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夏子

在中世紀的歐洲,女人可以擁有、繼承、買賣和給予他人土地,名下財產也受到一定程度的保護,但這并不意味著她們可以安享一生。結婚要嫁妝
在中世紀的歐洲,女子15歲成年,但貴族階層普遍早婚,很多姑娘12歲左右就結婚了。
有的姑娘才幾歲就被定下婚約,然后和同樣年幼的未婚夫培養感情。
一個貴族女孩的人生有兩個選擇,要么帶著嫁妝嫁人,要么待在修道院里。個別老爸堅決不讓女兒嫁人,原因之一就是舍不得安排嫁妝,比如“歐洲之父”查理大帝、維多利亞女王的爺爺喬治三世。還有一些姑娘,因為監護人想要霸占其財產,就把她們關在修道院里。
公主不結婚還可以在宮內談戀愛,但貴族女孩不行,一般都是在修道院里度過余生,修女是她們唯一的職業選項。
把女兒送去當修女不僅可免去一大筆嫁妝,還能讓她失去土地繼承權,但當修女的流程也挺燒錢。
《中世紀人》中說,只有貴族女孩才有資格進修道院,其家人要支付200英鎊的入院費,并準備好她的道服、家具。到宣誓年齡后,她要在正式成為修女當天宴請所有修女和朋友,各種打點的錢也要到位。成為修女后過起集體生活,平時參與勞動、閱讀、唱歌、祈禱等。
如果一個貴族女孩嫁出去了,她的財產也會被丈夫接手。丈夫可以隨意處理她的土地;沒有丈夫的陪同,她不能單獨外出;沒有丈夫的允許,她不能到法院申訴。同時,丈夫三分之一的產業將成為妻子的合法贈產,如果夫家在移交時拖拖拉拉,妻子可以去王室法院起訴。
守寡要交稅
在中世紀的歐洲,沒有“離婚”這個選項,但大家很會變通,想到讓婚姻不合法的方法。
根據“具有親緣關系不能結婚”的禁條,想離婚的人紛紛搬出夫妻雙方的親緣關系,哪怕丈夫的某個親戚和妻子的某個親戚結婚,形成夫妻雙方名義上的遠親關系,也算違反禁令,以此作為廢除婚姻的理由。至于怎么判,就看教會的了。想想以前歐洲皇室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親緣關系,這個禁條應該就是專為“離婚”而設的吧?
婚姻問題這么累人,那么當寡婦又是怎樣的呢?寡婦的監護權歸上級封建主所有。英格蘭國王可以操控直屬封臣的未亡人(如公爵夫人什么的),強行要求她們嫁給他指定的人,如果她拒絕,就得給國王交一筆錢。
1185年,亨利二世曾列出一份領地內所有寡婦和繼承人的清單,除了人物基本信息,還包括他們的財產明細,大到土地、牲畜、租金收入,小到農具。
但在1215年,英國國王被迫簽署《大憲章》,王權受到限制,關于寡婦的規定也被修改。簡單來說:丈夫去世后,妻子不用交稅,可以直接拿到嫁妝和應得的遺產;上級封建主不能強迫寡婦改嫁,但寡婦如果想再婚還是得獲得監護人的同意(要掏錢)。
所以在中世紀的歐洲,貴族婦女看似尊貴,但其風光僅限于城堡內部和社交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