內審隊伍,為開展整改工作建立強大“智囊團”,增強整改工作實踐能力和分析水平,使內審人員提出的整改建議能彌補風險漏洞、強化內部管理,真正受到被審計單位的認可和認同,并積極配合進行整改。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襄陽市中心支行內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