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威朋,袁傲冰 Hu weipeng & Yuan Aobing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家具與藝術設計學院,湖南長沙 410000)
生活方式這一研究由恩格斯和馬克思最先提出,縱觀我國整個領域的生活方式研究范圍包括生活方式的廣狹義之分和生活方式的研究內容:①生活活動條件;②生活活動主體;③生活主動形式,早期在設計領域也有學者提出居住空間功能應適用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伴隨科技的進步近年來也有學者提出構建生活方式設計學科[1-5]。國內辛向陽教授的團隊更是提出“由語境轉變到設計對象”的生活方式模型研究[6];筆者在上述的研究基礎上以起居室室內格局的變化為出發點,探討近年來生活方式的變化對室內格局大的影響。
室內空間, 與建筑形態緊密聯系,而建筑形態又與當時的居住空間結構息息相關[7]。室內居住空間結構受生活方式的影響,集中反映居住主體的生活內容和對居住空間的使用方式,居住空間也是能直接揭示居住主體生活方式的變化。在我國傳統的住宅中是沒有起居室這一概念,但是確有著和現代起居室一樣的空間形式----“廳堂”。在中國傳統的生活中,廳堂主要是進行一些禮儀、供奉等精神活動,也兼具會客接待的功能。另外一方面廳堂也是氏族禮儀尊卑等級制度的體現,所以在它的空間結構布局上呈現出一種對稱布局,廳堂的陳設也大多是主人地位的體現,諸如:居中的匾、書畫、對聯等,廳堂在這一時期處在家庭最核心的位置(圖1-圖2)。
建國后我國引進蘇聯的住宅建設標準,即單元式的住宅套型。這一時期,由于受制于當時生活水平條件,再加上不注重當時人的生活方式,不得已幾人合住一套房,套型被隔離成一間間的小房間,致使人均建筑面積很小;這一時期,床成為空間中的主要家具,人們的所有生活全圍繞一張床進行,包括起居、就寢、就餐、接待等活動內容。
20世紀70年代衛生學在我國快速發展,由于人們長期處在一個“混合”所有生活方式的空間里面進行起居活動,再加上這一時期國家對于人均居住面積的放寬,廳從臥室里面被分離出來,即---“小方廳”,初期的小方廳常被設置戶型入戶中心處,由于沒有考慮直接采光問題,初期常被設置成餐廳或者收納屋,20世紀70年代末住宅空間得到進一步優化,采光和面積得到改善,小方廳由暗轉明。
城市生活方式的進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人們閑暇時間的增加。20世紀80年代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誕生了電視機,從此有了以圍繞電視機為中心的起居室設計模式,并且這種設計模式至今還存在。這一時期人們不再局限于起居、就餐、接待、工作等生活方式,起居活動也以集體團聚的形式圍繞電視機展開。20世紀80年代后期各種家用電器和陳設的增加,為了滿足家電和陳設的需求,起居室空間功能布局也由單一轉向多元化。
當代城市青年家庭對于集體精神活動的建設遠遠低于個人的物質要求,起居室也在這種大勢中逐漸失去了其“核心精神”場所。近年來各種智能手機、平板的出現,從原來的一群家人聚坐在電視前的家庭娛樂活動逐漸分散為手機、平板的個人娛樂活動。
從上述可知起居室是家庭交流、娛樂休閑、團聚的場所,它的演變經歷了就寢與起居兼具、獨立小方廳、公私分離獨自設置起居室等幾個過程(圖3-圖5),從它的演變過程來看正是人的集體精神寄托方式轉向個人娛樂的結果[8-9]。因此可根據上述所提及的生活方式構成要素內容來推導起居室生活方式的模型(圖6):①居住主體的物質條件決定了他的居住空間的類型和居住面積;②居住空間的類型反作用于居住主體,這種反作用主要體現在空間內的功能布局來改變人的行為;③居住主體的物質條件決定了他對于生活方式的選擇;④居住主體根據其生活方式形成了對居住環境的認識,主要體現在居住空間的舒適性、安全性、領域性、空間組合層次;⑤居住空間的設計模式反作用于居住主體的生活方式。

圖1 傳統的廳堂

圖2 傳統的廳堂

圖3 以就寢為中心的起居室

圖4 由暗轉明的小方廳

圖5 以電視娛樂為中心的起居室

圖6 起居室生活方式模型
現代居住空間布局把公共活動空間和私密空間的組合作為基本模式[10]。這種公、私空間的程度取決于空間中的人與人相互作用和行為內容的私密程度。在空間序列中,空間尺度的大小決定著它的私密程度,空間越大使用的人數越多其公共性就越強(圖7)。從居住軸線上來看起居室由于在居住空間軸線中處于主要位置(圖8),其空間位置和空間范圍在整個居住空間占主要位置,是居住空間中最主要的人流動線集中區,并且是居住空間中最主要的動區[11]。
空間的尺度限定居住空間的結構和行為內容。起居室作為居住空間中的核心位置,區別于其他空間的行為內容,起居室也是最能體現居住主體行為的空間,人在起居室中的行為活動內容占據了80%以上,使起居室的空間性格呈現出“動”的性格。如何將這種動的性格處理好,是需要合適的空間尺度來實施的,空間尺度是衡量居住舒適度的標準之一。合適的空間尺度需要考慮空間進深、面寬、連續墻以及必要的交通面積,起居室中放置家具的連續墻一般不小于3000mm,面寬應在3600-4500mm這個一區間調節[12-13]。
研究對象:本次調查主要通過網絡問卷方法進行調研,調查對象為18-35歲的青年人群,學歷基本在本科和大專之間,有最基本的居住意識,符合本文所要調查的對象。樣本總量為106份,其中有效問卷為68份,無效問卷為38份;無效問卷為選填現在的居住空間沒有起居室。
研究方法:問卷法。本次調研的版塊分為基本居住信息調查、居住行為調查、居住評價、居住意向調查、個人基本信息調查等五個部分,筆者想通過這五部分了解居住主體的居住喜好,以及對居住主體現有居住環境推測居住主體行為與居住環境之間的顯性要求。
評價方法:主客觀評價法
調研結果分析:
本次調研主要的人群集中在18-35歲之間,家庭結構以核心家庭(兩夫妻加一孩子)為主,學歷基本以本科和大專為主,職業和經濟收入分布較廣。以下本文將對此次問卷的起居室生活行為和居住評價、居住意向進行分析。
在起居室中行為主要以休閑娛樂為主,其中占比最高的幾項分別為睡覺、吃飯、玩手機、看電視、工作、玩游戲、接待客人(圖9),從調研的數據可以看出,傳統的以接待客人和家庭團聚這些家庭活動的起居室空間在青年人群中所呈現出一種弱化的趨勢,青年人在起居室中的行為活動主要是以休閑娛樂為主,這有可能會引起一種符合多功能起居活動的設計模式的產生。
從此次樣本的結果來看,對于現有的起居室的滿意度還算滿意,但是在樣本中也不乏部分青年人群對于起居室的家具布置和起居室的采光存在不滿,從這兩點上可以看出,①市場上現有的居住空間的套型本身就存在設計不合理的地方,導致用戶居住環境和居住體驗降低。②在家具的布置上,有可能是用戶本身在購買家具的時候對于居住空間的尺度意識不夠所導致購買的家具不符合空間尺度的結果。
從居住意向上的樣本來看,青年對于客廳沙發和茶幾的組合意向形式主要是集中在一字型上,對于U字型和L型的沙發選擇相對較低,這可能是由于青年這一群體在起居室中是以睡覺這一項高頻率的行為所導致的,并且一字型沙發相對U字型和L型占地面積較小,視野開闊,而U字型和L型的空間布局則強調的是在起居室中與家人之間的交流。
從此次調研的數據來看,主要得出以下兩點結論:
青年在起居室的行為活動主要集中在睡覺、玩手機等休閑娛樂活動上,對于傳統的家庭團聚活動頻率較低,其次是開發商和相關設計人員缺乏對于居住套型的細致研究,導致市場上的套型功能空間設計的不合理。
本文結合調查結果和當代青年人的生活方式得出以下設計原則:
空間的性格和功能與人的行為活動密切相關,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空間性格,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臥室就是一個“靜”的性格,而在前文中有提到起居室在空間中的性格是一個“動”的性格,從這一空間性格的角度來講,應兼顧功能使用和生理心理兩方面的需求,并保證青年人在起居室中的行為活動能正常進行,并且不干擾其他空間的行為活動。對于青年人來說,生活方式是可以習得和改變的,不同的時間段所發生的行為內容、動作、以及尺度是不同的。所謂空間彈性,是講究空間的靈活變化,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求進行靈活變動,提高整個空間的利用率,以便于適應青年群體生活方式的變化所引起的需求。可以充分利用空間中隔斷和界面形態的變化來劃分功能空間,使空間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除此之外家具的模塊化也能滿足空間的靈活變通。因為模塊化家具本身對在空間的利用除了表現在對平面空間的彈性設計上外,還表現在三維空間和時間空間上的高效利用[14]。

圖7 空間公、私密性圖

圖8 空間軸線圖

圖9 起居室行為占比圖
精細化原則是指在有限的面積里面將空間最大化利用,滿足居住者多方面的需求。空間的精細化原則可以通過進行空間的整合、空間的零碎角落利用來實施。通過此次調研的數據可以表明,青年人在起居室吃飯的頻率還是相對較高的,基于這一點便可以相應地將餐廳和起居室的部分功能進行整合,這樣不僅滿足了青年的生活需要,整個居住空間的功能也相對緊湊,不會造成不必要的居住面積浪費。不管是青年群體還是其他群體對于家庭儲藏的需求永遠是不夠的,針對這一點完全可以將空間的零碎角落做成儲藏空間,比如壁柜、邊角柜等形式。
情感是人對世界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15]。空間的情感性主要是通過材質、燈光、色彩、陳設等反饋給大腦所呈現的。在居住中適當的陳設和綠化以及燈光設計,會大大豐富居住的舒適度,在青年人起居室內應注意這些搭配,并且控制好度。起居室空間的布局應該和青年人的使用需求聯系緊密, 空間內的流線應布置明確、便捷,套內分區合理提高生活行為便捷性[16-17]。對于居住者常用的工具可以集中設置一處靠近居住者活動范圍的收納區,方便居住者使用,這樣既節約了居住面積,又提高了效率[18]。
本文基于主客觀評價的方式,采用對比研究法和問卷調查,對青年生活方式的變化和需求進行了研究分析,并且從生活方式變化的角度,探討了古往今來起居室空間格局的變化以及適用于他們生活方式的起居室設計原則。青年人作為社會的主力軍之一,他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影響著未來居室空間格局的變化,因此把生活方式作為切入點來研究居住空間,能更好地把握他們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