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高校體育訓練中傷害防護工作的價值和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了一系列高校體育訓練中傷害防護策略,如優化教學方法、重視課前拉伸活動、定期養護訓練設備等,以便突破傳統教學思想束縛,對以往落后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也希望對以后體育訓練傷害防護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訓練 ?安全措施 ?傷害防護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4(c)-0147-02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of injury protec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raining, and gives a series of injury protection strategi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optimizing teaching methods, paying attention to pre-class stretching activities, regularly maintaining training equipment, etc.,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ideas, innovate the backward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past,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I also hop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sports training injury protection work.
Key Words: Physical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afety measures; Injury protection
在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通過訓練,學生可以掌握個人的專業運動技能,使他們在大學專業課程的壓力下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有目的地培養適量的鍛煉習慣和運動技能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的身心狀態有著深遠的影響。
1 ?高校體育訓練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受資金和場地空間限制,在場地建設和器材配置維護上并不能面面俱到,很有可能引發教學事故[1]。近年來,高校擴招,教師團隊的建設跟不上學生基數增長,一名體育教師需要對數百名學生設計訓練計劃,因此教師無法詳細了解每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和體育基礎。此外,現階段,相關體制不健全,學生對傷害防護方面的意識略有不足,導致教學活動中容易出現事故[2]。
2 ?高校體育訓練中的傷害防護策略
2.1 科學配置和養護訓練器材與場地
2.1.1 專業運動器材與訓練傷害防護裝備
各高校辦學條件不同,體育訓練設施、運動器材和體能測試儀的配置水平因地制宜,學校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對體育器材本身的質量和設施安全標準提高要求,保障高校師生在進行體育訓練時的安全[3]。
2.1.2 為體育教研組配置現代化監測裝備
目前市場上有許多先進的儀器設備,能夠精準地檢測人體機能和運動前后各項指標變化,有條件的高校應為體育教研組配備檢查裝備,為教師檢測學生身體健康狀況提供科學的保障,防止傷害發生。
2.2 掌握學生身體素質和健康情況
2.2.1 征求專業科研與醫療機構建議
近年來,高校學生身體機能差異越來越明顯,因隱性問題導致的訓練傷害事件較多,高校管理人員應在訓練前尋求專業機構的意見,與從事運動傷害預防的專業醫療機構合作,請專業人員給學生進行知識普及。
比如:某高校在開課前邀請運動科學專業科研機構的工作人員組織講座,運用先進的運動科學知識喚起高校師生的運動傷害防護意識,幫助學生掌握了一定防護技巧,也給教師提供專業的運動訓練指導意見。
2.2.2 用脈率指標檢驗體育課教學效果
基礎脈搏是人體各項機能的直接反應,身體情況越好,基礎脈搏數越低,教師可以向學生普及脈搏知識,避免反射性心率加快影響測量結果產生誤差,同時測試要選在學期開始時,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問題,隨之改進教學計劃。
比如:某高校體育教師在每學期開始時,要求學生在早晨起床前測量脈搏跳動次數并報給教師,通過1周的反復測量掌握學生基礎脈搏。隨后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一旦發現學生脈搏發生異常,應該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引導學生補充營養,幫助學生將身體機能恢復正常。
2.3 注重運動科學知識普及
2.3.1 組織教師參與專業知識的學習
目前信息化教學資源豐富,高校可以安排教師利用互聯網參與網絡體育運動科學相關專業的培訓。通過考核教師學習成果進行獎懲,以此鼓勵教師主動提升自己,進而可降低高校體育運動中發生運動傷害的概率。
比如:某高校每月組織體育教師進行學習心得交流會,對成績好的教師給予獎金,不僅鼓勵教師繼續努力,也有利于調動其他教師的積極性。
2.3.2 為學生普及相關知識
高校學生往往不能識別身體受損的信號,教師應在理論教學中引導學生認識到規范動作的重要性,有效避免盲目運動。此外,還可以講解運動傷害防護知識,幫助學生降低運動受傷可能性。
2.4 建立健全防傷害措施制度
高校應在要求教師教學成果的同時提高責任感,在進行體育訓練等全程將安全放在首位。如:某體育教師在上課時全程監管,避免學生打鬧,嚴肅課堂紀律,對做出危險動作的學生提出批評,經常模擬骨折、扭傷等事故,使學生能掌握一些基本情況解決能力。在課前進行準備運動是必要的,能幫助學生把身體快速調整到適合運動的狀態,減少傷害發生幾率。
3 ?結語
總之,目前社會對高校體育訓練的關注度越來越強,教師要在訓練時落實行之有效的傷害防護措施,保障學生安全的同時,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真正對發展國家體育事業起推動作用。在課前進行準備運動是必要的,能幫助學生把身體快速調整到適合運動的狀態,減少傷害發生幾率。
參考文獻
[1] 鐘麗.高校體育訓練中的傷害防護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8):6-7.
[2] 張京杭.高校體育訓練中的防傷害策略探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1):161,163.
[3] 洪啟煥.高校體育訓練中的防傷害策略分析[J].韶關學院學報,2018,39(3):93.
①作者簡介:胡寶萍(1968,11—),女,漢族,浙江諸暨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