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占超
2017年11月,按照登封市脫貧攻堅工作的總體安排,肖珊珊作為登封市發改委派駐唐莊鎮井灣村的第一書記來到了井灣村。
剛到井灣村,肖珊珊和隊友們都是帶著滿腔的熱情、十足的信心,放下包袱就想立馬去工作的,但是對于農村的脫貧攻堅工作應該怎樣干,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做群眾工作,她們簡直是一頭霧水,無從下手。
“你們先到村里看看轉轉,熟悉一下農村里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環境吧。”村干部的善意提醒,促使肖珊珊她們進了村入了戶。一圈兒下來,才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群眾繞著她們走,貧困戶不讓進家門。“咱井灣村是一個三千多口人的大村,卻派來一個年輕的女孩來當第一書記,她會在咱村干得時間長嗎?她是下來鍍金的吧?她會干成啥大事嗎?”面對群眾的質疑,肖珊珊她們陷入了迷茫和糾結,一種極度的不自信也油然而生,甚至還產生了畏難退縮的念頭。
她們在村組干部的大力配合下,首先是查資料、閱檔案,了解脫貧攻堅工作基礎知識,熟悉扶貧工作要領,規范工作程序,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工作,摸清了全村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和底數。
井灣村位于唐莊鎮的東北部,S237公路穿境而過,北靠五指嶺,南臨鳳凰嶺,東鄰黑龍坡,西接石崖山,雙洎河順勢而下,唐莊鎮的水缸——井灣水庫依山而建。井灣村山清水秀,人杰地靈,風景優美,歷史悠久,是唐莊鎮的第二大村。全村有22個自然村,17個村民小組,總面積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64畝,林地面積1603畝,河道面積120畝,基礎設施建設用地365畝全村共有917戶,3708口人,屬于低收入村,其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戶26人,低收入戶214戶883人。
經過反思,她們一改過去的那種例行公事式的詢問方式,到貧困戶家中首先是拉家常,套近乎,看見男人就遞支香煙,見到小孩就發顆糖,大爺大伯大叔大哥老弟叫得歡,奶奶大娘大嬸大姐大嫂小妹喊得親,登門次數多了,彼此熟悉了,說話方便了,距離也近了,群眾也就慢慢接受她們了。如今,她們到了貧困戶家中,客套話沒有了,知心貼心的話多了,群眾搬凳子端茶,聊起來沒完沒了,到了飯點還要管飯,還經常有人將熱烙餅、鮮果、蔬菜“順路”送到工作隊……她們也把井灣村當成了家,把貧困戶當成了家人,把田間地頭當成了辦公室,把自己當成了井灣村的一員。
怎樣才能讓貧困群眾富起來?怎樣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智志雙扶”“把輸血變為造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等,喊口號容易,實踐起來就難,她們舉辦扶貧知識大講堂,講解扶貧政策和消防、醫療等生活常識、爭取社會資源建立愛心超市,發放愛心積分等形式來促使老百姓主動學習、積極進取,改“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為“你來幫我我自強、同心協力奔小康”。
有一戶村民就讓肖珊珊記憶猶新,戶主40來歲,身體良好,家有四口人,兒子是現役軍人,該戶有配偶殘疾和女兒上學兩個致貧原因,因兒子不能享受政府的異地搬遷政策,他認為很不公平,并多次信訪,強烈要求落實他兒子的住房面積。肖珊珊多次找他細談都沒結果,并對她爆了粗口。肖珊珊很是委屈,但仍不厭其煩地去他家拉家常、談生活、說孩子們的未來,還跟他一起上地干活、放羊、嘮嗑、談心,打掃院內外衛生……
功夫不負有心人,話說透后,他愧疚地說:“肖書記,我是大老粗,好較真兒,你別計較,我保證以后不會再胡鬧了……”問題解決了,他家已順利搬進了新居。
老百姓的接納和認可,讓這支年輕的扶貧工作隊更堅定了干好工作的信心,她們以單位為靠山,圍繞群眾關心的河道治理、交通道路、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等熱點問題,主動協調有關部門,爭取各項扶持資金,組織實施了多項扶貧開發民生工程。一是爭取1300萬元對雙洎河井灣段進行河道治理,有效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二是爭取57萬元修建S237井下組至王組生產生活用橋一座,解決了群眾出行難問題;三是投資22500元建造15個垃圾池,配備垃圾桶80個,聘用17名專職保潔員,大力進行全村環境綜合整治,改善群眾生活環境;四是積極與河南正商置業公司溝通聯系,爭取企業投資55萬元用于“美麗鄉村”家園建設,共改造庭院76戶,批墻5000余平方米,刷白8000余平方米、硬化道路1500米。協調資金13萬元對11戶貧困戶和105戶低收入戶家中進行“七改一增”,全面提升了村容村貌和戶容戶貌;五是爭取資金200余萬元新建井灣村黨群服務中心及綜合文化活動中心,該中心占地900平方米,辦公設施配套完善,改善了黨員活動陣地,為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她們組織貧困群眾參加短期技能培訓6期,使580人次受益,幫助78戶符合幫扶政策的貧困戶申領種植業、養殖業到戶增收補助資金12.6萬元;幫助173名貧困學生申領教育補貼,開展了金秋助學活,緩解了貧困戶子女的就學壓力;積極尋求社會資源,為貧困群眾介紹工作崗位,促進穩定就業;引導貧困戶種植經濟作物,提高產業收入。經常探望患病的貧困群眾,幫助他們落實醫療報銷政策,走訪慰問貧困群眾,為貧困戶送去了御寒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給貧困戶學生贈送學習用品等。
2019年6月,她們促成了登封市發改委與交通銀行登封支行黨支部聯建工作,先后投資了9萬元建立了扶貧“愛心超市”,助力貧困戶自主脫貧。通過開展“好媳婦”“好婆婆”“脫貧攻堅能手”等先進典型評選、家庭環境衛生大評比和脫貧攻堅政策明白課等一系列活動,為老百姓發放愛心超市積分,讓老百姓在愛心超市中兌換自己需要的物品。
“幫錢幫物不如幫建一個好的黨支部。”從駐村開始,她們就非常注重培養年輕的黨員積極分子,把有文化、有理想、有事業心、有干勁、思想好、作風正派的新生力量吸納進來。2018年換屆選舉,井灣村增添了一名80后的村黨支部委員,確定了兩名大學生和兩名致富帶頭人為入黨積極分子。幫村黨支部健全“三會一課”,以“黨員活動日”為契機,組織學習黨風廉政教育、普法教育等,帶領全村黨員干部學政策、懂政策、用政策,使黨員教育長流水、不斷線,促使黨員思想、業務素質不斷提高。
肖珊珊把全村黨員按片劃分,一名支部委員帶領12名黨員,與貧困群眾進行結對幫扶,千方百計為他們找出路謀發展,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同時在“黨建領航·六村聯創”活動中,大力宣傳,積極帶動,齊抓共管、全面發展,以確保井灣村的各項工作進入先進行列。
她們結合井灣村實際,制定了近期產業發展規劃,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引導村民開展特色農產品的標準化、規模化種植。通過宣傳動員,全村185戶群眾與康家、興隆兩家種植合作社合作,戶均增加收入1000元以上。爭取專項扶貧資金240萬元,在竹園溝組建設陽光大棚12座及配套冷庫,鼓勵群眾進行火龍果、香菇等果蔬種植;在S237公路東坡段建造扶貧產業加工點一處,主要發展菌棒加工,促使井灣村集體經濟收入和貧困群眾就業崗位都有了新的突破。
三年來,肖珊珊始終堅守著駐村第一書記的重要職責,踐行著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她曾深有感觸地說道:“我們下鄉就是為群眾服務的,一要當好基層黨建的‘指導員,帶出一支優秀黨員隊伍;二要當好村情民意的‘調研員,規劃好發展方向;三是當好脫貧攻堅的‘戰斗員,克服各種工作困難;四是當好農村產業發展的‘領航員,提升群眾致富能力;五是當好人民群眾的‘服務員,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排憂解難。”
此前,我又和她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我問她,這三年時間,工作難嗎?后悔過嗎?“不瞞您說,私底下我不知哭過多少次,流過多少淚,但我還是扛過來了,絕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多能干,就是不想讓這段人生經歷留有遺憾。后悔說不上,就是感覺挺對不起家人,兩個女兒的學習、生活,都是父母在操心,每周和孩子們見一次面,都是難分難舍,大女兒面臨小升初,小女兒也上小學了。父母常對我說:你就趁年輕好好干工作,不用擔心家里的事情,看到你工作上有成績,我們都很高興。”作為為數不多的女性第一書記,她的付出和奉獻是別人體會不到的,但是她那堅定的眼神告訴我,她現在越來越愛這份工作,越來越愛這片土地了。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在最后沖刺階段,肖珊珊和隊友們決心再接再厲,繼續加大幫扶力度,堅持示范引領和整體推進,促使脫貧攻堅向縱深發展,確保各項工作抓細、抓實、抓牢,合力同心、開拓創新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千辛萬苦不言悔,苦辣酸甜都是歌,這就是肖珊珊和她的隊友們對扶貧工作的執著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