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數據顯示,疫情下家政業一度“停擺”,讓很多年輕媽媽無所適從。一個“解救”職場媽媽和家政從業人員的措施出臺:5月1日,《上海市家政服務條例》正式實施,鼓勵發展員工制家政服務機構,培養家政服務專業人才;符合條件的家政員可落戶,可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
家政行業當前處境如何?阿姨上門難的問題緩解了嗎?
一道門檻,疫情期間攔住了千萬家政阿姨。3月初,一些家政公司復工,一些阿姨從外地歸來,結束隔離期之后,本以為可以“復產”,但小區“不讓進”,顧客只能在家“干著急”。
隨著一些地區下調疫情風險等級,阿姨上門難的情況逐漸改善。登記、展示健康碼、測溫……在一些地區只需完成這些步驟,家政阿姨就可以進入小區。
然而,個別小區阿姨上門難的問題仍未解決。4月28日,上海一家家政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4月27日,因為該公司辦公地點在小區內,阿姨想要到公司應聘,卻被攔在小區之外?!巴赀@個時候,雇主打電話來詢問的很多,很好接單。”來自湖北宜昌的趙賢菊是一名育嬰師,好不容易盼來宜昌“解封”,準備重返上海打工,然而一個多月過去了,她依然沒有接到入戶訂單。趙賢菊表示,今年很難接到新單,她認識的育嬰師都是在舊雇主家接著工作。
趙賢菊從事家政行業8年了,她最近的一單做了3年,從孩子滿月到孩子學會走路、說話,她一直細心照料。今年1月初,雇主家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趙賢菊也決定給自己放個假,過年回老家陪陪家人。
1月15日至今,接不到單的趙賢菊不得不待在老家。趙賢菊坦言,她用全部積蓄給要結婚的女兒買了新房,每個月2000元的房貸讓沒有收入的趙賢菊感到力不從心,“我只能向親戚借錢還款。”
3月初,趙賢菊開始聯系上海的家政公司找雇主,她也拜托之前的雇主幫忙詢問。4月中旬,公司聯系到一位各方面都合適的雇主,雇主對趙賢菊的技能、工作經歷都很滿意。但是雇主提出要把每月8000元的工資壓低到6000元,趙賢菊心想現在工作不好找,只能答應了。
然而,就在幾天前,雇主得知趙賢菊是湖北人,便告知趙賢菊自己有些擔心,“先等一等再說”。
據商務部消息,截至3月末,家政行業的復工率達到40%。
一些阿姨仍待在老家觀望,一些家政阿姨早早出來隔離,隨時準備上崗。4月28日下午,在上海萬幫家政公司現場,有十幾個家政阿姨在等待工作,來自黑龍江的隋春芳就是其中之一,今年53歲的她在家政行業工作了3年。3月她來到上海,隔離期間的食宿費用,加上其他支出,已經花了3000元,“身上的錢快花完了”。她說,“一個月了,一單都沒接到”。
“現在,出來一個崗位,七八個人爭?!鄙虾Hf幫家政服務有限公司朱先生表示,年前,一個崗位兩三個人參與競聘。今年,一位客戶想要尋找一位阿姨,公司推薦了七八個阿姨,客戶就像“選美”一樣,對阿姨的籍貫、年齡、業務能力等綜合評判后,再進行選擇?!傲硪粋€問題是工資非常低?!敝煜壬^察到,隨著顧客對阿姨的需求量下降,導致阿姨的工資被壓低,同樣的崗位,相較于年前,月薪下降了1000-2000元左右。
阿姨的競爭壓力加大的背后是家政行業面臨嚴峻挑戰。北京嘉和蓮芳家政服務有限公司的吳小雨表示,一些家政公司的訂單約為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他們情況較好,訂單能夠達到去年的六成。訂單減少的原因,一方面是人們對疫情的擔心,不敢讓阿姨上門;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很多人都居家辦公,需求在下降。
上海謝力家庭服務公司負責人謝占銀指出,公司的訂單是去年同期的60%左右,家政阿姨復工率在50-60%,還有很多阿姨因為工作不好找沒有出來。
與此同時,新人招聘仍在繼續。謝占銀指出,3月2日至4月28日,公司登記報名的阿姨約70人,其中,三分之一左右找到了工作,有的人還沒活兒。有時臨時來了一個工作,需要兩個人,四五個阿姨同時應聘,為了公平起見,可能會用抓鬮來決定誰上崗。
疫情之下,訂單量下降的同時,家政行業也在思考如何“變革”。比如,通過學習加強專業能力、開拓線上渠道、拓展業務范圍、發放“家政復工消費券”……
2月—3月初,作為一種“接觸式服務”,因疫情原因從業人員無法上崗,一些家政人員便在家加強技能學習,多家企業技能培訓工作由線下轉為線上,面試、簽約等也開始在線上開展。同時,拓展業務范圍成了家政企業“自救”的方式之一,其中,給復工企業做消殺成為一項走俏的新業務。另外,上海長寧區發放“家政復工消費券”,增加當地家政行業的訂單。
一些家政服務公司建立了一套健康管理流程,讓家政從業人員與顧客保持服務距離,佩戴口罩,全員測溫。吳小雨表示,家政阿姨們在隔離結束后,需要進行體檢,向顧客如實報告行程;在進門前,需對外套鞋子等進行消毒;進門后,立即洗手,換上家居服?!懊鎸σ咔?,全世界人民都非常謹慎,我們更要謹慎”。另外,顧客也需要向公司提供行程信息,“既要對顧客負責,也要對阿姨負責”。
“上海這個條例的實施,對于家政行業來說是好的。”自從2005年起,謝占銀就在家政行業工作,他表示,公租房等優惠條件對家政阿姨來說一般是“夠不著”的,平時,阿姨們租的房子都是幾百元/月,有些是快要拆遷的房子,一旦拆遷,她們很難租得起2000元/月的房子??梢陨暾埞夥?,“這關系到她們能不能在上海生存”。
趙賢菊計劃著,接下來不管能不能接到單,都先去上海,按照要求隔離14天、做檢測、辦理健康證明。趙賢菊一邊計算著隔離所需的費用,一邊安慰自己,“著急也沒用,我想著總有一天大家會接納我們”。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