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農業農村部正式公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以下簡稱《目錄》),首次明確了家畜家禽種類范圍。《目錄》列入了33種畜禽,包括傳統畜禽17種、特種畜禽16種。
據介紹,傳統畜禽中,豬、牛、羊等馴化超過上萬年;兔、鴨、鵝、鴿等馴化少則也在千年以上。特種畜禽一部分是國外引進種類,在國外至少也有上千年的馴化史,如羊駝、火雞、鴕鳥等;一部分是我國自有的區域特色種類,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產業體系,如梅花鹿、馬鹿、馴鹿等。
還有一部分是非食用特種用途種類,主要用于毛皮加工和產品出口,已經有了成熟的家養品種,如水貂、銀狐、北極狐、貉等毛皮動物。
為何本次未將狗列入《目錄》?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表示,狗的馴化歷史悠久,如今用途更加多樣化,體現為寵物陪伴、搜救警用、陪護導盲等功能。
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的家畜家禽中沒有狗,國際上普遍不按畜禽管理。還應看到,隨著時代進步,一些關于狗的傳統習俗也會發生改變。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