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志紅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不斷發展,中小企業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信用低等原因導致其融資困難。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的新業務,其在授信等環節不同于傳統業務,產生特有的風險,把握失控會使銀行逾期收益受到損失,把握得當會給商業銀行帶來收益。本文從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入手,分析商業銀行開展業務如何對風險定量分析,做好風險防控。
關鍵詞:商業銀行 供應鏈金融 風險管控
目前全球經濟競爭模式轉變為供應鏈競爭,隨著產業結構升級、產品分工趨細,改變了傳統單個企業分工生產的組織體系,新的生產組織體系包括核心企業主導上下游企業,微觀企業競爭轉向核心企業主導供應鏈競爭,企業聯盟成為主導管理模式,競爭的關鍵是實現鏈條生產交易成本最小化。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商業銀行推出供應鏈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發展已有多年歷史,目前商業銀行開展業務大多僅認識到此業務對銀行效益的提高作用,使國內商業銀行對供應鏈核心企業進行更大授信,如果企業利用10家銀行進行類似授信,將核心企業信用擴大,商業銀行能否應對信用增長風險?信息采集與共享發展不完善,銀行如何應對信用風險?本文結合供應鏈金融業務操作中的問題,對商業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控制進行研究。
一、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理論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網絡技術不斷發展,制造業生產率得到大幅提高,為使產品成本降低,管理者開始從企業內部生產轉移到生命周期供應鏈系統,逐漸演變為供應鏈,目前對供應鏈定義有不同理解。供應鏈主要指圍繞核心企業,通過信息量資金流控制,從生產到銷售過程,將供應商,分銷商到用戶連成功能網鏈結構。鏈條包括顧客、批發商、零部件供應商等經濟活動主體。供應鏈管理是集成管理思想,是企業通過改善上下游供應鏈關系獲得企業競爭優勢[1]。
供應鏈金融是商業銀行與核心企業聯系并提供靈活的金融產品的融資模式,供應鏈中競爭力強的企業為核心企業,核心企業憑借強勢地位在交貨期限等交易條件對處于劣勢地位的企業提出苛刻條件,下游企業信用度低,難以達到商業銀行融資門檻,導致資金鏈緊張。供應鏈金融特點是尋找供應鏈處于核心地位的企業,為供應鏈劣勢地位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將銀行信用與采購等行為相結合,提高企業的商業信用。在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下,銀行資金提供給小企業可以促進上游供應商增強接收訂單能力,激活供應鏈運轉,提高供應鏈整體競爭力。
深圳發展銀行是國內首家推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商業銀行,供應鏈中核心企業是1+N模式中的1。2005年深發銀行提出面向貿易融資,發展供應金融服務業務。隨著外資銀行在華開展業務,傳統貿易融資漸長,銀行加入供應鏈金融市場競爭。各大商業銀行隨即推出供應鏈金融相關業務,中行在2007年推出融貨達、融信達等產品,交行針對經銷商推出保兌倉、動產質押,針對終端用戶提供法人按揭、應收租金保理等業務。建行推出訂單融資、倉單融資、法人賬戶透支等。推出數十種供應鏈金融產品,推出的供應鏈融資根據擔保模式分為應收賬模式、預付賬模式。
二、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
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是指銀行對企業融資中,金融產品收益與預期發生偏差遭受的風險損失。很多風險因素影響供應鏈金融的運作,商業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主要包括政策風險、操作風險。
國家改變經濟政策對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如籌投資等管理增加了供應鏈經營風險。國家通過出臺政策調整產業結構,鼓勵企業投資者加大產業投資,一些產業被限制,產業供應鏈企業投資面臨風險,國家法律修訂等具有不確定性。我國實施《物權法》對動產擔保做出制度安排,其對商業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具有重大意義,在商業銀行業務中面臨較大法律風險。企業信用缺失表現為融資信用不足,很多企業信用意識淡薄,影響了企業信用形象。由于宏觀經濟因素影響,導致企業償還能力變化,使得信用風險增大[2]。
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是為客戶供應鏈提供多元化服務,商業銀行要根據客戶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融資企業不同管理部門關注重點不同。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心和融資企業資金管理部門希望保證資金安全,要求銀行提供靈活服務,但這樣會加大銀行業務操作風險。銀行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通過物流封閉控制,但會使銀行風險管理鏈條增加,導致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原因包括人為因素、外部事件因素。
我國供應鏈發展不完善,處于供應鏈節點的企業獨立經營管理,供應鏈是未簽訂協議的企業聯盟,隨著供應鏈規模擴大,供應鏈發生錯誤信息幾率增多,信息傳遞延誤使得上下游企業溝通不充分,雙方生產產品等方面理解不同產生風險,為商業銀行傳遞信息出現偏差,影響銀行方面判斷。
三、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防控措施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包括風險分散、風險規避、風險補償等。可根據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提出控制策略。傳統金融服務是針對市場原料生產者等獨立企業,風險控制是針對企業進行信用評級,屬于基于財務報表的單體授信。供應鏈金融業務從供應鏈角度開展綜合授信,銀行信用風險控制對企業風險管理轉變為供應鏈風險管理,銀行對傳統金融服務信用評級不適用于供應鏈金融業務,需要建立相適應的信用評價體系。
供應鏈融資是專業性強的業務,對產品設計、風險管理等業務環節要求較高。國內多家商業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成立了貿易融資部等部門負責供應鏈金融業務事宜,但大多數銀行對供應鏈金融業務流程管理為傳統管理體制,業務管理、風險管理等業務流程分屬部門管理,供應鏈金融業務流程設計可從產品設計、結算等環節進行。供應鏈金融業務運作要簽訂協議,銀行要檢查協議文本是否存在瑕疵,使用文本采用是持續的過程,如國家法律等做出調整、舊的文本出現滯后使得合同條款不適應新的法律,貸款人條款合同免除責任條款應予以說明,應通過要求融資方簽字等措施表現銀行告知。檢查產品設計是否存在缺陷,供應鏈業務在業務創新及產品設計上模仿國外商業銀行,缺少特色,存在產品設計與金融環境等脫鉤,銀行要制定完善的管理辦法,通過梳理流程,加強業務流程監控管理[3]。
供應鏈金融服務中信息流是重要因素,高效的信息管理平臺是保證信息暢通的基本條件。通過建立信息技術平臺可與物流企業等聯系,實時獲取物流信息,銀行可通過信息技術平臺實施貸后管理,目前,商業銀行供應鏈信息技術平臺構建存在一些不足。供應鏈金融業務服務對象是供應鏈,要想控制信息傳遞風險,信息數據集成非常重要。通過將各地分行信息匯總,形成行業性網狀信息,可開發供應鏈金融管理系統,了解分行供應鏈金融業務,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
供應鏈金融面對大量中小企業客戶,銀行對其授信業務預警十分重要,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應以集中管理為思路,實現供應鏈金融風險監控,風險預警機制建立要從宏微觀層面進行。選取合理的風險因子,準確識別風險信號,采取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分析供應鏈存在的風險,運用各種方法分析供應鏈企業財務狀況,分析供應鏈行業發展前景,列舉風險發生預警信號,如操作風險預警信號,多方收集數據指示,收集與供應鏈金融貸款安全相關的指標。
四、結語
本文研究探討了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問題,給出風險定量分析方法,商業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對中小企業具有重要意義,但供應鏈業務具有風險成為業務發展的瓶頸。定量計算風險是商業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持續發展的途徑,商業銀行開展供應鏈金融面臨的主要風險是信用操作風險。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業務風險控制措施包括健全供應鏈業務發展適應的信用評價體系、完善操作流程設計、建立信息技術平臺等。
參考文獻:
[1]李凌茜.大數據視角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J].全國流通經濟,2019(26):157-158.
[2]勾鶴潔.論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風險防范[J].現代商業,2019(23):145-146.
[3]李隋佳.農業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J].廣東蠶業,2019,53(07):67+69.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