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文
愛,在不同的人眼里,有著不同的定義,或浪漫溫馨,或熱烈奢華,而家住河北遵化市華明路街道華西社區的梁術海卻用他18年的默默堅守,用他對先天腦癱兒子的呵護,用他對妻子點點滴滴的細微照顧,用他最平凡樸實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愛。
“梁術海是天下難尋的好丈夫,好父親。”社區里認識他的人都這么說。1998年梁術海和妻子溫淑俠相識并結婚,他們和其他小夫妻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1999年底妻子懷了身孕,更是給這個幸福的小家庭增添了濃濃的喜氣。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妻子溫淑俠懷孕不久,就患上了妊娠高血壓癥。才懷孕七個月,兒子就匆匆降臨人間。由于早產,孩子被診斷為先天性腦癱,不能正常行走。妻子在焦慮中血壓沒有降,只能靠藥物維持。
也許兒子患先天性腦癱是誤診,懷揣著不甘,梁術海夫妻跑遍了北京、天津的各大家醫院。可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孩子的病仍然沒有好轉……當看著別人家同齡的孩子蹣跚學步而自己的孩子只能坐在推車里時,夫妻二人的心情降到了冰點。沒幾天,夫妻二人都生出了白發。
這時親戚朋友都勸說梁術海再生二胎,可夫妻二人都堅信兒子會好起來,會像其他孩子一樣正常走路、正常上學。于是夫妻二人又踏上了漫漫求醫之路。
屋漏偏逢連夜雨,一次次的希望化為泡影,2007年溫淑俠突發腦溢血住進了醫院,雖經得到及時搶救,但是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癥,生活不能自理。看著一個不能走路的孩子、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沉重的醫療負擔,再加上這幾年的心理折磨,幾乎要成了壓垮梁術海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生一世,不離不棄。”梁術海沒有忘記與妻子結婚時的誓言,他堅信兒子會好起來的,妻子也會好起來的。
每天早晨5點他就起床,給妻子喂飯、擦臉、翻身、按摩,每隔2小時換一次尿不濕,防止妻子生褥瘡。忙完了妻子這邊,梁術海就陪孩子一起練習走路,他成了孩子的“兩條腿”。為方便照顧妻子,梁術海睡覺都沒脫過衣服。為了節約開支,梁術海三餐只吃饅頭,搭配一點咸菜,營養品全都留給了妻子和孩子。為了節省去醫院的路費,就買了一輛人力三輪車,每天拉著妻子和兒子去醫院做康復訓練。
起初,他不知道該怎樣護理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飯煮得不夠軟爛,喂飯時就會讓妻子噎到;晚上睡著了沒聽到鬧鐘,早晨要趕緊補救,給妻子身子擦干凈、抹治濕疹的藥膏;夏天房間里要保持干爽,空調買不起,他就幫妻子扇扇子;冬天要保證溫度和濕度,不然妻子會生病。
妻子愛干凈,梁術海每天都會給她擦身子,三四天就洗一次澡,五六天換一次床單,由于白天要上班,梁術海就夜里起來洗被單、衣服。為了防止妻子肌肉萎縮,梁術海就自己學習按摩。幾年如一日不離不棄愛的堅守,讓梁術海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勞,46歲的他,額角的皺紋寫滿了人生的滄桑,但他仍坦然而淡定地接受這一切,每天為妻子洗澡、洗衣服、做保健,不間斷地幫助兒子做康復訓練。
功夫不負有心人,妻子的病出現了好轉,能自己吃飯了。兒子也慢慢學會了走路,雖然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正常行走,但也讓梁術海欣喜不已。為了讓孩子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梁術海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每每看著孩子委屈的眼淚,梁術海的心都碎了。可他只能堅持,也只有堅持。在他的嚴格要求和近乎殘忍的不斷康復訓練中,孩子能像正常人那樣走路、上學了。
由于妻子常年吃藥,又患上了慢性胰腺炎,于2013年和2015年去北京做了兩次支架手術,頻繁的手術,導致妻子患上了腰椎間盤脫落,不得不將腰椎間盤摘除。為了妻子早日康復,梁術海每天堅持給妻子按摩,為了防止妻子脊背潰爛,便每天堅持給她洗背。為了上班期間妻子不會挨餓,上班前梁術海都會將食物和水放在妻子夠得著的地方,走前還要給妻子換一次尿不濕……
梁術海一家原先住的是普通平房,冬天需要自己取暖,由于常年給妻子、兒子做康復訓練,家里根本沒有積蓄購買樓房。每到冬季,梁術海下班回家,第一時間就是查看自己的取暖爐,生怕妻子凍著。梁術海的岳父看著梁術海對自己的孩子如此精心的照顧,便東拼西湊為梁術海購置了一套30多平米的一居室樓房。
無論春夏秋冬,刮風下雨,只要梁術海有空,都會把妻子抱到輪椅上,推著妻子到外面走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未停止。無論酷暑嚴寒,還是大雪漫天,都會有一個瘦小的身影陪伴一個走路不太正常的孩子行走在上學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