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中國營養學會發起了“全民營養周”活動。其主題為“合理膳食 免疫基石”,特別強調了飲食與免疫的重要性,讓我們在今年這場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中感受尤為深刻。如何通過合理膳食增強自身的免疫力?本刊專訪了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馬冠生教授。他表示,人體免疫力的高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營養因素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維持人體正常免疫功能和健康的物質基礎。營養不良會導致機體免疫系統功能受損,對病原體的抵抗力下降,從而增加感染發生和發展的風險。因此,合理營養對預防疾病有著重要意義。
維持人類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營養素有40多種,它們在身體內各司其職,缺一不可,任何一種營養素缺乏或不足都會影響到身體的機能和健康,甚至導致疾病。與機體免疫功能關系密切的營養素主要有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C、鐵、鋅、硒等。
蛋白質是機體免疫功能的物質基礎,其攝入過多或是過少都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因此我們要合理補充蛋白質,才能更有利于身體健康。我們日常所吃的許多食物中都含有蛋白質,如:大米、面粉、大豆等植物性食物和肉、魚、蝦、雞、鴨、蛋、奶等動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質進入機體后,比植物性蛋白質更容易被人體所充分利用。因此,我們可以適量多吃一些動物性食物。
這里補充一點:豆類的蛋白質以大豆含量最高,大豆包括黃豆、黑豆和青豆,豆制品包括豆腐、豆干、豆漿、豆芽、發酵豆制品等。豆制品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一般可達30~40%,是植物中蛋白質數量和質量最佳的作物之一,所含的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稱為優質蛋白質,是與谷類蛋白質互補的理想食品。另外,豆制品還含有豐富的鉀、鎂、B族維生素等。應該經常吃各種各樣的豆制品,建議每人每天攝入30~50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豆制品。
維生素A對機體免疫系統有著重要的作用。維生素A缺乏可以引起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上皮細胞角化變性,破壞其完整性,容易遭受細菌侵入,增加機體對呼吸道、腸道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主要有動物肝臟,如羊肝、豬肝、雞肝等,植物性食物如胡蘿卜、菠菜、芹菜等,但只能提供維生素A原類胡蘿卜素,維生素A原類胡蘿卜素在體內可以轉換為維生素A。因此,建議最好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
維生素E是體內的抗氧化劑,同時又是一種有效的免疫調節劑。維生素E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提高對感染的抵抗力。補充維生素E能夠維持老年機體的免疫應激狀態。維生素E食物來源主要是植物油、植物種子的胚芽、堅果、豆類和谷類。
維生素C是一種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維生素,是人體免疫系統所必需的維生素,可以從多方面增強機體對抗感染的能力。維生素C是膠原合成必不可少的輔助物質,可以提高機體組織對外來病原菌的阻擋作用;維生素C也可以促進淋巴母細胞的生成和免疫因子的產生;維生素C能促進干擾素的產生,抑制新病毒的合成,有抗病毒作用。新鮮的蔬菜、水果是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來源,如:鮮棗、青椒、獼猴桃、菠菜、山楂、柑橘、柚子、草莓等。
鐵缺乏時容易引起貧血,降低抗感染能力。鐵缺乏是常見的營養病,嬰幼兒、孕婦及乳母更易發生。富含鐵的主要食物來源有:動物血、肝臟、大豆、黑木耳、芝麻醬等。
鋅是機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體內100余種酶的組成成分,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尤其對免疫系統的發育和正常免疫功能的維持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適量攝入鋅可增強兒童、老年人及一些特殊病人的免疫功能,對胃腸道、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蟲病的預防和治療有重要作用。動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鋅,尤其是貝殼類海產品、紅色肉類、動物內臟等,是鋅的良好來源。
硒是一種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硒幾乎存在于所有免疫細胞中,補硒可明顯提高機體免疫力。已有研究表明:維生素E和硒對免疫系統的作用是彼此獨立的,但同時給予維生素E和硒可對加強免疫反應起協同作用。反之,同時缺乏可導致免疫反應的明顯下降。動物性食物如肝、腎以及海產品,是硒的良好食物來源。
在上述營養的補充中,要特別注意奶類的攝入。因為,牛奶中蛋白質含量約為3%,消化率達90%以上,其必需氨基酸比例符合人體需要,屬于優質蛋白,脂肪含量約為3~4%,并以微脂肪球的形式存在,有利于消化吸收;碳水化合物主要為乳糖,具有調節胃酸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并能促進鈣、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牛奶中還含有鈣、磷、鎂、鉀等多種礦物質,是日常膳食中鈣的最好來源。如今市面上奶及奶制品種類繁多,常見的奶源有:牛奶、羊奶、駱駝奶、馬奶等,其中牛奶的消費量最大。鮮奶經過加工處理后可制成各種奶制品,建議每天應該喝300克牛奶或吃相當的奶制品。

對于體重沒有超標的人來說,最好選擇全脂牛奶。因全脂牛奶、低脂牛奶、脫脂牛奶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含量相近,脂肪含量差別較大。全脂牛奶的脂肪含量約為低脂牛奶的兩倍,而脫脂牛奶中幾乎不含脂肪。需要注意的是,在脫脂過程中,除降低了牛奶中的脂肪含量外,溶解在脂肪里對健康有益的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等也被一并脫去。
如果因乳糖不耐受喝不了牛奶,可以喝酸奶,不僅酸甜可口,而且所含營養更豐富。酸奶保留了生牛乳中豐富的鈣含量,而且在發酵的過程中還會產生促進鈣等礦物質吸收的乳酸。因此,酸奶中的鈣比其他形式的鈣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酸奶在發酵過程中可以產生B族維生素、葉酸等多種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酸奶中還含有豐富的乳酸菌,每天喝酸奶,有助于改善腸道健康狀況。酸奶中的乳酸菌可以分解酸奶中的部分乳糖,使乳糖含量降低。因此,對于乳糖不耐受的人,可首選酸奶來保證乳制品的充足攝入。
在和病毒細菌等致病因素斗爭的過程中,機體的免疫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適量攝取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之外,為確保合理膳食,還需要做到每天進食谷薯類約250~400克,其中全谷物約50~150克,薯類適量。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食品安全,吃安全、衛生的食物,不吃野生動物,實行社會、家庭分餐制,保存時生熟分開,烹調時食物要做熟煮透再吃。除了合理膳食,適量的身體活動也是增強免疫力,保證免疫系統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建議每天上午9點左右,下午4點左右到戶外運動,呼吸新鮮空氣,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助力增強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