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巧云 朱劍冰

6月4日,中央文明辦公布了2019年度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測評結果。金華市以96.96分的總成績,位列全國113個地級提名城市第一。
這是金華市連續第二年登上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年度測評榜首。
不俗佳績,凝聚了金華市干部群眾的數年心血,《金華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規定》等“文明立法三部曲”更是功不可沒。而說起這部法規,一個關于“等”字的故事又不可不提。
一個字與一部法
2018年12月19日,金華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錢靜清楚記得這個日子。
《金華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規定(草案)》,作為金華市取得立法權后,首部由該市人大自主起草的實體地方性法規,在經過前后10多輪次的修改,正是在那一天,正式提交金華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二審。
經過前期調查研究、初審,與會常委會組成人員已對草案內容了然于胸,可仍斟字酌句挑出了不少“刺”。比如,關于廣告設施設置規劃的條款,有常委會組成人員對有關規劃部門的表述提出疑問,認為機構改革后規劃部門機構設置可能變更,相關表述是否適用機構改革后的新情況。對此,市人大法制委研究決定采納該意見,將“規劃等有關部門”修改為“規劃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
“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個‘等字。”說起當時的審議情況,錢靜至今仍記憶猶新。
提交審議的《金華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規定(草案)》第十八條第二項規定:向花壇、綠化帶、窨井掃入或者傾倒垃圾等廢棄物的,處二百元以下的罰款。
“除了‘花壇、綠化帶、窨井之外,掃入其他不適宜的地方,是否也應當加以處罰?”法規審議時,一位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應該在“花壇、綠化帶、窨井”后加一個“等”字。聽完他的發言,與會的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也紛紛表示贊同。
當天晚上,金華市人大法制委召開全體會議研究該法規草案審議情況,其中對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的關于“等”字的意見,大部分委員表示認同。他們認為,加一個“等”字,作為等外等,有利于給執法實際留下空間。
“加一個‘等字,又會‘等進哪些問題?”在著手研究草案修改時,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的工作人員再次核對了相關上位法。結果發現,如果增加了這個“等”字,可能會與相關法律法規出現沖突的情況。比如,向水體、河道、航道傾倒垃圾,應該適用水法、環保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河道管理條例》《浙江省航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為此,他們一致認為:這個“等”字,不能加!
第二天上午,市人大法制委再次根據法工委的意見,向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作出報告,并詳細闡述了理由。最終,主任會議明確:這個“等”字,不能加。
“看似對一個‘等字的較真,可這正是我們對‘精細立法和‘依法立法的堅持。”錢靜如是說。
一部法與一座城
2014年,金華市正式啟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2015年,金華市成為全省首批開始行使地方立法權的設區市。
“良法善治,關鍵要圍繞中心工作,緊扣改革發展實際需要。”獲得立法權后,時任金華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錦朝明確提出了立法方向。
2017年底,《金華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規定》正式被列入2018年度一類立法計劃。
“條款不在多,在于精、管用,需要幾條立幾條。”金華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法制委主任委員周劍敏說,立這部法最關鍵、最難的就是厘清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中,哪些是薄弱環節,哪些可以通過立法來破解、推動,哪些是上位法已有規定但執法不到位的,哪些是上位法缺失需要本次立法補充的。
為了厘清這些,整整10個月時間,金華市人大法制委先后組織召開座談會18個,組織500余人次開展市容環境、城市文明大調研,還聯合市文明辦向社會公開征集“十大不文明行為”,共收集問題387個。
在對所有調研情況進行匯總、梳理、歸類、論證的基礎上,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著手起草了《金華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規定(草案)》草擬稿。
立法調研時,有群眾提出了大件垃圾無法處置的問題,而上位法對此也并未作出明確規定。為此,該規定(草案)提出,“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大件垃圾收集處置機制,確定并公布大件垃圾的收集地點和方式”。
“將室內、門前或者責任區內的垃圾掃入道路或者他人責任區”的問題,也是立法調研時群眾反映較多的問題之一,為此該規定草案也將其列為禁止行為之一。同時,還提出實行城市道路的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路(街)長制,通過建立多部門協調聯動機制,破解多頂“帽子”管不住一條路的問題。
經過一年時間的精打細磨,《金華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規定》于2018年12月20日經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經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后,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該規定全文共26條,創設性立法近10條,其中關于路街(長)制、大件垃圾處置的規定,還填補了全國范圍內相關規定的空白。
為形成地方立法合力,在制定《金華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規定》時,金華市人大又同步啟動了《金華市養犬管理規定》《金華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立法程序,并于兩年內先后表決通過、批準施行。
“三部地方性法規有機融合,又互為補充,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提供了堅強的法制保障。”金華市人大法制委委員陳雄武說,隨著三部法規的先后實施,金華市的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明顯改善。
位于金東區東興路的戴店夜市,是金華城區人氣很旺的夜宵一條街,可其噪音污染、油煙污染、違章搭建,以及占道清洗餐廚用具后留下的一地污水,曾讓戴店社區的居民不堪其擾。金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多次組織有關部門聯合執法,仍是治標不治本。
《金華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規定》《金華市文明促進條例》實施后,為徹底解決戴店夜市環境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撐。金東區綜合行政執法局聯合東孝街道辦事處馬上啟動了戴店夜市提檔升級改造工程,已于今年5月完工。改造后的戴店夜市,白墻黑瓦的仿古外立面,搭配著木質大門,室內裝修也是古色古香,還安裝了強吸力的高效油煙凈化器,不僅成了很多市民前往“打卡”的“網紅點”,還為金東特色夜市改造提供了范本。
《金華市養犬管理規定》于2018年12月31日實施后,金華市累計排摸登記犬只23.1萬只,養犬實現“戶籍化”管理;累計收容各類無證犬、流浪犬5.19萬只,收容數量全省第一;立案查處不文明養犬行為4.52萬件,查處數量全省第一。與此同時,金華市的養犬擾民投訴量持續下降,有關部門共接到養犬擾民投訴舉報1209起,涉及犬只咬人傷人案件數257起,分別為立法前的23%和19%,為全省最低。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這場大考中,金華市人大的“文明立法三部曲”形成合力,產生了“1+1+1>3”的疊加效應,使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從常態化邁向法治化軌道,并創造了連續兩年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年度測評地級提名城市第一名的奇跡。
下一步, 金華市人大常委會還將通過視察、調研、立法評估、執法檢查等形式,進一步促進“文明立法三部曲”落地,為金華市文明城市創建保駕護航,為建設“重要窗口”貢獻更多金華地方立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