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文靜


如何做好基層共商治理的“大文章”?杭州市余杭區人大常委會以街道專題議事制度建設為突破口,著力搭好居民議事會議成員作用發揮新平臺,暢通街道民意訴求表達新渠道,走出了人大助推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徑。本刊特邀余杭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結合實際工作談經驗、聊感想,并對做好基層治理工作提出意見建議。
專題議事解難題
□為貫徹落實《浙江省街道人大工作條例》和余杭區委《關于全面推行街道居民議事會議制度的實施意見》(區委〔2018〕62號)的要求,你們在街道居民議事制度框架下建立并完善了專題議事制度,什么是街道專題議事制度?
■街道專題議事制度是由街道居民議事會議成員圍繞街道重大事項執行或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按照一定規則程序開展民主協商議事,在街道居民議事會議閉會期間履行其代言、建言、監督等責任,發揮其傾聽民意、反映訴求、疏導情緒等作用,助力基層社會共商治理方式的健全與完善。
□專題議事“誰來議”“議什么”?
■首先是建組織,做到議事有保障。分為兩種實踐形式,一種是專門成立街道專題議事委員會,在街道居民議事會議制度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工作,成員一般由9—11人組成;一種由人大街道工委牽頭,議事成員名單根據議題需要,在居民議事會議成員中醞釀產生,并報街道居民議事會議制度工作領導小組同意后確定。
其次是定原則,做到議事有范圍。確定街道專題議事范圍為“議街不議區”“議實不議虛”“議近不議遠”和“議小不議大”,即主要議屬于街道辦事處職權范圍內且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的民生問題。重點從切口小、關聯廣,且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議題著手,充分體現專題議事的精準性、有效性,不斷煥發專題議事制度的生命力。
再次是廣收集,做到議事有內容。議題主要有三處來源:一是街道黨工委交辦的議題;二是通過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家、站、點)接待選民群眾、網上代表聯絡站、日常走訪選民群眾、區長(街道辦事處主任)公開電話等渠道收集的社情民意;三是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與街道社會綜治中心信息互動收集的議題;四是區人大常委會交辦清單中的議題。每次組織開展專題議事之前,人大街道工委要通過組織居民議事會議成員實地調研、走訪和收集有關情況,會同街道辦事處及相關職能部門,初選議題1—3個,報請街道居民議事會議制度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確定。
□專題議事“怎么議”?
■明要求,做到議事有規范。專題議事每年至少召開三次,一般在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開展,并鼓勵形式多種多樣、因地制宜的會議形式。會議規定應有三分之二以上議事人員到會方可召開,會議召開前提前發布公告。會議明確邀請街道相關分管領導和科辦負責人參加,介紹議題相關工作情況或現場回答相關問題。會議召開期間可以組織議事人員作主題發言,也可組織議事人員進行詢問。議事議題如果涉及議事人員本人或者其親屬以及存在其他需要回避情形的應當回避。
□議事結果如何運用?
■盯落實,做到議事有效果。把握“議事不決事”的議事原則,議事活動結束后,形成會議紀要,印發街道居民議事會議制度工作領導小組、議事人員以及街道相關分管領導和科辦負責人。會議紀要明確街道辦事處應在一個月內將處理意見報專題議事委員會或人大街道工委。居民議事會議制度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組織議事成員對尚未解決的意見建議開展督辦,促進形成專題議事閉環。專題議事的意見建議處理落實情況,在每年年終的居民議事會議上由居民議事會議成員進行測評,測評結果納入街道的爭先創優和年度考核。
專題議事出成效
□街道議事制度成效如何?對助推基層治理起到了哪些作用?
■專題議事立足街道民主議政機制建設,以民主參與的方式推動善治,提升了街道居民議政實效,同時,進一步充實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基層治理楓橋經驗的新實踐。
讓“面對面議事”成為常態,打破雙方信息的“不對稱”。專題議事完善了居民議事會議成員履職方式和活動機制,加強了居民議事會議成員與群眾的聯系,議事前走訪傾聽民聲、掌握關切,議事中代言反映民意、回應關切。在專題議事會議上與街道辦事處及相關職能科室一起探討解決關切的方式方法,推動群眾中顯性和隱性的矛盾以及街道工作中的問題和不足一一展現,面對面溝通協商有效消除誤解,達成理解或解決,實現溝通渠道的暢通。
讓“群眾有序參與”成為常態,提供解決問題的“金鑰匙”。“大事、小事、突發事事事都議,順風、順水、順民意事事皆順”,這是一位居民議事會議成員對制度成效的形象概括。專題議事為居民議事會議成員和街道辦事處之間搭建了公平、集中的對話平臺,讓群眾對街道的各項工作從以往的旁觀者轉變成為參與者,促成群眾參與社會共治大格局,推動實現“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同時也推動了街道決策機制的民主化,專題議事內容反映出政府工作在基層落實的“短板”,議事結果凝聚著群眾的智慧,是民意分析的第一手資料,也是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的民情檔案。
讓“問題解決在街道”成為常態,實現基層治理的“小目標”。齊參與、共管理、同促進的專題議事,得到街道黨工委的高度重視,街道黨工委書記經常列席會議,現場回應群眾的現實期待,共同協商解決意見建議,變矛盾“中轉站”為問題“終點站”,切實增強基層民主治理的實戰能力。
讓“街道民主議事”成為常態,發揮基層人大“獨特優勢”。專題議事健全了街道居民議事會議制度的層級架構,為街道人大建設和作用發揮提供了新的支點,推動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基層民主治理的有機融合。余杭區人大要求各人大街道工委定期組織開展專題議事,精準捕捉群眾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及時列入議事議程,把矛盾糾紛有效防范在源頭、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目前全區各街道的專題議事已經協商解決各類問題50個。
□能給我們舉例講講嗎?
■比如,閑林街道民豐代表聯絡站召開的“提速民豐村村莊整治提升工程建設”專題議事,在“現場提問——解答回應——討論協商”鏈式環節中消除了議事人員、街道辦事處雙方在農戶參保、征遷、土地流轉等問題上的誤解,最終形成一攬子解決方案。又如,五常街道洪園代表聯絡點開展的關于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問題的專題議事,推動將投放點位環境提升、監控設備安裝列為重點內容,并協商確定了投放點位,為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決策提供了參考,點位投入使用后,無一起投訴。
推動專題議事制度全覆蓋
□專題議事制度“接地氣”,方便百姓反映問題,又能切實解決問題,區人大常委會如何將這項制度推廣開來?
■我們采用“試點先行、逐步覆蓋、創新創優”的工作方式在全區各街道推行專題議事制度落地。
“踩點+自薦”定試點。每季度定期赴14個街道開展調研活動,聽取各人大街道工委居民議事會議制度開展情況,了解居民議事會議成員閉會期間活動安排,關注居民議事會議成員履職實效,指導探索專題議事制度。各人大街道工委也紛紛因地制宜開展涼亭議事、圓桌議事、座談議事、網上議事等形式豐富的議事活動。人大臨平街道工委以臨平老城區有機更新為契機,結合口袋公園建設,在居民較為集中的區域建立公園議事亭,形成獨具特色的居民“議事廳+議事亭”平臺,并優先制定《居民議事會議成員專題議事工作制度》,為其他人大街道工委提供了實踐經驗。
“培訓+考核”全覆蓋。組織14個人大街道工委全體工作人員參加全省街道人大工作培訓班,以專題議事制度為主題召開全區街道人大工作例會,推動人大街道工委圍繞專題議事制度機制等開展廣泛深入討論,進一步回答“誰來議、議什么、怎么議”以及議事結果運用等問題,并要求街道專題議事制度全覆蓋的基礎上加強規范化建設。制定鎮街人大工作考核細則,明確專題議事考核事項,提高專題議事考核分數,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
“公轉+自轉”創特色。各人大街道工委結合“一街一品”創建,形成多個專題議事特色機制。比如,人大東湖街道工委建立了居民議事會議成員建議辦理專項備用金制度,在街道總預備資金中設立不低于200萬元的專項資金,為專題議事建議及時解決提供資金保障;人大喬司街道工委開展“五步”議事法(現場踏看精準“出卷”、涼亭共議代表“助答”、專題研究限時“答卷”、跟蹤問效隨時“抽卷”、專項報告組織“閱卷”)拉緊專題議事工作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