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特別是針對目前特殊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對“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著力穩企業保就業”提出一系列創新務實舉措,這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我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搶抓政策“窗口期”,落實、落細、落準、落快。瞄準痛點,打通堵點,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統籌打好穩企業保就業“組合拳”。
瞄準痛點,打通堵點。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保障就業和民生,必須穩住上億市場主體。”廣大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是吸納就業的最主要“蓄水池”,企業穩則經濟穩,經濟穩則就業穩,就業穩則企業亦穩。受此次疫情沖擊影響,企業的流動性困難問題,以及產業鏈慢、鏈阻、鏈斷等情況,成為我們亟需解決的痛點與堵點。通過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強化對企業的金融支持等舉措,瞄準痛點,打通堵點,以期穩住上億市場主體。我省可以從以下三方面精準發力,強化政策供給:第一,減輕企業納稅負擔,優化納稅服務流程。我國將加大減稅降費力度,預計全年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為此,我省稅務部門應強化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進一步落實落細減免、扣除、退稅、服務等具體政策措施,幫扶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如落實好鼓勵居民消費的稅收優惠政策、保障物資暢通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等,切實減輕市場主體負擔。按照“盡可能網上辦”的原則,省稅務局已出臺《網上辦稅繳費事項清單》,共梳理188項具體內容。我省要進一步加速提升線上辦稅服務水平,切實落實好線上線下結合辦稅服務舉措,明確相關制度,提高辦稅便利性,確保非接觸、少見面、暖服務、不間斷。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著力推進有針對性地“滴灌式”精準輔導,引導納稅人利用電子終端快捷辦理涉稅業務。稅務部門要根據企業實際需求,主動調整稅收征管措施,放水養魚,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提振企業信心,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企業。第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推進政策精準落地。我國將繼續在降低工商業電價、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減免國有房產租金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為中長期經濟全面恢復常態提供堅實動力。一方面,我省要推進扶持政策落地,監管部門適時開展專項督導,避免政策在落實過程中出現梗阻,讓企業切實享受政策紅利;另一方面,要繼續深化政府職能改革,不斷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讓產品和要素低成本、無障礙自由流動。第三,強化企業金融支持,降低綜合融資成本。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變,并出臺了一系列精準、有效的金融支持政策,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為此,我省除落實短期的紓困政策之外,可進一步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制,推動數字普惠金融更快發展,通過營造更好的政策機制與環境,撬動更多資金傳導至實體。要發揮監管政策的引導作用和金融機構的能動性,增強資本實力,加強金融創新,加快數字化轉型,增加風險抵抗能力,通過降低融資成本、本付息政策再延長等手段,適當“讓利”中小企業,從而更好地強化融資信貸支持。通過宏觀政策調控和金融機構協調精準發力,讓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
抓住關鍵,突出重點。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這是一條有效應對沖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就業是經濟的“晴雨表”,也是民生的“壓艙石”。保就業,就是保老百姓的“飯碗”,保民生之本,是關鍵,是重點。政府工作報告在減負、穩崗、擴就業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努力確保就業大局穩定。我省已先后下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有關就業工作的通知》《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穩就業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為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和勞動者提供有力的就業政策保障。在此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要進一步落實“政策包”,打出“組合拳”,內外并重穩就業,上下銜接促復工,統籌兼顧促穩崗,專精結合引人才,確保大局穩、人心安、信心足。第一,堅持全省“一盤棋”保就業大局。下好就業先手棋,研判形勢是關鍵。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穩就業專項工作小組,建立周調度制度,發揮協調聯動、就業形勢分析研判、監測預警、督導落實等機制作用。全省各市(地)縣(區)同步成立工作專班,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把各項工作抓細抓實。同時,穩住就業基本盤,企業是關鍵。緊扣“免、減、緩、返、補”五方面政策,落實中小微企業免征、大型企業減征、困難企業緩交社會保險費的階段性政策。擴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受益面,用好用足促進就業的吸納補貼、培訓補貼等,綜合發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穩定就業存量。第二,堅持開辟“新天地”保就業動力。圍繞政策聯動、產業帶動、支持自主創業、鼓勵靈活就業四個方面著力拓寬就業空間,優化政策環境,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群體就業支持。加快培育一批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數字經濟產業,如線上教育、網購平臺等,向新經濟新動能要紅利,為新崗位拓空間。緊抓重點,圍繞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強化精準幫扶,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用足就業服務、職業培訓兩大手段,創新開展“云招聘”和“云培訓”等線上活動,有序恢復線下活動,提升人崗匹配效率。第三,堅持織密“保障網”保就業服務。加大與企業對接力度,實現就業政策服務“打包”送上門。搭建供需平臺,推動公共就業服務和勞務派遣等市場化中介組織雙向發力、信息共享。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提升2020年省財政一般公共預算安排各類穩就業經費,包括一般公共預算安排“促進就業創業專項資金”和“小額創業貸款擔保基金和貼息”,充分營造健康活躍的創業就業環境。通過設立東北振興人才發展基金、提高邊境高寒地區人才待遇、給予特殊人才政策支持等措施,留人引人,提升龍江振興核心競爭力。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
責任編輯/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