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巖 楊軍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旨在以此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增強鄉村吸引力,構建新時代鄉村可持續發展機制。歷史上,鄉村的富庶是我國盛世歷史的標志,在城鎮賺錢后回鄉置業曾經也是事業成功的標志。
泌陽隸屬于駐馬店市,歷史悠久,古稱比陽,春秋屬楚,戰國歸韓。經西漢,歷南北朝,止唐代,先后7次置州,8次設郡,15次立縣。明洪武十三年(1380)定名泌陽至今。境內人文及自然景觀眾多,有銅山湖國家級森林公園、盤古山和鄂豫邊省委舊址焦竹園。
幾千年的歷史更迭,造就這一地風情、一地人物。時間走到21世紀,王超,這位銅山湖邊長大的漢子,像許多70后、80后一樣,有著一顆不甘平庸的心,心里藏著七彩的創業夢。
一
現年41歲的王超,是中共黨員,現任泌陽縣黃山口鄉安莊村黨支部書記、康順中藥材有限責任公司經理。2000年,王超于南陽中醫中藥專科學校畢業,出了校門,19歲的他便回到家鄉當了一名村醫。像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一樣,他愿以自己的心力和體力,打拼出一片自己的天地。然而,豐滿的理想、骨感的現實讓不拘泥于一片小天地的王超再次離開這片生他養他的黃土地。2003年的春天,他便在河南南陽開了一家診所,做了一名醫生。
河北安國市,一個富有活力的城市,有無數像王超夫婦這樣打拼的年輕人,這里處處充滿各種商機。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2007年王超便攜妻帶子在河北省安國市中藥材市場安營扎寨,經營中藥材深加工與銷售市場。
初出茅廬,卻有一顆打拼世界的雄心。他們最早的本錢就是一輛破自行車,在這座城市,他們咬緊牙關,一天一天地奮斗,一天天地堅持,跑市場、找商機,搜集數據,詢問政策。褲子磨爛了,腳也跑腫了,但不喊苦、不抱怨,日子在辛勤的勞作中流淌著。由于他腦瓜子靈活,待人真誠,加之良好的口碑,漸漸地,他們的生意有了轉機。
這樣有希望的日子持續到2015年,小兩口算算,總算攢到幾百萬元,從苦日子熬過來的夫妻倆,從來沒見過這么多的錢。這是他們創業以來的第一筆“大錢”啊。
生意漸漸順風順水,小兩口漸漸有了自信,可天有不測風云,家中的母親突發腦溢血,命懸一線。作為孝子,王超沒有多想,遂與愛人商議,把安國市的生意轉給了別人,于2015年再次攜妻帶子回家鄉創業。
比起安國市,故鄉還是閉塞,一切都那么熟悉,而變化也是可以看得見的。眼界寬了,格局大了,有市場打拼經驗的他望著家鄉黃土地上那滿山遍野的野生艾草,又發現了新的商機,他們順勢而上,一個大膽的想法產生了。
艾葉,早在梁代的《荊楚歲時記》中就曾記“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懸門戶上,以祛毒氣”。
艾草,是《黃帝內經》中提到的為數不多的幾種藥物之一。中醫名著《傷寒論》《金匱要略》附方中有兩個用艾的處方:膠艾湯和柏葉湯。
艾灸,用于灸法醫病的歷史同樣很早。在《五十二病方》《靈樞經》中都有關于艾灸的記載。
經過多方考察及實地論證,利用自然資源和優勢投資建廠勢在必行。
建廠,需要資金300多萬。投!這時的小兩口已頗有底氣。對于未來事業的發展,他們有長遠的眼光和足夠的信心,讓當年的創業夢,變為眼前的現實。2016年,泌陽縣康順中藥材有限公司成立,主打產品“艾系列產品深加工”。 將漫山遍野的野生艾草加工成尋常百姓家里的寶成為王超夫婦的夢想。
公司成立后,為助力扶貧、回饋社會,讓貧困家庭感受到黨的溫暖和社會關懷,王超將村里的11戶貧困戶20多人安排到公司上班,每人平均月收入達4000多元。
老百姓心里有桿秤,帶他們過上好日子的王超在2017年5月被村民推選為安莊村村委主任。
二
安莊,一個離泌陽縣城四五十公里的小山村,在本世紀初,交通閉塞,土地貧瘠,村民多以種地和打工為生,缺乏產業支撐,在地里忙活一年且風調雨順的前提下,一畝地年收成不到800元,要是遇上干旱基本上就要絕收。
2018年5月,安莊村兩委換屆,經安莊村黨員、群眾投票選舉,鄉黨委班子成員全票通過,王超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俗話說,新官上任,“頭三腳”難踢。上任伊始,擺在王超面前的是全村高達99戶255人未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的窘境。如何使這部分貧困人員脫貧致富,如何實現振興鄉村戰略目標,光靠這些傳統農業可不行,必須得尋找新的出路。于是,王超踢出的第一腳,便是請來中藥材種植專家對安莊村進行實地考察,“把脈問診,望聞問切”。對該村的土質、光照、水源等自然條件進行綜合分析,以自然資源為依托,走種植艾草、養殖獺兔的發展路子,讓淺山丘陵、山林草地變廢為寶。
話說出來容易做起來難,怎么種、怎么銷售都是未知數。在村“兩委”的大力支持下,村民牛群成打響了第一槍。因為一家人生活困難,他被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雖然是貧困戶,牛群成總想在家里發展點產業,既然有了門路,何不試一把,于是便答應在自家的土地上試種艾草。可是種出來怎么銷售?牛群成有了顧慮,得知這一情況,王超給他出主意,并與他簽訂購銷合同。當年種植,當年收益。隨后,他流轉了10畝土地作為基地,開始大規模種植。經過辛勤勞動,一年下來,牛群成種植艾草收入3萬元,并于2017年脫了貧。
在安莊村,記者走進村民張保華的家里,他是養獺兔專業戶,進到院來,張保華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他指著棚內1萬多只獺兔喜滋滋地算了一筆賬,“去年光獺兔收入就是這個數!”說著,他朝記者伸出了一勾子九的手指頭,很得意地說道,“等疫情過去,我準備擴大經營規模,讓更多的百姓都嘗到甜頭!”
“如今,村民王金勝養殖1萬多只獺兔,張玉西養殖5000只獺兔,張書照養殖5000只獺兔……”說起村里的養殖戶,王超如數家珍:“目前,村里有十幾戶村民參與,共計五六萬只的規模。下一步,我準備鼓勵大養殖戶集中流轉土地,起好帶頭示范作用,把村里所有養殖戶集中起來管理,成立獺兔合作社,實現規模化、科學化經營,同時積極開展獺兔深加工,延長產業鏈。
“沒有哪兒不滿意的,路修了、房蓋了、按月還能領工資,王書記恁好……”在安莊艾條廠打工的村民陳紅霞,一邊忙著手里的活計,一邊與記者聊起了家常。她今年38歲,兩個孩子,在艾條廠上班已兩年,平均月收入4000多元,丈夫在外打工,每月也能掙個萬兒八千的。說起眼下的日子,她臉上笑開了花。
千方百計讓富民的產業興起來,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是王超給自己的加壓任務。
如今,安莊村成立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加工和獺兔養殖產業,帶領村民走上生態經濟、綠色經濟致富之路。貧困戶未脫貧戶僅剩1戶2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08%。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多萬元,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在王超的帶動下,從嚴從實抓班子。在村黨支部建設過程中,提出了“一個黨員亮一片,一個能人帶一幫”的倡議,建立完善了“雙培一推”機制,把優秀青年培養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養成黨員,把能人黨員推選進入村班子。近三年先后有11名致富能手遞交了入黨申請書,70%的黨員都成了致富能手,黨員人數由2000年的30人增加到現在的45人。41名代表性強、常在家居住的村民經過民主選舉成為村民代表,村代會成了安莊村的“最高議事機構”。
做實做細服務群眾,幫助群眾發家致富,一直是王超上任以來工作的“主旋律”。他始終堅持以“村民贊成不贊成、答應不答應、擁護不擁護、高興不高興”作為衡量工作的最高標準。
在為群眾辦實事上,他從不輕易承諾,而一旦作出了承諾,就一定要兌現。把為民辦實事作為村黨支部的重要議事日程。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紅色堡壘,堡壘無言,凝聚則力量強大;旗幟無聲,鼓舞則斗志磅礴。
四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把每一項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英雄精神的凝煉概括。
“疫情當前,責任在肩;身佩黨徽,沖鋒在前!”這鏗鏘有力的宣言代表著安莊村43名黨員干部的真誠之心。
2020年春節,新冠病毒肆虐,全國人民經歷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位位白衣戰士逆向而行,用生命守護患者;一位位黨員干部奮戰在平凡的崗位,有的甚至犧牲在抗“疫”一線,他們用忠誠堅守奉獻擔當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贊歌。
2020年農歷正月初二一大早,王超第一時間打開手機瀏覽疫情實時動態,看到確診人數仍在不斷攀升,他心中五味雜陳。披衣起來,打開村室的大喇叭開始一天的防疫宣傳,并帶領村干部、黨員走村入戶進行排查。在村內設卡點,對每一位進村的村民測體溫、消毒、宣傳、排查隔離,做到崗在人在,不留空檔,不漏查一人。為解決在外人員的后顧之憂,王超還跟全村外出務工的300多人通電話講解疫情防控知識,讓他們打消急于返鄉的念頭,同時為村里的孤寡老人及時送去了米面糧油及黨的溫暖。
艾草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艾薰對好多病毒和細菌都有抑制和殺傷作用,對呼吸系統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作為一名醫學專科畢業的村支部書記,王超深知自家生產的艾條對此次疫情防控將起著怎樣的作用。可春節加之疫情期間,工廠停工,工人放假,怎么辦?王超召集工人回廠,發雙倍的工資,同時帶領家人加班加點生產艾條。眼晴熬紅了,眼袋更大,直至夜半時分他才就地在生產車間打了個盹兒。
2020年2月3日,王超以普通村民的身份把價值30000元的艾絨艾條捐贈給鄉疫情防控指揮部,由鄉黨委書記徐德合及政府工作人員,立即組織各村責任組長、包村干部把艾絨條分發到全鄉252名從武漢返鄉隔離人員家中和一線各卡點工作人員的手中,讓他們進行消毒防控。
2020年2月5日,王超又以民營企業法人的身份向泌陽縣委一線工作者捐贈300盒艾條,用于消毒殺菌;同時又與駐村第一書記廖翀一同驅車前往泌陽縣中醫院,向醫務人員捐贈500盒艾條和400斤艾絨,預防交叉感染。
2020年2月7日,王超組織全村黨員、企業代表進行捐款捐物共計6萬多元。后又帶領黨員代表、企業代表將所捐的款、物送到鄉政府,由鄉政府禹鄉長等領導接收捐贈。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2020年3月4日,在駐馬店市泌陽縣黃山口鄉政府院內,王超把一年的工作報酬24000元捐贈給鄉里。
隨即,王超捐一年工資抗“疫”這條新聞迅速在網絡“走紅”,先后被人民日報App、騰訊網、今日頭條、網易等多家媒體轉載報道。
五
群眾的事無小事。自擔任村黨支部書記至今,鄰里糾紛、婆媳不和、兄弟分家、婚喪嫁娶、油鹽醬醋茶,事大事小,清官難斷,若一碗水端不平說不定會鬧出人命。村民陳某與吳某,因為“出路”,兩家都發誓老死不相往來。遠親不如近鄰,為此事,王超沒少去做工作,一趟趟溝通協調,茶沒喝一口,飯沒吃一頓,最終兩家握手言和。
青絲變白發,改不了心中的愛。結婚十幾年,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愛人金娟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聊起王超,她幾度聲音哽咽,除了心疼還有“埋怨”,說他不按點吃飯,怨他每天起得太早,說他操心太多,怨他滿腦子裝的都是群眾。孩子的事、婆婆的事、廠子里的事都由她一肩挑起。末了話鋒一轉,說王超干的事盡管是小事但都是正事、為民的事,她沒有理由不支持。既然幫不了他的忙,也決不能拖他的后腿。操持好家務,照顧好老人、孩子也是對他工作的支持。
安莊,因為有了超前的規劃及獨到的眼光,提出“先栽艾草后修路,以艾定路、以艾定規劃”的鄉村振興思路,使艾草成了鄉村振興的靈魂。當艾草在房前屋后、漫山遍野鋪天蓋地長起來時,村子里的路、路邊的燈及其他產業接踵而至。再后來,又有了70%的村民發了家致了富。辛勤努力與付出,伴隨著安莊村的發展壯大,一年又一年春花秋實,漸漸地,安莊村變了,小小的村莊滿眼都是景觀;滿目的都是特色,不僅水泥路通往各家各戶,擱置了多年的戲班子也搭建起來了,年輕人跳起了廣場舞,地方戲唱得有滋味。緊接著,王超又自掏腰包購置了道具,組建了安莊村文化娛樂宣傳隊,讓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此外,村里還通過村頭大喇叭、村民公共服務微信群發布道德講堂內容,讓“德”入腦走心,并開展“道德模范”“好公婆好兒媳”“十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弘揚好風尚,讓老百姓在脫貧致富的路上既富“口袋”又富“腦袋”。
如今,過上了好日子的安莊村村民,也像城里人一樣走出家門,組團出去旅游了。
有汗水澆灌就會碩果累累,2016至2019年,安莊村委在信訪及其他工作中,獲得泌陽縣委、縣政府頒發的“先進村委”“先進基層黨組織”“四星級村居”“縣級文明村”“優秀共產黨員”等諸多榮譽稱號。
去年,安莊村組織了七一、十一文化廣場活動,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專門前來觀賞并給予了高度評價。
“我只是做了一個普通黨員應該做的事,從回鄉創業的那一天,我的根、我的魂、我的血脈已與這片黃土地融為一體。”說起村里的變化與未來的發展,王超對記者娓娓道來。聽著他樸拙的話,望著與他年齡不匹配的華發,記者心頭一顫,突然動容。
人生,總是五味俱全。前些年,他走出家鄉,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夢想成真。如今,他回鄉創業反哺家鄉,在這片廣袤的黃土地上,打開另一片新天地,用勤勞、勇敢、創新續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