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東


清遠市清城區東城街石板村,一片紅色的土地、一片英雄的土地。曾經,眾多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在這里熱血奮戰、英勇獻身;如今,革命老區紅色精神深深植根于當地百姓心里,激勵著他們繼續矢志奮斗、砥礪前行。
石板村位于東城街東北面,轄區內面積約5平方公里,下轄23條自然村,戶籍人口4355人,黨員107人。該村是清遠市著名的革命老區,曾經歷過多次革命與熱血奮戰,留存著清遠市人民光榮的革命傳統和愛國熱忱的記憶。
1923年,清遠縣的地方土豪劣紳,勾結縣署官產處,冒稱捐助軍餉,承領了廣州玄妙觀在當地的廟田380畝,并將其出租和發賣,石板農民不甘心其賴以為生的良田被掠奪,群起反抗。1924年國共合作后,廣東革命政府積極扶植工農運動,革命空氣彌漫全省。當時經一位律師介紹,鐘揚德、劉社德二人到廣州中央農民部求援。農民部農委領導彭湃、羅綺園、阮嘯仙等明確表示支持石板農民反抗土豪劣紳的正義行動,并指導和鼓勵他們回鄉發動農民組織農會。之后,鐘揚德、劉社德在當地的鐘家祠堂召開村民大會,23人報名參加農會,這就是清遠第一個農民協會的由來。
當時,石板鄉的劉清被吸收入黨,成為清遠縣本地發展的第一個黨員,也是當時農運領導成員之一。在殘酷且艱難的革命斗爭中,大批革命烈士被捕或被殺害,大批有志之士也被鎮壓,但石板人民游擊武裝沒有被嚇倒,堅決與敵人奮戰,鐘揚德在斗爭中被俘,受盡了國民黨的嚴刑拷打,但他寧死不屈,經過9年的殘酷長期迫害最后犧牲在獄中,包括劉清等革命同志也為了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
“當時主持中央農民部工作的共產黨員負責同志相當重視,給了一面珍貴的犁頭旗和一些印章,回來后就在當地的鐘家祠堂成立了農會,于是一呼百應,如星星之火般燎原到當時整個清遠縣。”石板村黨總支部書記鐘永華告訴筆者。
2000年,清城區政府將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選址定于石板村,2001年7月,清城區政府在石板小學旁邊建立清城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思源園。該基地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園區牌坊大門背后佇立著一座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紀念碑,主要展示清遠縣人民革命斗爭史實;革命烈士簡介及其主要事跡;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滔天罪行等內容,在展覽大廳內還陳列著老游擊隊、老區群眾提供的實物一批,頗有歷史價值。
由于石板村地處“山、老、邊、遠”地區,以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后來在省、市、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民生事業發展取得新成效,石板革命老區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近年來,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創文工作的開展,石板村各個自然村已紅紅火火進行中,集中從單一的整潔村向更高層次的“生態村、特色村”的目標邁步向前。目前,石板村正充分發揮著其區位、交通的優勢,以及臨近廣東省職業教育城、黃騰峽、金雞巖、牛魚嘴等風景區的旅游資源優勢,積極開展農旅休閑觀光項目招商引資,以田園觀光、餐飲民宿等項目帶動村民創收增收,使整體經濟發展邁向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