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口罩詐騙、熔噴布詐騙,到額溫槍詐騙,再到如今的頭盔詐騙,受突發性事件的影響,導致某類商品需求激增而滋生的詐騙犯罪頻發。朋友圈文案煽動市民囤貨焦慮,收到錢后上演“拖字訣”不發貨,騙不下去后拉黑受害人跑路。
男子擔心“手慢無”,被騙125萬元
近日,公安部交管局發出公告,6月1日起,在全國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依法查糾摩托車騎乘人員不佩戴安全頭盔以及汽車駕乘人員不使用安全帶行為。公告發布后,頭盔價格隨之水漲船高,甚至出現“一盔難求”的現象。
不少購物平臺售賣頭盔時,都貼上了“手快有手慢無、極速發貨”“限購供應,手慢者無”等廣告語。市場的火熱讓個別不法分子從中窺得“商機”,“買賣頭盔”詐騙案隨之發生。
無獨有偶。5月16日,朱先生在微信朋友圈上發布“急購一批摩托車頭盔”的消息后,微信好友佘某哲向朱先生推銷摩托車頭盔,并通過微信提供相關照片和廠家品牌。“我覺得他推薦的產品價格便宜,便和他達成口頭買賣協議。”朱先生說,自己先后多次向佘某哲提供的賬號轉賬,共計125萬元。但佘某哲一直未在約定的時間內發貨。后來朱先生查詢發現,佘某哲所提供的廠家合同是偽造的,這才發現自己被騙。
5月20日,犯罪嫌疑人佘某哲被抓獲。“我和朱先生在網上認識一段時間后,看到他在朋友圈發信息說需要頭盔,就把偽造的資料發給他,向他收取貨款,之后拿他的貨款去賭博。”佘某哲說。
微信群里中介“配合”,輪番“洗腦”
近段時間以來,像朱先生這樣的受騙者陸續出現。家住深圳寶安區的江女士也是“買賣頭盔”騙局受害者之一。不同的是,江女士被拉入了一個“頭盔交流群”,群里的多名中介對她進行了輪番“洗腦”詐騙。
5月16日,江女士打開某購物平臺想要購買頭盔,發現頭盔價格已從幾十元上漲至上百元。“一下子漲得這么快?那不如趁此機會囤好貨。”于是,江女士便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誰有頭盔出售,請聯系我。”
“我一個朋友有頭盔出售,需要的話我將他的微信給你。”在江女士的朋友圈發出不久后,微信好友杜某聯系上了江女士,并將有“頭盔貨源”的好友陳某介紹給了江女士。陳某稱,要10萬個頭盔起訂才能發貨。考慮一番后,江女士決定購買10萬個。
5月17日,陳某把江女士拉入一個微信群中,群里都是一些賣頭盔的中介。進群后,幾個中介發了頭盔現貨視頻給江女士,江女士看后覺得可信度挺高,便以一個頭盔25.5元的價格訂了10萬個頭盔,先后將4.8萬元定金轉至中介提供的銀行卡號中。
然而,這次轉賬后,原本熱鬧的微信中介群突然變得冷清了起來,這讓江女士感到不安。到了約定的發貨時間,江女士依然沒收到發貨消息。直到5月21日,中介失聯,江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于是報警。
“貨百分之百是真的,我們做過很多生意……”“現在的貨就是誰給錢早就是誰的,貨主也不可能就我們一個客人”“打款了!快點”……
在“頭盔交流群”中,騙子都采取了相同的話術,向江女士保證貨源真實,并互相“配合”,多次催促交定金以保證能拿到貨。
“騙子也愛蹭熱點”
“騙子也愛蹭熱點。”深圳寶安警方介紹,“買賣頭盔”騙局套路與此前口罩、額溫槍等詐騙手段相似,騙子先是在朋友圈中發布貨源廣告刷屏,打著“今天不買,明天漲價”的口號引發市民的囤貨焦慮。緊接著,動輒以成千上萬個訂單起訂為條件,制造手頭貨源充足的假象,讓受害人轉賬。收到貨款后,騙子以各種理由推脫不發貨,待“騙無可騙”直接拉黑了事。
“面對市場變化,市民要保持理性清醒的頭腦,保有足夠耐心等待物價回穩,剛需購物時要謹記選擇正規的購物平臺操作購買。”警方提醒市民,“頭盔銷售有質量標準、物流要求等,不是簡單發幾個朋友圈就能當起廠家。”
與此同時,相關監管部門,如網監、公安、市場等部門在一體布置和打擊的前提下,也要針對這一相對集中和特殊的詐騙,切實履職盡責,提升服務水平,高度負起監管責任、超前安排相關監督工作,一旦出現相關商品或服務的熱點消費行情時,就要積極主動融入到相關的網絡熱點營銷等監管中,用超前的工作、極大的打擊力度和巨大的違規違法成本等,遏止“蹭熱點式”詐騙發生的可能。
(《工人日報》202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