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佳

作為《羽毛球》雜志2月刊的封面組合,“雅思”這次向我們展示了不同以往的默契火花。鄭思維和黃雅瓊均不止一次登上過雜志封面,但自兩人搭檔后,這還是他們首次一起同框登場。同上封面,日漸成熟的他們帶著默契無間,從包容到互補,從差異到整體,娓娓道來一起并肩成長的思考與改變。
回望剛剛過去的一年,對于“雅思”而言可能會是“有點難”。全年.他們59勝8負.而這8場失利多半集中在下半年。但在12月廣州總決賽慢熱開局后,他們迎難而上,如愿摘金,為該賽季劃上了完美的句號。加上世錦賽的蟬聯、三站超級1 000賽的冠軍,鄭思維和黃雅瓊在2019年完成了史無前例的超級滿貫。
回想他們這幾年的經歷,2017年,他們憑借連奪三站冠軍乘勢而起;2018年,他們用9冠詮釋了何為一覽眾山小;2019年,他們在突圍的盤山路上經歷7金的磨礪。他們知道,通往尚在途中的未來,必須領略半山腰的風光與寒意。
邁入2020年,他們已經開始仰望更遠的地方。
2019年12月對于鄭思維和黃雅瓊來說“有點難”。原本世界羽聯巡回賽總決賽前,他們在廈~]的兩周冬訓練得不錯,出發前狀態也挺好。但小組首場,瞄著冠軍目標的他們以2個15比21草草負于日本的渡邊勇大/東野有紗。輸球后,鄭思維反復思索一個問題,
“為何被打得如此慘,有種球都不知道往哪里打的無力感。”
簡單溝通后,兩人就各自回房間休息,畢竟十多個小時后的第二天中午,他們還有第二場小組賽。翌日雖然仍是苦戰61分鐘,心態上仍略有起伏,但“雅思”2比1拿下了這場“非贏不可”的比賽。至此,他們找回節奏,隨著大破此前連負兩次的印尼組合喬丹/梅拉蒂,半決賽復仇日本組合,決賽擊敗隊友,“雅思”摘得總決賽冠軍。

2019年,他們在3站超級1000賽和總決賽中均捧起冠軍獎杯,這讓他們成為該賽制實行以來首對解鎖這一成就的混雙組合。
比起通關的快感,鄭思維更在意小組賽的后兩場,他們在場上打出自己的東西,沒有被憋在里面。他對總決賽的記憶是,輸球要輸得有價值。贏下冠軍的喜悅也帶給這對搭檔深入溝通的機會。
原本半決賽時,鄭思維就想找搭檔聊聊未來的訓練方向,但因為還有比賽,所以他決定等到決賽后再聊。其實,在福州公開賽后,他們就有過一次不錯的溝通。這也讓他更加篤定,要和搭檔加深溝通。他相信贏球后可以聊得更深刻,借著那股沖勁能說得更透徹。“輸球的話,就算了。有時說不到點上,會有種互相責備的感覺。”
從2017年的破竹之勢,到2018年的冠軍收割機,“雅思”不逃避2019年的難點。這一年的流行語“太難了”,似乎用在賽場優等生身上也沒什么不合適的。但是在廣州,
“雅思”憑借硬核實力,以及日積月累的比賽底蘊,打出了逆轉戰。其中的關鍵,是他們帶著搭檔之間的信任。“有—個人覺得沒戲,就會很難,不堅決是贏不了的。”溫柔的黃雅瓊篤定地說。
原本半決賽時,鄭思維就想找搭檔聊聊未來的訓練方向,但因為還有比賽,所以他決定等到決賽后再聊。其實,在福州公開賽后,他們就有過一次不錯的溝通。這也讓他更加篤定,要和搭檔加深溝通。他相信贏球后可以聊得更深刻,借著那股沖勁能說得更透徹。
擅長打出大空當球的鄭思維,是個敢去放膽想象的人。黃雅瓊則剛好相反,她聽到新想法時,并非馬上能夠接受,特別是在與她慣用的打法有所違背的情況下。“思維點子多,我總會不斷被他‘洗腦。遇到分歧,就看我倆誰能夠去說服誰。”而自信的鄭思維對于反對意見總是抱著樂觀的心態,
“就像大家經常覺得我想的出球路線不合理,但是如果我能完成得比你快,還是可以變為合理的。”
最初練球時,鄭思維將蔡贊視為偶像,進入國家隊后,他也喜歡上了“寶哥”傅海峰。如今,從打法來看,他特別崇尚印尼男雙選手蘇卡姆約。“看他打球就感覺特別爽,每個球都是打到該打的位置。他是我自打球以來見過天賦最好的運動員。”來自蘇卡的球場靈感,鄭思維自然不忘帶著黃雅瓊—起去踐行。
平穩是黃雅瓊的常態,起初聽到搭檔用蘇卡來舉例子,她總會有些抗拒,認為男運動員和女運動員有區別。但是,孜孜不倦的鄭思維就會說:
“其實沒有太大的區別,你要是能做到別的女孩子做不到的,你就會更好。”聽到此話,黃雅瓊也會被說動,但她依然覺著搭檔并不了解,男運動員的一些技術看似很輕松,但那是在身體能力有保障的前提下做到的。鄭思維卻依然積極鼓勵她:
“你先試試拍面稍微變一變,可能也會打出這樣的球。”
每當鄭思維聽黃雅瓊說男女有別時,他就開啟了正能量“宣傳”:
“你不要這么想,你試試肯定沒問題,你去試一下。”因為搭檔的態度實在太好了,黃雅瓊真的會去嘗試,“盡管會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是,也有出其不意的效果。雖然,時好時壞。”不過,對網前處理球的方式,黃雅瓊從最初的否定到嘗到甜頭,如今她對改變也有了新的認識。

“很多時候,不是你有了天賦,就自然有了力量。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足夠努力,賦予了這個天賦力量,你才有力量。”自言條件并不好的鄭思維,與如今越發勇于嘗試的黃雅瓊,身體力行地詮釋著這條金句。
在黃雅瓊眼中,鄭思維是滿滿正能量的陽光少年。“有時候我不太愿意去嘗試,情緒可能直接就浮在臉上了。”這時,鄭思維總是會在完成訓練后主動找搭檔聊一聊。
而鄭思維情緒不高時,他有個“特異功能”——蒙頭大睡。“說實話,我很少會情緒特別不好。”作為情緒調節“賊”快的人,他說:“如果我今天稍微有點情緒不好,可能吃頓飯就好了。”在他的認知當中,沒有什么會讓自己特別想不通的。所以,總會有好朋友問他為什么能心態那么好,活得藍天白云,沒心沒肺。
但是,真正會影響到鄭思維情緒的事情還是有的。從不惜力的他,兇悍搏殺滿場飛,這也讓傷病始終困擾著他。2017年格拉斯哥是他的第一次世錦賽,但是賽前一周,張軍主教練出于對他未來的考慮,下了一道“停訓令”:
“世錦賽一年一次,你年紀還小,在有傷病的時候不要過度消耗。”一心想要證明自己的鄭思維,忍耐著內心的煎熬。看到隊友們都能練,那份清閑,讓他很不是滋味。
頻繁的國際賽事并沒有機會和時間讓鄭思維徹底調整,只能是教練組根據訓練量,給他在訓練期間硬性調整。傷病始終不痊愈,進入2019年下半年,組合狀態的起伏與傷病也不無關系。“我不愿意讓自己放松下來,那種等待的感覺很著急。有時,自我感覺稍微好點,但上場后發現,還是跑不了,真的是一種折磨。就像打比賽,比如說我贏了,但是這個點就是跑起來感覺差—些,我自己打得就很難受。那種時候,我感覺就算比賽贏了,我也并不會覺著打得很爽。”
那個沒心沒肺的鄭思維,遇到打球總會忍不住鉆牛角尖,也正是強烈的危機意識一直促使著他前進。隨著一站一站比賽的接踵而來,現實推著他慢慢想通了,
“先贏再說其他吧,等到狀態慢慢恢復了再看。從前,沒有學會把控狀態時,還老跟自己較勁呢!”
在鄭思維的記憶中,似乎他永遠是那個去找搭檔談心的人,“若是雅瓊能主動一點就好了。”曾經習慣一個人消化情緒的黃雅瓊,不太愿意把不好的感受分享給別人。但是,她很感謝同伴了解自己的脾氣,
“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都會有別人猜不到的想法或情緒。我現在有試著找朋友去說,面對和改變還是挺好的。”
如果不是因為走上羽毛球之路,黃雅瓊坦言自己的心態很“佛系”,就是一個坐看歲月靜好的小女生。所以,搭檔或是教練對待她的時候會更加細心。因為很乖,教練說過的話,她都會在腦子里走一走,盡力去嘗試。沒有太多叛逆,在黃雅瓊心里,跟教練和搭檔之間是很透明的,可以心照不宣地去溝通。
黃雅瓊是個按部就班、慢慢完成自我成長與進化的運動員,而她的心態筑起成熟,還是2017年蘇杯,在經歷了那些困難、挫折之后,促使她有了對場上遇到困難該如何去面對的心態。“打比賽其實有時候打的就是一個心態,到了一定時刻,彼此之間的戰術、實力都相當,可能就是在里面摳一些細節,在心態上更釋放得開。”她還記得,為了與教練一起看那場輸掉蘇杯比賽的錄像,她提前翻出錄像做了預習功課。即使這樣,當年她也只能獨自看完第一局。
2019年瑞士世錦賽第一場打完后,回到熱身場,黃雅瓊因為發揮失常急哭了。很少出現狀況的她因為接連失誤,引起了不小的心態波動,這讓她意識到自己的調整能力并不夠好。而后,她抱著即使失誤兩分但還能從別的地方把分拿回來的心態,允許自己犯錯。結果,這樣的心態對他們后面的比賽幫助很大。
乖巧的黃雅瓊能夠頂住場上的大風大浪,但長時間的上滿弦還是會讓她有情緒上的疲勞感。每當情緒上來了,在訓練場上抹一把眼淚的景象也是會出現的。因為從小過集體生活,黃雅瓊習慣了“光流淚不出聲”,所以,當她控制不住的時候,就會坐在場地邊完成這場緩解情緒的過程。從眼圈紅到用毛巾擦去汗水和眼淚,在短暫的情緒崩盤中,她和普通女生沒什么兩樣。漸漸地,黃雅瓊意識到,很多時候一個人消化,總跳不開自己的思路。如果有朋友從不同視角去解讀,她也能找到走出去的方法。所以,改變就在不經意間有了新的萌芽。
如今,鄭思維和黃雅瓊搭檔已經兩年多,他們在馬不停蹄的進化、互補中,將1+1>2做到了極致。面對2020年,他們說更多的困難和考驗依舊擺在前方,更大的榮譽和責任也等著他們去追尋和承擔。但就像一年有四季,一季有一季的風景,—步步踏踏實實前進,走過,看過,感受過,會更好。
從羽毛球角度,打分“雅思”球場上的“聽、說、讀、寫”。
鄭思維和黃雅瓊攜手后,球迷從兩人的名字中各取—字,就得來了一個頗具學霸意味的組合名“雅思”。原本作為英文綜合能力考試系統的“雅思”,順理成章,也成了羽毛球場上鄭思維和黃雅瓊的代名詞。
本刊記者請來鄭思維和黃雅瓊,從羽毛球場上的“聽、說、讀、寫”給自己與搭檔評分。透過這四個方面,讓我們看看在“雅思”心中,對方究竟可以得到幾分呢?
聽:傾聽教練、搭檔等來自外界意見的能力
鄭思維:相對來說,我不太容易聽取別人的意見。我比較有自己的想法,不是那種給建議就會去聽的人。我會經過思考來定,它對我來說對不對。我還是比較有自己的觀點的,所以在“聽”這方面,我最多就是7分吧,高一點,7.5分吧。雅瓊的話,她可能會比我好一些。(半秒停頓后)但跟我也差不多,有時候也不太聽得進去。

黃雅瓊:我覺著自己是8到8.5,思維的話應該是-5分。因為思維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人,所以就給他-5分。我會聽取別人意見,先去嘗試。每個人的想法和特點都不—樣,所以先去試。因為每一個技術層面你都能達到那么好,如果搭檔、教練給你一些意見,可能會讓你的技術更順一些,或者運用起來更熟練一些,還是會先傾聽、嘗試。
說:表達能力,場上場下的交流溝通
鄭思維:如果是說的部分,那我想給自己9分,感覺我好像一直在說。我不知道在隊里我算不算說得多的,但我只跟雅瓊說,因為我們需要探討,不管是場上的技戰術還是一些情緒,都需要去溝通。我們之間基本都是我先主動開口,而且我會愿意去想一些東西,然后跟她交流。
雅瓊的話,一般不會主動說,她比較內向,除非我去主動說出來,她才會表達自己。這個部分,我要給她低一點分,讓她提升一下,給7分吧。但是,并不是說雅瓊不說,如果打開了話題,她就會融入進來,而且能夠溝通得很順暢。希望雅瓊可以更主動一點和我交流吧。(求生欲)
黃雅瓊:思維會說得更清楚一點,這部分我就給他滿分。對或不對,每個人都不一樣,不是絕對的,都要去嘗試,再去判斷合適與否,沒有對或者錯。給自己打分的話,唉,思維給了我多少分呀?(7分)哇,是不是給我打高了呀?我自己打分的話,大概就6分吧,我覺著能及格就不錯啦。
我小時候很內向,不太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前,也沒有很多機會去說,可能更多的是聽,所以是習慣吧。現在慢慢好了一些。(這個算是沒辦法被逼出來的嗎?)還是因為太難講了,但我覺得要配合他一下。(那你能內向到什么程度呢?)小時候突然間有人跟我說句話,我可能臉都紅了。
讀:閱讀比賽的能力,對我方和對手形勢的分析
鄭思維:8.5分吧,給自己留一點上升空間。我在場上有時會打出大空當的球,這需要觀察力,看到才行,這也可以算是我自己的一個特點。雅瓊的話,她在場上蠻冷靜的,很多時候,你看她那小眼睛也瞪得大大的,也8.5分吧。
黃雅瓊:對于球的理解上,思維比我強一些,給他高一點分吧。我感覺自己在臨場可能會容易陷在一個戰術里,轉變得沒有那么快。
寫:技戰術的執行能力
鄭思維:這是針對技術來說的吧,那么我們兩個人都8.5分,因為都還有上升空間,還不夠全面。

黃雅瓊:我覺著兩個人可以繼續提升,分數就—樣,8.5分。

廈門冬訓接近尾聲的一天,混雙組如常練著多球。剛發了幾組,蔣國良指導就停下球拍,走到黃雅瓊的身邊,輕聲低語了兩句。一向安靜的黃雅瓊拿起毛巾,默默坐到了場地邊。一會兒的功夫,她眼圈泛紅,悄無聲息地流起了眼淚。—起訓練的隊友見狀,紛紛圍了過去,拍著她的肩膀安慰著。站在一旁的蔣指導等她平靜之后才走上前,語重心長地說:
“雅瓊,去換衣服,今天先調整一下。”隨后,把手掌放在她的頭上揉了兩下。
黃雅瓊是蔣指導從小帶到大的隊員,因為和自己女兒同歲,蔣導對黃雅瓊也像女兒一樣。2009年,剛從浙江二隊升入一隊的黃雅瓊被蔣指導帶去了山東全運會。當時,黃雅瓊還是隊里的小不點,但是蔣指導希望她能盡早感受一下全國綜合性運動會的氛圍,為下一屆比賽積攢一些經驗。2012年,他又把黃雅瓊送到了國家二隊。
在蔣指導眼里,別看黃雅瓊內向不愛說話,但在場上的領悟與接受能力非常快,而且性格里有股堅韌與不服輸。“她很乖,學技術也快,但比起其他人,缺少那么點兒霸氣。”
蔣指導說,2017年底,中國羽毛球隊決定成立混雙組后,他義不容辭地回到北京。剛好,鄭思維和黃雅瓊都是浙江省的。“當初聽說他們被搭檔在一起,我感覺是可以預期的。思維的速度與雅瓊的穩重,兩個人很互補。”眼見著這對弟子在2017年底連奪三站冠軍,成績像火箭一般飛了上去,蔣指導高興之余也有隱隱擔心:
“因為他們還是年紀小,上得太快了,還沒有完全成熟到可以控制好情緒。”
臨近2018年南京世錦賽時,蔣指導回憶道:
“賽前,我和楊明指導都能感覺出他們很著急。當時,雅瓊在熱身館還哭了鼻子。”兩位教練分別找他們談心,給他們卸包袱。“201 8年對他們而言,是組合后第一次參加世界大賽。我們就要求兩個人放平心態,去沖擊對手。不要自己高高在上,被包袱束縛住。”經歷了那一次沖冠成功,蔣指導說,在鄭思維的帶動下,黃雅瓊有了新的變化,
“不太擅長在場上喊叫的她,和思維學會了在場上吶喊了。”
說起鄭思維,蔣指導坦言:
“2017年格拉斯哥世錦賽,我在現場看著思維拿到混雙第二。他在場上很能搏,兇得出去。而且,性格很積極,也有很多想法。雅瓊剛好很平穩,能夠平衡好場上,兩人恰好互補。”
對于二人在去年底的狀態起伏,蔣指導表示很正常。他說:“早出問題是好事情。其實,從2019下半年的那幾場輸球來看,其他隊的混雙選手也在不斷進步。往常,只有他們領先別人,如今.別人也有能力從落后逆轉了。所以,當對手全部針對你時,要懂得如何去面對問題。”
洞察力敏銳的蔣導說,那天黃雅瓊在訓練場上流眼淚,其實他—早就察覺出了端倪。“大概是一起待久了,看上一眼,就能感到她的情緒不對勁,注意力不在場地上。雅瓊不太喜歡直接表達出來,會悶在心里。所以,我就問她這樣能練出效果嗎?剛好,她確實有情緒,這樣也給她—個發泄的出口。”本來,蔣指導要“慷慨”地給黃雅瓊兩天時間調整,但是轉天,雅瓊就和體能師騎起了動感單車,還游了泳,整個人的精氣神恢復了過來。
蔣指導打趣道,以前自己是個很兇很嚴厲的教練,現在上了年紀,心軟了。“從某種角度來說,雅瓊心思不在場地上,會有她的原因。”就像那句近來很流行的辯詞:
“沒有無緣無故的情緒,每一種情緒都值得聆聽,而不是被消滅。”所以,蔣指導表示,有包袱卸包袱,有壓力釋放解壓,有情緒,換一種方式也可以。

蟬聯世錦賽混雙冠軍后,蔣國良(左)指導和楊明指導與“雅思”合影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