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巖

20世紀90年代末,在大橋石化起步之初,他們的一線員工很多是從周邊農村的富余勞動力、城市中下崗待業青年以及40后、50后的大嫂大哥中招來的,絕大多數人思想觀念陳舊,違章違紀、遲到早退、粗暴待客、擅離職守等現象時有發生。又加之2008年的全球金融經濟危機,大橋石化一度陷入絕境。
絕處逢生,是在2008年7月,大橋石化黨支部的成立。
然而,隨著企業的發展,加強大橋石化全體人員綜合素質和文明程度,是企業發展不容忽視的問題,只有文明綜合素質普遍提升,才能傳遞正能量,唱出大橋石化的好聲音。
十年曰幼,一切皆可學也。
改革,勢在必行。改革,迫在眉睫。可是,改革,從哪兒下手,如何打造一流團隊,提倡人性化服務,一時間,張貴林陷入沉思。聽黨話,跟黨走,報黨恩是每一個黨員的座右銘。銘記來時的路,銘記我們從哪里來,瞬間讓他茅塞頓開。走紅色之路,重溫崢嶸歷史歲月,走出去、請進來,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是時代之需、興黨之需、發展之需、人民之需。想到這里,他會心一笑,為這個想法興奮了一個晚上。
建設學習型黨組織
膽大、心細、縝密是張貴林為人處事的特性。于是,在一個充滿陽光的午后,經領導班子及黨組研究決定,發揚革命傳統,重走紅色之路,第一站,去到中國共產黨創立的誕生地——嘉興南湖。
風光秀麗、景色迷人的嘉興南湖,不僅是中共一大會址,更是中國歷史上共產黨的誕生地。黨從南湖的紅船起航,開啟了漫漫征程,中國在這一刻翻開了新的一頁,中國共產黨從此一步一步走向輝煌。
2011年6月6日,大橋石化集團黨支部走進了嘉興南湖。在紅船會址,他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慨萬千,在重溫崢嶸歷史歲月的同時,更為先烈們“磐石無轉移”的赤誠之心所震撼。當大家在紅船會址旁撐起黨旗及紅色標語重溫入黨誓詞時,引來眾多參觀者拿出相機拍下這美好的時刻。
第二站、第三站……一次次的紅色引領,勝似千百萬次的說教。有目標,有信仰。也是從此時開始,漸漸地,大橋人的心穩了,干勁兒足了,黨員們紛紛表示“寧愿不拿一分錢工資,也要與公司同呼吸共命運”。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
八月的陜北高原,綠意盎然,如詩如畫。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踐行“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8月21日至22日,由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貴林親自帶隊,大橋石化黨委組織部分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30余人走進了梁家河,共探習近平初心路,零距離感悟總書記的知青歲月。
在村史館、知青淤地壩、沼氣池舊址、知青舊居等地,滄桑的歷史圖片,生動的文字介紹,一件件的實物……大家實地感受了總書記七年插隊的生活經歷、梁家河村當年艱苦的生活環境以及他和鄉親們在艱苦的生活中建立起的深厚感情,追尋到了總書記在梁家河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所留下的光輝足跡。
陜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鄉。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留下了魂,留下了根,留下了信念。參觀學習的黨員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在黨委書記張貴林的領誓下,面向黨旗,重溫了入黨誓詞,而后讓新黨員進行了一次莊嚴的入黨宣誓。那氛圍、那氣場,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濕了眼眶。
秋雨打在臉上,興奮溢于言表,踏尋著總書記當年的足跡,他們揮舞著大橋石化黨委參觀學習的標語,喊著響亮的口號、高唱著激昂的紅歌,每一個人無不深受感染,每一個人都心懷崇敬。這不但是一次靈魂的洗禮,更是一次精神的全方位“補鈣”。
大橋石化黨委副書記尤連平說:“總書記的光輝歷史,我們要用心去感受、用實際行動去踐行,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路,堅定理想信念,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成長、在青春奮斗中砥礪前行!”
站在當年習近平總書記住過的窯洞門前,大橋石化黨委副書記余貴軍滿懷深情地說:“通過此次參觀學習,習總書記那吃苦耐勞、敢為人先、實干擔當的優秀品質我已牢牢記在心間。在以后的工作崗位要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用堅韌的意志為建設美麗大橋石化而奮斗。”
“此次帶領大橋石化的黨員同志來到梁家河參觀學習,就是要追尋習近平總書記在植根群眾中歷練成長的光輝足跡,從總書記的奮斗足跡中、從梁家河的‘大學問里汲取智慧、凝聚力量,把我們每個人的工作落到實處。大家要為我們生活在偉大而幸福的時代而感到驕傲。在此,我為你們年輕的一代加油,為年輕的一代點贊!”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貴林動情地告誡大家。
20世紀,“蘇聯老大哥”這句流行語成為40后、50后那一代人最深的記憶。就連我那80歲的老媽媽說起蘇聯,也會哼起一段《喀秋莎之歌》,說一段非常流利的俄語。可見,那個時期中蘇之間的友誼之深之厚。
俄羅斯莫斯科市郊區五一村花園街18號是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也是中共六大中國共產黨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2017年9月15日上午,艷陽高照,晴空萬里,大橋石化黨委參觀團一行八人專程遠道前往中共六大會址參觀學習,接受了一次極其震撼的黨性教育。
當一行八人著裝整齊,佩戴黨徽步入中共六大會址時,負責講解的馬館長贊嘆道,我館也接待過不少國內參觀團,但很少有民企來,企業只有具備了理想信仰才能做大做強,像中國大橋石化這樣一個有信仰、管理有方的企業,只有抓好實體經濟才能振興中華。
黨委書記張貴林在參觀后向中共六大會址展覽館贈送一套大橋石化黨委自編的紅色書刊,并執筆留言。
如今,走進惠濟區紅色家園,有一間仿照當年六大會址而建的接待室供游人參觀。這不但連接了中蘇之間的友誼,更是一種對黨忠誠、執念的情結,甚至還彌補了國人不能親臨現場的遺憾。
在黨旗下他們宣誓,在紀念碑前他們重溫入黨誓詞,無論南湖、梁家河還是中共一大、二大革命圣地,連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無論走出去還是請進來……一路走來,他們追尋紅色足跡,重溫黨的光輝歷史,接受紅色傳統教育的根已深深扎在大橋石化每一個黨員及員工的心里。
“學偉人風范,做合格黨員。”2017年5月6日,大橋石化集團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共和國第一任總理周恩來及其夫人鄧穎超同志的原秘書,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原副秘書長趙煒同志。在京港澳高速原陽服務區報告廳內,她結合自身的經歷,講述了在西花廳為周總理和鄧穎超工作服務37年的難忘歲月。
在報告會上,老人家講得動情,參會的黨員干部聽得動容。講到動情處,趙煒老人幾度哽咽,掌聲一陣接著一陣。會上,她告誡參會的每一位黨員干部,要繼承周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特殊的精神財富,扎扎實實開展“兩學一做”。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最后,她對大橋石化集團取得的成就表示由衷贊賞,并對大橋石化的黨建工作進行了高度評價,鼓勵集團不斷取得更大的成績。大橋石化集團黨員代表近百人參加了報告會。
重溫崢嶸歲月,感受革命教育。持續不斷的學習,讓大橋石化黨員在思想上補了“鈣”,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投身中國夢建設的拼勁兒也更足了。
建設服務型黨組織
十年薪火相傳,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的根本要求,就是把好事辦到點子上,把經費花到刀刃上,堅持為人民服務,貼近群眾的實際和需求,才能使人民群眾真正滿意。
堅守行業夢想,他們一直在腳踏實地,穩步發展。紅色加油站讓大橋石化人的心聚在了一起,也引領著每一個員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責任與擔當。境界提高了,心胸開闊了,服務態度轉變了,隨之而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大幅提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大橋石化100多個加油站的站長百分之八十都是黨員,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自己的才智,爭當模范、爭當先進,爭做優秀共產黨員,爭相打造示范崗已蔚然成風。大橋石化的人變了,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多了,做好事不留名的層出不窮。隨之而來的,是大橋石化的信譽度、美譽度也提高了。
特別是在服務上,他們除開展18項公益服務及空車配貨、充氣補胎等業務外,進入互聯網時代以后,加油站信息化的應用也增強了,并實現了車牌付、人臉付、電子錢包、云游商城,這些服務都為顧客提供了便利,也受到了顧客的好評。
為充分彰顯黨建工作對民營企業的核心引領作用,進一步激發企業的紅色動能,2015年,高屋建瓴的張貴林又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斥資 500 萬元,在原陽服務區打造了大橋石化“紅色家園”黨建示范教育基地,并可供來自四面八方的司乘人員免費參觀。曾有司機評價說:“這里就像共產主義小社區。”
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會有黨組織的聲音,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會有共產黨員的身影。在生產經營第一線,大橋石化涌現出了大批先進模范黨員。老黨員王保良,自掏腰包幫助多位司機,曾一次性墊付1萬元為素不相識的司機更換大車外胎;優秀共產黨員權臣玉夜半時分為天津司機高速送油、送汽車配件等;張貴宗是黨員突擊隊帶頭人,他休息時總是把對講機放在床頭,以便及時處理突發事件,在他的帶領下,突擊隊曾成功處置多起險情……撲火搶險、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已成為大橋石化廣大黨員的優良傳統。
實施精準扶貧工程,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戰役。捐錢捐物不如捐一座黨支部,這話出自原陽縣陽阿鄉馮草固村支部書記周書山之口。2016年8月28日下午,為響應中共中央精準扶貧戰略部署,貫徹河南省委省政府助力扶貧幫困工程要求,發揮先進模范人物的引領作用,大橋石化黨委書記張貴林在中共新鄉市委、原陽縣委召開先進模范人物助力脫貧攻堅結對行動儀式上,與原陽縣陽阿鄉馮草固村、陡門鄉大吳莊村分別簽訂了扶貧幫困協議。此后,他們為馮草固村投資近60余萬元,新建了一座集學習、辦公、會議綜合型的二層樓的黨群服務中心。
2020年6月,記者走進原陽縣陽阿鄉馮草固村委,文化廣場上鮮花盛開,黨旗飄揚,三三兩兩的群眾在閱覽科技書籍,入黨誓詞張貼在村委會最顯眼的位置。村支書周書山說:“大橋石化的幫助讓村里基礎薄弱的黨支部凝聚力變強,三會一課、兩學一做、七一建黨節我們的活動都開展得相當好,有了儀式感,我們這些黨員就有了家的感覺,大家的干勁兒更足了,脫貧致富的信心也足了。”說起大橋石化,他一連串的贊嘆。
致富不忘國家,發展不忘教育,企業發展了,承擔社會責任義不容辭。這是時代的呼喚,也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更是企業家必備的品質,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福音。經濟要發展,社會要進步,教育是關鍵,關心支持教育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2012年12月5日,大橋石化向原陽縣人民政府捐資300萬元人民幣,用于建設原陽縣大橋石化希望小學。開工典禮那天,張貴林在致詞中表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捐助一座希望小學是我多年的心愿,今天終于實現了,這是回報社會的心愿,更是企業理念的兌現,今后將繼續大力支持教育事業。”
如今,一座高標準的希望小學已經投入使用,徹底解決了當地孩子入學難、上學難的困境。在此基礎上,大橋石化又陸續給希望小學增添了娛樂設施,加固了學校四周的護欄,希望小學真的讓當地群眾看到了希望與未來。
為銘記歷史,發揚紅色精神,讓紅色文化走進校園,走進學生心靈,加強紅色文化在學校德育教育主陣地中的引領作用,2017年9月26日,經大橋石化黨委邀請,7位革命先輩后代到大橋石化捐資建設的大橋石化希望小學給孩子們講革命故事,與該校師生一起重溫紅色記憶,共同感受革命年代所積淀的精神和力量。尤其講到先輩們的光榮事跡時,講到作為紅軍后代如何傳承老一輩的優良革命傳統時,感人至深的講述不時引發現場的陣陣掌聲。聆聽講課的師生紛紛表示,這是一場生動深刻的專題宣講,紅軍后代講述的紅色故事讓人感動,今天的我們要更加珍惜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美好生活,將紅色精神更好地弘揚下去。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2020年新春佳節一場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秩序。與病毒殊死搏斗的,不僅有白衣戰士,也有無數的企業和普通人,他們匯聚綿薄之力,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
2020年1月27日上午,疫情暴發伊始,大橋石化集團董事長張貴林心急如焚,緊急召開黨委會,當機立斷為抗擊疫情捐獻500萬元給河南省慈善總會,用于河南小湯山的建設。
2月12日下午,大橋石化又向衛輝市捐款10萬元,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由衛輝市政府進行妥善分配。
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在這場特殊的疫情戰斗中,個人與家庭、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都息息相關,無論身處何地,無論來自何方,大家都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越是危難時刻,越顯人間大愛,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彈奏出人間最美的歌。
“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還體現在大橋石化對全省民營企業黨建工作的孵化、引領上。近年來,大橋黨建教育基地先后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民營企業代表近3萬人;大橋石化長期幫扶銀行系統和三門峽、洛陽等地企業開展黨建,并與鄭州陸華大廈等50多家單位和企業簽訂黨建“幫扶協議”,手把手傳授黨建方法。
一樁樁、一件件述不盡大橋石化的愛心與擔當,一系列的金牌服務換來的也是消費者的認可和追隨,在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大橋石化這張名片越來越亮眼。
建設創新型黨組織
凡到大橋石化參觀過的民營企業代表,無不對大橋的黨建模式印象深刻:黨建工作由書記主抓、副書記專抓、黨務工作者協抓;管理層與黨內職務雙向任職,公司10名副總中有9名都是黨員,83%以上的部門主管、加油站站長也都是黨員。
一位民營企業家感嘆:“建設‘創新型黨組織,大橋石化在人事制度這個重大改革上做出了成功探索。”
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傾力打造一座新的“紅色家園”,為全中國的民企黨建提供交流、共享的平臺,黨建結對幫扶孵化器,基層黨建工作添活力。從真正意義上拓展非公黨建工作的新格局。
一時間,來自全國15個省的5萬多人參觀了紅色家園教育基地,大橋石化免費接待了來自各地的組織部門、中直機關、中央黨校、央視等黨務工作者參觀學習,向參觀團體免費贈送自編自印的黨建書刊兩萬余冊,與數百家企業簽訂了《基層黨建工作幫扶協議書》,近50家企業得到幫扶并各自建有黨建陣地。從組織建設、組織活動、精準扶貧、品牌形象等方面共同探索雙方黨建作用新模式,為雙方黨建工作注入新活力,這在全省乃至全國尚屬首例。
在惠濟區紅色家園的多媒體展廳,記者走進全省首個利用4D技術打造出來的黨建教育展館。在這里,通過聲、光、電技術營造出來的逼真情景,讓人真實觸摸到中國共產黨從誕生到建立新中國的偉大征程,可觀可視的真實畫面讓人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奮斗歷史和無數先烈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從而對新時期的黨建工作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可容納80名觀眾的演播室,一室多用的功能讓記者贊嘆不已,此室既可做會議使用,也可進行視頻直播,整套專業的直播設備,即便是專業的媒體工作者看到,也忍不住嘖嘖稱嘆。
今年以來,依托形式多樣的新媒體手段,大橋黨委及支部已開展“三會一課”空中學習78場次,為全體黨員上“空中”黨課近20場次;“大橋石化紅色家園”微信公眾號推送“黨建好聲音”語音播報986次。此外,還有《微型黨課》《先鋒視點》等共23個節目,可謂內容豐富,特色鮮明。
陪同參觀的王主任告訴記者,2018年8月21號大橋石化黨委組織黨員赴梁家河參觀學習,大橋互聯網+黨建,紅色家園網絡直播間“連線”梁家河。通過花椒直播平臺,全程直播了在梁家河的參觀學習之旅,通過主播的帶領、講述和互動,讓全國的網友們與梁家河來了一次零距離接觸,將習總書記的知青歲月和梁家河精神傳播到全國各地,短短兩個小時的直播中,收到了1400多次點贊,吸引了467人觀看,大橋石化黨委對互聯網+黨建模式的實際運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強化搭建黨建載體、持續創新黨建形式、不斷推動黨建與企業發展相融合,大橋石化集團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民營企業黨建新路子。
美德美行,就是大橋石化人的境界與情懷。從入黨宣誓時錚錚誓言,到做了好事被八方司乘人員表揚的那幾百封感謝信及幾百面錦旗,便是對大橋石化人精神最美的詮釋。
人類因夢想而偉大,企業因創新而繁榮。縱向到度,橫向到邊,人文、科學、創新使今日的大橋石化成為全省民營企業黨建領域中一張亮麗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