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垚
高中教育正處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蛻變期,身為物理教師、信息技術教師、通用技術教師的我積極向學生傳播創新理念,讓學生體驗創新的樂趣,力求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在此,我想分享幾個學生在創新中成長的故事。
故事一:創新點亮別樣人生
2003年,我擔任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負責學校的網站建設。當時,一位名叫程輝的學生主動找到我說,希望了解和學習網站知識,參與學校的網站建設。我發現他不僅悟性高,也具備一些技術知識,便答應了他的請求。
我們共同探討、分工合作,我負責網站架構和欄目規劃,他負責網頁的設計。經過學習和鍛煉,大部分任務他都能完成。高中畢業時他已經基本掌握了網站建站技術,還參加了湖北省機器人滅火比賽,獲得一等獎,并創建了赤壁一中的貼吧。也許正是有了這樣的技術積累和興趣引導,大學時代的他仍然致力于信息技術領域的研究。
2010年,程輝參與了國內第一個商用云平臺SAE(Sina App Engine,新浪應用服務引擎)的技術研發及運維。同時,他還在新浪組建了中國第一個專業的OpenStack團隊,上線了國內第一個OpenStack云服務。
2013年2月,程輝離開新浪,創立UnitedStack,這是中國第一家專注于OpenStack開源云計算的創業公司。2017年,程輝成功入選創業邦發布的30歲以下創業新貴榜單。
故事二:創新讓人重拾自信
程輝的成長故事讓我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興趣的幼芽需要在創新實踐中培育,老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和培養他們,助他們成長。
龍顏煜是我校2016屆畢業生,作為重點高中的學生,他的文化課成績較差,一度十分自卑。但是他的計算機技術很好,為了讓他找回自信,高二時,我鼓勵他參加湖北省第30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最終,他憑借自己編寫的一個計算機軟件獲得一等獎。這次比賽讓他一鳴驚人,同學們從此對他刮目相看。后來,他順利完成了高中學業,考入武漢光谷職業學院。
這個學生的故事本該到此就結束了,但一則關于他的網絡新聞引起了我的關注:“武漢光谷職業學院一直關注大學生創新創業,近日學生團隊申報的‘校園虛擬卡平臺建設與應用項目從全國眾多高校中突圍,入選騰訊創新創業聯合基金項目,成為湖北省唯一入圍該項目的團隊。團隊成員鄭良、石欣悅、龍顏煜三人都是‘互聯網+學院的學生,同時也是學校網絡技術團的成員。”
龍顏煜正是這個團隊的技術骨干!這讓我明白,一次創新比賽就可以讓學生找到自信,成就自我。我也因此更加明白了創新教育的意義,更重視去發現一些潛在的創新人才。
故事三:創新引領人生方向
我校2017屆學生汪濤在高中時一直堅持參加科技創新活動,他的作品“新型輸液報警器”曾獲得咸寧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學生步入高三后,我一般不建議他們參賽,可是進入高三后,汪濤卻堅持參加比賽。
高考后他被西安理工大學錄取。他真誠地告訴我,之所以選擇工業設計專業,就是因為他在高中時就喜歡上了創新,而設計專業正是一個致力于創新的專業。他還自豪地說,他是西安理工大學唯一一個在大一時就擁有專利的學生。
德國哲學家、教育家卡爾· 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這樣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從這些學生的成長故事里我們可以發現:學生的創新探索離不開老師的引導,學生的潛能需要展示的平臺,學生的創新能量需要在實踐中釋放。
我愿在創新園地里做一個喚醒者,用自己的辛勤耕耘助力學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