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春和景明,萬物生長。 206國道從長沙鎮穿過,像一條大動脈,見證著長沙鎮的日新月異。長沙鎮,是梅州城區的西南通道,環山而設,依水而建,蘊藏著豐厚的紅色資源,在城市的發展中,有其獨特的定位。
近年來,梅江區長沙鎮緊握創文、創衛、“兩美”行動抓手,強化鄉村環境綜合整治、夯實基層治理,盤活紅色資源,為建設“紅色長沙、綠色家園”,加快振興發展謀劃新藍圖,爭取新機遇。
綜合整治環境 為生活提“質”
春風和煦,夕陽正好。大密村口大密湖畔的黨建主題文化公園里,幾個孩童正在奔跑嬉戲,年輕人在草地上打起了羽毛球,老人們在健身器械上搖擺了起來。今年植樹節添種的梅樹又為公園增加了新綠意。這兩年村居環境改善讓村民們的休閑娛樂生活變得更繽紛多彩。
“大密湖原本到處都是垃圾和水浮蓮,現在的休閑公園,以前是2米多高的茅草堆。”在村里當了二十多年干部的盧國新告訴記者:“當年我們村的主要建設方向是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像修路建橋,這兩年,長沙鎮政府在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方面花了很大力氣,村民們受惠不少。”今年,大密湖的環境將得到進一步的優化,還將建設臨湖棧道供村民、游人賞景散步。
結合大密村村莊建設規劃,長沙鎮去年沿著大密河建設起了“一河兩岸”休閑步道。“今年會繼續延長這條休閑步道,目前已經平整好了部分土地,做好硬底化施工準備。”大密村黨總支部書記吳志明介紹。穿過古橋,穿過柚樹、竹林、田野,這條休閑步道蜿蜒向前,為這片綠色家園增加了幾分休閑和美意。
長沙鎮依水而建,這兩年因為創建國家衛生鎮和推行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兩美”行動等工作,讓村民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有了很大的變化。美麗鄉村,依靠的不僅是外在硬件,還有文明的里子。如今的長沙鎮,村村建有完整的垃圾處理體系,實現生活垃圾“日產日清”。
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實現村容整潔有序,發展村經濟特色產業,是這些年長沙鎮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方向,也成為群眾的共識,獲得了越來越多群眾的支持。去年,長沙鎮在修建梅江河堤墟鎮段工程,就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共完成了97處“三清三拆三整治”場點、近2萬平方米土地平整。
現在,每至傍晚,河堤上有不少的人出來散步。站在河堤上,不僅道路平整干凈,而且雁翔碧空,廣闊山水盡收眼底。梅江河長沙段示范點的建設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民生工程,不僅優化了長沙鎮整體面貌,而且使群眾的生活環境有了切切實實的改善。
盤活革命資源為發展增“色”
陳公坪位于長沙鎮的東南端,與豐順馬圖北山嶂、梅縣梅南九龍嶂相連,其地貌狹長陡峭、地勢易守難攻,成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重要據點之一。豐梅縣蘇維埃政府、紅軍兵工廠、紅軍印刷廠、紅軍醫院等遺址均分布在陳公坪。因為地處偏遠,山路崎嶇,陳公坪并不那么為人所知。如今走進陳公坪,已然是另一番景象。
“我的父母親經歷了大革命,從小就講革命故事給我聽。”如今已經年過90歲的江海華仍常常給來陳公坪參觀的后輩們講起村民們幫助紅軍到長沙墟夾帶藥品回來給傷員治病的故事。
革命硝煙雖早已消散,但紅軍醫院、蘇維埃政府、曾經用以修兵器的兵工廠、發展革命宣傳的印刷廠等陳公坪革命舊址群,均被納入長沙鎮的紅色改造項目。江海華口中的這個藥店,也正是當年紅軍的地下聯絡點,在去年底已經得到了修繕。紅軍藥店歷經滄桑潰爛不已的墻面被粉刷了新的顏色,但古舊到發黑的木門和柜臺,仍然還能讓人重現當年的革命情景。
在做好遺址保護和重建的同時,長沙鎮還將積極推進黨史和革命先烈人物故事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等教育活動,挖掘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展示蘇區新面貌。
“我們將以長沙革命烈士紀念園為核心,將紅色資源串珠成鏈,打造多條經典紅色線路,講好紅色故事,打造紅色革命教育新高地,理清紅色脈絡、提煉紅色內涵,為建設‘詩畫梅江、文明客都注入強勁的紅色動力。”徐曉東表示,為了讓紅色線路長久煥發生機,長沙鎮還計劃將紅色線路與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及鄉村振興相結合,培育打造紅色文化教育體驗和農業休閑觀光旅游新業態,發揮城郊的地理優勢,為長沙各類農產品打造推薦和銷售平臺,為長沙民眾提供離家更近的就業崗位,給長沙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創新基層治理為社會請“安”
長沙鎮以全面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滿意度為目標,以區委、區政府“平安之鄉”實踐創新項目為契機,將平安之鄉創建與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發展結合起來,完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一體的治理體系,提升黨風、政風、鄉風、民風、家風“五風”內容內涵,弘揚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在區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大密村各主要路口安裝了多個高清攝像頭,進一步提升治理水平和安全指數;首個“未成年人零犯罪村”正式掛牌;先后開展“夢想啟航—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風巡講”活動啟動儀式、關愛留守兒童親子志愿活動,普法宣傳、禁毒宣傳等多場活動,傳承和弘揚社會正氣,進一步增強農民群眾學法守法用法意識。
基層治理始終以民生為導向,既重視治理,更注重困難疏導和問題解決。去年來,在創文創衛的推動下,長沙鎮不斷夯實網格化管理制度,補齊城鎮治理短板,讓基層治理形成良性循環。
這些年,長沙鎮在深入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探索建立墟鎮居委網格化市、區、鎮、居共同參與的“四級聯動”志愿服務機制,深化聯席會議、聯合行動、輪值巡查、信息公開等制度落實上做出不懈努力。文明實踐、社區服務、扶貧濟困、家長學校、關愛未成年人……都離不開志愿者的身影,全面構建形成了精細化管理、人性化服務、多元化參與的工作格局。2019年12月,在梅州市首屆志愿服務大賽暨2019年梅州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頒獎儀式上,長沙鎮墟鎮居委獲得“2019 年梅州市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榮譽,2020年3月獲評“2019 年廣東省最美志愿服務社區”。
“今年,長沙鎮計劃開展鎮機關黨小組與村級黨組織結對聯建共創活動。”長沙鎮黨委書記徐曉東表示:“通過聯建共創,將鎮機關黨小組、村(居)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通過聯建共創,構建鎮村基層組織結對聯建共創常態化、長效化機制,逐步形成以鎮帶村、以村促鎮、互學互幫互促、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黨建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