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勇 歐陽吟子 李歡 殷延威

5月27日,中共英山縣四季花海片區聯合黨委掛牌。
“成立片區聯合黨委,是探索‘黨建+模式,打造村企共建綜合體,搭建謀事、議事、干事的重要平臺。”英山縣委常委、組織部長丁建懷說。
近年來,英山縣以四季花海景區為核心,推動四季花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和景區內溫泉鎮、方家咀鄉的大垴寨、將軍山、九龍口、四棵楓、望天畈、馬塹等6個村級黨組織成立聯合黨委,抱團發展,初步探索出一條以企帶村、以企強村的發展新路子。
項目共創:打造村企共建綜合體
春看十里海棠、連片花海,夏入山林避暑、螢火星空,秋賞百花盛開、如夢似幻,冬來踏雪尋梅、溫泉暖心……近年來,坐落于畢昇故里、白蓮河畔的四季花海景區,成了不少人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五六年前,這里還只是一片荒山野嶺。
2013年,從事旅游事業多年的馬格勝在一次與幾位英山老板交流時萌發一個念頭:在外多年,最美最有感情的還是家鄉,能不能集中打造家鄉美景?說干就干,6位黨員創始人一拍即合,湖北四季花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成立。
2014年8月,四季花海項目啟動規劃,2016年8月,動土建設。項目總投資16.6億元,在進行景區開發建設的同時,通過土地流轉、景區就業、基礎設施建設等同步推進旅游扶貧。
項目的啟動,讓景區規劃區域內的六個村黨組織找到了產業發展方向和集體經濟增收的門道。
“預計3年后,村集體經濟收入將破百萬。”四棵楓村黨支部書記王保林底氣十足。
四棵楓村是典型的庫區村,因地方偏僻、交通不便,長期以來,村民一直守著青山綠水過窮日子。項目啟動后,隨著花海大道的通車,四棵楓村一躍成為景區“南大門”。村“兩委”抓住機會,依托景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配套民宿、農家樂等,將村子和景區優勢進行互補,協同發展。
與四棵楓村相似,大垴寨村的旅游服務、將軍山村的農產品加工、望天畈村的蔬菜種植等產業穩步推進……
與此同時,英山縣還組建了以縣委書記陳武斌任組長,縣長田洪光任第一副組長,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丁建懷,副縣長徐明軒、黃偉任副組長,縣委組織部、宣傳部,縣文旅局、發改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農業農村局、扶貧辦、溫泉鎮、方家咀鄉為成員的“四季花海”片區整體推進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統籌推進項目落實落地。
為進一步推動村企融合,形成“黨建引領、村企共建”發展合力,5月27日,經英山縣委組織部報請英山縣委常委會同意后,四季花海片區聯合黨委正式掛牌成立。
組織共建:引領“五個聯合”動車組
“聯合黨委好處多,將來一定見成效。”談及聯合黨委,四季花海公司黨支部組織委員王勉很是興奮。
眼下,四季花海黨支部與周邊6個村黨組織初步形成“五個聯合”村企共建綜合體,蓄足以企帶村、以企強村后勁。
組織聯建,打造“指揮部”。打破地域界限,完善片區功能,采取村企共建的方式,聯合項目區域內大垴寨、將軍山等6個村黨組織,成立聯合黨委,作為“一線作戰指揮部”。
班子聯選,構建“共同體”。聯合黨委由四季花海公司副董事長馬格勝擔任黨委書記,英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王超擔任“第一書記”和黨建指導員,溫泉鎮、方家咀鄉的分管副書記擔任黨委副書記,六個村的黨組織書記任委員。以黨組織為紐帶,聯合黨委通過召開專題聯席會議,討論研究決定片區發展、鄉村振興、產業布局和市場主體建設等重大問題。
隊伍聯管,提升“戰斗力”。通過積極走訪,掌握片區黨員第一手資料;通過做好協調服務,充分發揮區域各黨組織的資源優勢;通過開展“區域共駐共建”活動,努力實現區域資源共享、文明共創、事務共管、活動共搞、穩定共保,推動區域黨建工作上新臺階。
活動聯辦,增強“凝聚力”。聯合黨委從政策、人才、資金、陣地等方面,做好協調服務,全面抓好區域內的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活動;通過打造和諧型、平安型、文化型等特色片區,提高片區群眾歸屬感和幸福指數。
成果聯享,激發“新動能”。聯合黨委采取建強一個支部、流轉一片土地、培育一個產業、建成一個景區、致富一方百姓的發展模式,利用各村優勢,共同謀劃、共想辦法,創品牌、增效益,促進區域共同致富,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
“下一步,我們將探索聯合組織建設、聯合規劃制訂、聯合產業發展、聯合人才培養、聯合環境提升和共抓鄉村治理、共促項目實施、共創優美環境、共謀鄉村振興、共享發展成果的‘五聯五共模式,將聯合黨委打造成集脫貧鞏固、鄉村振興、綠色發展、文旅融合、黨建引領于一體的村企共建示范標桿。”馬格勝說。
成果共享:走出鄉村振興致富路
“農村美,關鍵要看農民的生活美不美。”馬格勝說。在他看來,把景區發展的紅利與所有村民共享,帶動村民共同脫貧致富,才是最終目標。
據了解,在四家花海公司238名員工中,146人來自景區6個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貧困戶,他們的月平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此外,6個村中還有600多人在景區從事地產開發、園林生產等工作,人均年增收1.5萬元以上。
通過幾年帶動,周邊的村民一改長期以來外出打工的生活慣性,大都在從事與旅游相關的工作,實現了“三代同堂、錢存銀行、缸有余糧”。
對大垴寨村二組組長、黨員方仕良而言,最讓他欣喜的,是景區建設帶來的基層社會治理新風尚。“以前,左鄰右舍很容易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爭吵甚至大打出手。”方仕良說,現在,村子環境好了、旅游做起來了,村民眼界提升了、觀念改變了,都一門心思地撲在了如何做好服務,吸引更多的客人來旅游上。
四棵楓村黨支部書記王保林最大的感覺,則是隨著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村“兩委”說話有人聽、做事有人跟了。“以前,村里想為村民做實事,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王保林說,現在,村集體荷包鼓了、底氣足了,道路硬化、路邊綠化、庭院美化、水面凈化、塆組亮化,隨著一項項便民工程落地,村“兩委”更有威信了。
如今,一個初具規模的四季花海景區屹立在大別山下。在這里,糧農蛻變成了花農,“泥腿子”變身旅游人、產業工人,在聯合黨委的帶領下,他們走上了民宿經營、旅游商品銷售的致富路,昂首邁步在小康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