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剛 孫浩天
黑龍江省是制造業大省,肩負著維護國家產業安全的戰略任務。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巨大沖擊,黑龍江省制造業發展既面臨風險挑戰,也孕育著新的機遇,必須綜合分析研判國際國內疫情發展態勢,一方面有效應對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三重挑戰,另一方面積極把握宏觀政策、擴大內需、動能培育三大機遇,在堅持疫情精準防控“不松勁”基礎上,超前謀劃、強化扶持,揚長補短、化危為機,幫助黑龍江省制造業企業有效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助推黑龍江省制造業發展轉型升級。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但全球產業鏈尚未有效恢復。隨著壓力的逐漸傳導,會給黑龍江省制造業企業特別是外向型企業帶來一定影響。黑龍江省工業門類齊全,但一部分低附加值的基礎類產業受疫情影響較大,這部分制造業企業及其下游中小微配套企業面臨著巨大生存壓力。
全國兩會對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了部署。其中,減費降稅、金融扶持等系列政策將為黑龍江省制造業企業提供新的政策支撐;“兩新一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所帶來的新投資,將為黑龍江省制造業企業帶來新的市場需求;隨著黑龍江省“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百大項目”“百千萬”工程所釋放的新動能將持續為黑龍江省制造業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一、用好政策紅利,發揮倍增效應
一是抓好各階段政策銜接。要深入分析研判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態勢和發展方向,特別是結合國情、省情、企情、社情和國際形勢的變化,推動《中共黑龍江省委關于貫徹“八字方針”深化改革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工業強省建設等既有政策與全國兩會強調的“六?!比蝿?、“兩新一重”建設有效銜接,鼓勵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建設,為實現“六穩”目標提供不竭動力。二是做好政策落實。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助力“老字號”“原字號”大型龍頭企業發揮作用,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同步發展。加大對有潛力的“新字號”臨規企業、小巨人企業和“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扶持力度,穩固新的經濟增長點。發揮司法部門作用,清理政府部門、國有大型企業拖欠的中小企業賬款,積極協調解決各企業之間的債務糾紛,減輕中小企業資金壓力。
二、抓穩抓牢“新基建”,發揮乘數效應
一是加強信息技術研發應用推廣。發揮5G技術“增強移動寬帶、海量物聯存儲、超低延時通信”三大優勢,以5G技術研發應用為抓手,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技術攻關。積極做好產業園區、重點企業、黨政機關、重點場館、核心商圈、交通樞紐等區域5G基站建設;發揮高校科研院所和各企業科研團隊的技術優勢,推動5G技術與傳感器等現有尖端技術融合;加快5G等信息技術在機器人、航天航空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農機裝備、石油石化裝備等高端制造領域以及基礎制造領域和相關配套領域的商用步伐,實現全產業鏈迭代升級,向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密方向發展。二是提升軌道交通制造水平。重點打造齊齊哈爾軌道交通裝備基地,繼續發揮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企業和相關配套企業在重載快捷鐵道火車、軌道交通配套裝備領域的研發生產優勢,針對高鐵、普鐵和城軌等方面市場需求,加強5G等信息技術在生產領域的應用,著力提升相關產品在投入市場后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向高端智能生產、先進智能應用的全方位提升要發展。三是提升能源裝備供給水平。立足黑龍江省裝備制造業企業的研發生產能力,圍繞電力運輸特高壓、光伏風電核電天然氣、新能源充電樁和氫燃料加氫站等方面市場需求,積極推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質量產品。尤其在特高壓方面,國家電網發布了應對疫情影響全力恢復建設助推企業復工復產的12項舉措,其中3項涉及特高壓工程,相關投資近千億元。黑龍江省要發揮哈電集團在國家特高壓領域的“定海神針”作用,更好供給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向技術提升、產能提升要發展。
三、提升政府服務,發揮聯動效應
一是繼續優化營商環境。針對制造業企業受疫情影響情況和生產運行恢復情況,可分類分批次實施繳稅、繳費、還貸、“五險一金”繳納等展延類政策。圍繞“新基建”相關領域,在企業用能、用地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特別是黑龍江省正在大力推進的5G基站建設工程,要著力解決占地開工難、設備租金高、審批流程慢、百姓誤會多、電價補貼少等實際問題,盡快為制造業企業裝好信息技術“助推器”。二是做優科技支撐??蓢@“新基建”相關領域,組建制造業產業聯盟,推動聯盟成員單位和高??蒲性核诟鱾€應用領域尋找突破口,開展聯合技術攻關,推進原始創新、協同創新、融合創新。積極發揮產業園區、雙創基地、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平臺載體的支撐作用,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產業化步伐,對沖疫情影響。三是做足金融扶持。對年初以來研發投入同比增長較快或達到一定規模、占總投入比例較高的制造業企業,可按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圍繞“新基建”相關領域,主動對接制造業企業需求,在基礎設施建設、技改項目投入等方面,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加大資金支持,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大項目建設,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實現政策性和商業性有機結合。四是做細宣傳解讀。結合疫情期間的政策走向和需求變化,特別是全國兩會釋放出的政策新紅利和“新基建”帶來的歷史新機遇,可由行業主管部門牽頭,省企聯、行業協會和智庫部門共同做好相關政策的專業性、前瞻性、戰略性宣傳解讀工作,有效穩定市場預期,有力提振企業家信心。
(作者王勇剛系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作者孫浩天系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主任科員)
責任編輯/杜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