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純


2020年5月28日15時08分,這一刻注定載入史冊。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我國正式進入“民法典時代”。這是一部什么樣的法典?為什么說它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它對推進依法治國有什么重大意義?讓我們一起走進“民法典時代”,尋找答案!
以人為本的民法典
民法典,民字當頭。
在其編纂過程中,先后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意見,累計收到4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可謂是一部“匯集眾智”的法典。從民法典的字里行間,讀到的是“人民至上”的立法初心,感受到的是“以人為本”的為民情懷。這里,處處烙刻著“公民權利”的印記:
在總則編中,法律開宗明義保護胎兒權利,明確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在物權編中,新增居住權制度,讓弱者有其居,更明確住宅70年自動續期,讓有恒產者有恒心;在合同編中,禁止高利放貸,借款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
“立法要有人民性,這是立法的指導思想。”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看來,我國民法典每一條都是圍繞著承認和保護民事權利、指引主體如何行使權利展開的。此外,民法典針對現行民事法律中對人民權利的不必要限制性規定都作出修改,充分體現了“最大程度保護人民權利”這一宗旨。
比如,在傳統民法和此前的民法學說中,都是用民法是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表達,而民法典中,首次把“人身關系”置于“財產關系”之前。孫憲忠分析認為,這一微調突出了我國立法者對于人身權利特別的重視。
值得一提的是,民法典將人格權獨立成編,強化了對人格的全面保護,成為民法典編纂中最大的創新和亮點之一,是世界民法典的首創。
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典編纂項目領導小組副組長王利明指出,人格權獨立成編不僅彌補了傳統大陸法系“重物輕人”的體系缺陷,還從根本上滿足了新時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強化了對人格尊嚴的維護,回應了人格權保護在網絡信息時代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解決了實踐中的諸多新情況、新問題。
隨著互聯網、高科技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保護個人信息、更有力地保護個人隱私權等呼聲高漲。實際上,我國198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通則中沒有“隱私權”的概念,甚至全文未提及“隱私”二字。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條雖將“隱私權”納入民事主體(自然人)人格權的范疇,但未作進一步規定。而此次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條原文保留了該條款,并在下文多達11次提及“隱私權”或“隱私”,可謂濃墨重彩。
孫憲忠表示,隱私權在第六章中只有一個條文,但后面關于“信息”的規定里也有所涉及。例如騷擾電話短信等,可能會損害別人私密生活的安寧以及侵犯別人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和私密信息。這些關于隱私的條文為隱私保護提供了強大的法律支持,這些條文數量多,規定也更詳細,與以前法律相比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馬一德特別提到,民法典將“生活安寧”納入其中加以保護,更是對隱私的周全保護。
此外,此次民法典還規定了個人信息的收集、處理原則以及信息控制者的特定義務,對刑事法律難以調整的行為加以規制,為權利人提供了尋求民事救濟的基礎。尤其是,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條堪稱一大亮點,將在我國肆虐多年的廣告電話、垃圾郵件、賓館偷拍、泄露個人信息等不法行為一網打盡。
此外,人格權編還劃定醫學研究倫理“紅線”、明確性騷擾責任主體等。可以說,該編是最具時代感的亮點工程,也為世界人權保護貢獻中國方案。
經濟活動的民法典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很多代表委員與民法學學者的觀點不謀而合:民法典的頒布將為我們的民商事活動提供更為準確的行為規則和基本遵循。這話從何說起呢?
社會主義經濟市場的本質是法治經濟。“經濟活動是民事活動一部分。”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陳明國介紹,我國民法采用民商事合一的形式,把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準則用民法固定下來,世界大多數國家也是如此。
“相比于過去分散的民事法律體系,此次編纂而成的民法典對主體制度、物權制度和合同制度作出系統規定,為市場經濟運轉設立了市場準入、財產權屬與利用、市場交易規則等,使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法。”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申衛星指出。
為了體現市場經濟發展的權益和自由,此次民法典確認了各類民事主體參與市場經濟所享有的財產權、債權、知識產權等一系列權利,民事主體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權利,不受干涉。
其中,在民法典總則編,通過法律行為制度確立了私法自治的基本原則,為各類民事行為自由提供了廣泛的空間;在民法典物權編,通過規定自物權和他物權,確立了市場交易中的產權界定和利用的基本規則;民法典合同編明確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發展集體經濟不再束手束腳。”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黨支部書記裴春亮說,“以前村里不能自行管理村委會資金資產,甚至村委會的公章都要由鄉政府統一管理。加之村委會不能和其他人簽訂合同,錯失了不少發展機遇。”
民法典總則部分,確立了村委會的民事主體地位,民法典草案第一百零一條也明確:“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民法典還專設“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一節,明確二者的身份界定及債務劃分。
“村民和民事活動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有了法律保護,我們可以更好地帶領村民參與民事活動,發展村集體經濟,以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振興。”裴春亮表示。
此外,對于民法典物權編首次明確“平等保護私人物權”,有代表委員表示,保護私權是民法典的一個重心,對擴大民間投資、鼓勵外商投資有現實意義。
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維護,同時也需要通過創新的制度提升效率和挖掘潛力。民法典創設了個體工商戶法人制度,為各類主體設立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創造了條件,民法典還通過大量的典型合同為民商事交易提供了行為指南。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律師協會副會長馮帆提到:“此次民法典詳細羅列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具體規則。在1260條的民法典中,合同編就有526條,是各分編中條數最多的。這些規定對于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民法典在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法律制度、優化營商環境的提升方面,作出了不少制度革新。
例如,完善了所有權保留、融資租賃、借款合同等重要的市場交易工具以及保障債權實現的第三人代為履行、債的保全及保證制度,同時也新增了合伙協議等有助于開展共同事業、合作創新創業的新的典型合同。
可以說,民法典不僅是“生活的百科全書”,更是一部富民強國之法。
統一裁判的民法典
某人網購了一臺質量不合格的熱水器,因漏電致其受傷,審理這個案子時,該適用哪部法律?過去,我國民法采取的是分散立法,擺在法官面前的有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還有相關司法解釋、行政法規。各民事單行法制定時間不一、反映時代背景不同,有時會有沖突。在審判實踐中,容易導致“同案不同判、同法不同判”現象。
現在,這個問題迎刃而解。民法典對現行民事單行法進行系統、全面整合,使其形成內容協調一致、結構嚴謹科學的完整體系。
民法典的出臺,為執法和司法提供基本遵循。王利明指出,民法典確立了解決民事糾紛的基本規則,促使法律資訊集中,方便找法,統一裁判依據;作為整合私法制度的統一體,民法典統一了民事審判的私法規則,能夠最大限度限制法官的恣意裁判,為法官正確解決民事糾紛提供基本準則。
在具體的司法實踐方面,例如備受關注的“高空墜物”現象在民法典出臺后便有法可依。此前,高空拋物事件的受害者,往往因找不到拋物人而難以維權。根據之前施行的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規定,對于找不到拋物人的情形,全樓業主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對此,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副庭長丁宇翔在中國法學會高空拋物墜物法治工作座談會上表示,絕大多數被告既無過錯,也沒有實施任何行為,但卻被判決承擔責任。于是,很多自覺無辜的被告都非常抵制判決,也不會主動履行判決,社會效果不好。
此次,民法典在侵權責任編中專門規定了高空拋物致人損害責任規則,新增了“建筑物使用人在賠償后可追償”的條款,強化了有關機關在查找行為人方面的職責,并通過安全保障義務的適用判定物業服務企業的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剛頒布的民法典吸收了司法解釋和司法實踐中的諸多法律規則,增加創制了多項新規則。與此同時,民法典為權利提供救濟。
如在物權編中明確“耕地可以抵押”。在合同編中,健全了合同效力制度,強化債權人保護規則,新增保理合同等典型合同等。在侵權責任編中,確立了“自甘風險”原則,確立了侵犯知識產權的懲罰性賠償制度等。
民法典當中的民事法律規范既是行為規范,也是裁判規范。在民事法官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可裁判性,不僅有利于法官適用法律判明是非、解決紛爭,還規范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增強民事裁判的公信力。
中國特色的民法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種法治形態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每一條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種政治立場。”法學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沒有離開意識形態指導、純粹為編纂民法典而編纂的民法典。
我國的民法典具有社會主義本質屬性,它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編纂的,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保護人民的理念貫穿始終,彰顯出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民法典總則編第一條開宗明義,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中國建設。
民法典的編纂承擔著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弘揚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的重要使命。民法典的一個鮮明特色,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比如合同編充分體現契約自由、誠實守信;物權編強調對產權的平等保護;侵權責任編兼顧多元價值平衡;人格權編堅持以人為本……這些制度設計從不同層面回應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
在備受關注的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更是寫入“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等條文,這些規定的背后正是中國深厚的家文化。
民法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內容。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王軼指出,我國此次編纂的民法典,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對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和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偉大的時代孕育偉大的法典。編纂民法典,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對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節點上,這樣一部符合中國國情、體現時代特色、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的出臺,恰逢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