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強
摘 要:擁有良好法治素養的人民是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大學生群體是依法治國主體中的一部分,大學生群體的法治素養影響著我國的法治化進程。高職院校數量占高等院校總數的一半以上,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持續擴大,在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中融入法治素養教育就成為一個新的時代課題。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課;法治素養;教育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對思政課改革創新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形勢與政策課作為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要思政課之一,承擔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功能。因此,如何創新教學方法,在形勢與政策課中融入法治素養教育,就成為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師急需研究的一個新課題。
一、形勢與政策課與大學生法治素養
(一)形勢與政策課的作用
形勢與政策課是一門理論武裝時效性、釋疑解惑針對性、教育引導綜合性均突出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該課程可以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新時代國內外形勢,使其深刻領會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面臨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可以在第一時間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是引導大學生準確理解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和陣地。因此,該課程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學生法治素養的價值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指出:“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里?!狈傻臋嗤醋悦癖姷膬刃膿碜o和真誠信仰。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所謂“奉”,就是尊奉和遵守。大學生尊法與遵法,無疑是一個“奉法者強”的良好示范,有利于推動法治成為“國家信仰”。大學生是未來社會法治的制定者和踐行者,他們的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社會法治氛圍和民眾對法治實踐的認同和尊重。培養大學生法治素養,一是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實際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毙蝿菖c政策課應積極融入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在大學生群體中開展法治宣傳和實踐教育,讓大學生掌握相關法治基礎知識,使其成為合格的法治公民。二是實踐馬克思主義法治價值。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汲取了德國古典哲學家的思想精華,創立了關于人性、人的本質、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是高校培養大學生法治素養的理論依據,也是法治價值的最終歸宿。而現代法治的核心價值在于用法律來規范社會和個體的行為,這樣既有利于保障社會層面的公平正義,又有利于保護個人層面的權利權益,從而實現社會和個體的和諧發展和進步。因此,以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為基礎,培養大學生法治素養是實踐馬克思主義法治價值的最終目的。
二、法治素養教育的相關范疇
(一)法治素養教育與道德品質教育的區別和聯系
法治素養教育與道德品質教育的區別。一是二者在產生條件上有區別。道德品質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法治素養是在道德品質形成后,隨著法律法規的出現而逐步養成的。馬克思主義認為,法律會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民眾思想道德的提升而逐漸取消,而道德品質將同人類一起進入社會發展最高階段——共產主義社會。二是二者在表現形式上有區別。法治通過法律條文來規定政府治理社會和規范民眾行為表現出來,而道德品質是民眾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按照法治要求和日常行為規范表現出來的道德修養。
法治素養教育與道德品質教育的聯系。道德品質教育主要內容是對民眾的思想、行為進行教育引導,提高民眾道德素質。法治素養教育主要是通過宣傳法治內在精神,進一步增強民眾主動按照法律法規的要求規范自己行為的意愿,切實讓民眾把守規矩當作社會生活中的第一需要,從而達到提高民眾規則意識的目的。
(二)法治素養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區別和聯系
法治素養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區別。法治素養教育是指通過對民眾的法治觀念和法律信仰進行宣傳和教育,培養民眾在法治國家建設進程中用法治來規范參與社會活動行為。法治素養教育注重對國家法治建設思想、方略的宣傳,包括對民眾的法治思想、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等基礎性教育。思政教育是指社會或社會群體對其成員開展政治立場、道德行為、思想理念的理論層面教育,使他們適應社會要求的實踐活動。思政教育及其成效,與民眾對社會、國家和個人層面的價值認同關系緊密,并且已經成為判斷現代國家價值體系和社會運行體系是否牢固、能否有效運轉的一個重要指標。
法治素養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聯系。一方面,思政教育是法治素養教育的前提。法治觀念是社會層面治理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對參與社會管理的民眾提供外在的行為規范;思政教育為社會民眾的法治素養教育提供內在的價值取向。思政教育是法治素養教育的前提,民眾只有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基礎上,才能增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認同,從而更好地學法、守法、用法。另一方面,法治素養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內容。在對民眾進行法治素養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加入思政教育內容,目的是在民眾的價值觀中培育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將民眾培養成社會主義法治觀念的踐行者和維護者,讓每一位民眾自覺受其教育引導和規范自身行為,維護法治的基本原則和內在精神在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中的地位。
三、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融入法治素養教育實踐教學實施路徑
(一)注重“第一課堂”教學,培養大學生法治素養
一方面,開展法治素養專題課堂教學。法治素養教育的主要場所是課堂法治理論教學。教師通過宣講法治理念、法律法規、法理知識等內容對大學生進行法治素養教育。因此,教師要運用互動探討教學方法。比如,設計一個刑事冤假錯案得以昭雪和民事案件得以糾正的交流專題,讓學生針對呼格吉勒圖案、聶樹斌案和張文中案,發表個人觀點和看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呼格吉勒圖、聶樹斌的刑事冤假錯案得以昭雪,張文中涉產權民事案件得以糾正的實例中,樹立對國家法治的堅定信心,以及將個人在遇到困難、維護權益等問題上找法用法靠法,轉變為個人的理性選擇和自覺行動。另一方面,開發融入法治元素的立體化教材。學校在專業教材內容的編寫上應主動對接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積極開發具有職業道德、法治素養和法治精神的教材。比如,開發依托數字媒體技術和存儲介質的立體化教材,教材在編寫時突出法治理想、法治價值、法治精神、法治原則等。通過融入AR、VR、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形成包括傳統教材和數字媒體教材的線上線下課程教材體系,提高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實現專業教育與法治教育完美結合的目的。
(二)利用“第二課堂”教學,培養大學生法治素養
第一,開展校內法治創新理論宣講實踐活動。形勢與政策課教師應結合學生特點和當前形勢,組織開展黨的法治創新理論宣講活動,從法治思維、法治理論、法治知識等角度進行宣講。輔導員等法治教育工作者應結合我國法治進程、法治建設思想和十八大以來的依法治國理念進行宣講,增強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在推進中國法治進程中取得佳績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依法執政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核心的認同。第二,開展校內學法、用法、懂法專題實踐活動。形勢與政策教師應積極開展大學生法治知識網絡大賽等專題活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法律知識、研究法治思想和培養法治素養的積極性,進一步弘揚憲法精神,普及法治知識和法治觀念。比如,教師組織開展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讓學生學習、宣傳網絡安全法,增強其網絡安全意識,確保校園網絡空間安全、健康、文明。
(三)開展“第三課堂”教學,培養大學生法治素養
一是開展法治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教學。學校要通過組織開展“法治我先行”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司法公正是一個國家繁榮穩定發展的基礎,讓學生深刻了解法治的意義。比如,組織大學生到法院近距離接觸司法,了解法院實行法治的手段及法庭訴訟的相關流程,使其對司法公正有更清晰的認識。二是開展法治社會實踐調查教學。司法公正是一個國家繁榮穩定發展的基礎,圍繞這個主題,學??梢越M織大學生深入社區、鄉村、企業等,開展“司法公正認知程度”專題調查活動。以調查問卷或口頭采訪的形式了解市民、農民、工人對司法公正的認知程度,然后形成調研報告,分析市民、農民、工人對于司法公正貫徹落實的要求,讓大學生認識到我國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司法腐敗、審判效率不高等問題,實現學生了解社情民意、把握時代特征、回應社會關切,在實踐中增強對國家關于法治的重大方針政策的理解、宣傳和闡釋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安寧.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研究[J].教育探索,2011,(11).
[2]李故新.新形勢下高?!靶蝿菖c政策”課實踐教學途徑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5,(27).
[3]吳玉軍.凝魂聚氣的戰略舉措——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時事報告(大學生版),2011,(1).
[4]楊業華.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N].光明日報,2014-01-15.
[5]王松苗.法治建設,為改革開放護航[N].人民日報,2018-12-12.
責編: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