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美國自愿放棄其作為世界大國的角色,那么德國就必須“從根本上好好考慮未來的跨大西洋關系”。默克爾的這一表態再次引發國際輿論對歐美同盟穩固性的質疑。
據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于2020年6月22日宣布,將從德國撤走約9500名美國士兵,屆時美國駐德部隊將減少到25000人。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6月26日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對此回應道,如果美國自愿放棄其作為世界大國的角色,那么德國就必須“從根本上好好考慮未來的跨大西洋關系”。默克爾的這一表態再次引發國際輿論對歐美同盟穩固性的質疑。
美國不想為歐洲提供安全保護了
導致默克爾從根本上思考“跨大西洋關系”,直接原因當然是因為德國沒有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2%,以至于特朗普要從德國撤軍。換句話說,德國虧欠軍費了,美國人不愿意繼續充當免費“保安”。
這是特朗普一貫的思維,從2016年競選的時候,他就疑惑為什么美國軍隊為盟國免費站崗。有人為此嘲諷特朗普是一定要收到租金的“包租公”思維。
以北約為基礎的軍事同盟關系是大西洋共同體的基石。就像默克爾所說,美國一直扮演世界大國的角色,也就是為歐洲提供安全保護的角色,而現在美國要放棄這樣的角色了。
對于特朗普不斷討要甚至是敲詐“租金”的做法,默克爾曾經發出感慨,歐洲要依靠自己了。
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默克爾就從“根本”上思考一些“根本”問題了。如今,她直接挑明“將從根本上好好考慮未來的跨大西洋關系”,也說明德美關系正經歷著歷史性的變遷,而默克爾無疑也處于歷史的風口浪尖上。
特朗普將歐美之間的裂痕挑明了
從時間軸來說,世界秩序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變局,因此,很難以慣常思維來看待大西洋兩岸的關系。
默克爾成長在冷戰期間,而且她處于冷戰鐵幕的另一端。美國是歐洲的保護者,歐洲是美國的附庸。歐洲的聯合從根本上說是冷戰的產物,而大西洋共同體是歐洲人的安全靠山和認同紐帶。
冷戰結束之后,北約沒有解體,歐盟和北約同時擴大。歐洲是否還甘愿處于美國的保護之下,這個問題與美國還愿不愿意保護歐洲,其實是一體兩面。
特朗普這個具有“包租公”思維的美國總統,只不過是將歐美之間的裂痕挑明了。大西洋兩岸的關系其實早已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以往在奧馬巴這樣的建制派總統之下,很多問題被遮蓋起來,比如說當年美國情報機構監聽默克爾手機。
特朗普對大西洋共同體的破壞一度讓歐洲人非常憤怒,期待特朗普下臺之后,大西洋共同體關系再回到從前。
也有媒體建議歐洲人為美國副總統拜登勝選做好準備,但是拜登就能重啟跨大西洋關系嗎?似乎很難。
德國外長??啤ゑR斯近日在接受采訪時承認,德美關系已經發生了“結構性變化”,昔日良好的“跨大西洋伙伴關系”已經成為過去。即使美國再回到民主黨重新掌權的日子,兩國關系也再難回到過去。
默克爾彰顯成熟老練政治家的謀略和藝術
默克爾一向認為,駐德美軍符合德美兩國的利益。當然,默克爾并不是要挽留美軍,而是借此劃清跨大西洋關系變局的責任——是美國背叛了自己的角色和責任,而不是德國。
從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來說,德國在經歷一次自1871年現代德國創建以來又一次大變局。德國是冷戰的贏家,冷戰終結之后,兩德統一,依賴于冷戰的結構,德國實現了經濟的崛起。
此后,德國和歐盟的關系就處于深度調適中。德國一直處于是繼續做“出口機器”“經濟動物”還是要成為歐盟領導者的抉擇中。
從歐元危機開始,德國成為被邀請的領導者,默克爾的政治意志和政治藝術得以呈現。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后,默克爾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推動建立了一項復蘇基金。最令人關注的是,這一基金的影響不只限于提供資金,而是關系到歐盟諸國財政的聯合。進一步說,德法試圖開始構建歐盟的信用體系,歐盟委員會有能力作為借款主體,從而創建歐盟債券。
在歐元危機的時候,默克爾還是堅決反對如此創制的,而現在卻似乎是“不經意間”就邁出了這一步——如果沒有經過“根本”的思考,默克爾不會邁出這一根本的步伐。對此,有人稱贊默克爾的舉措如同美國首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運用聯邦權力,創建美國國家信用。
相比馬克龍不斷高調倡導歐盟要成為一支地緣政治力量,推動歐洲防務一體化等,默克爾彰顯了一位成熟老練政治家的謀略和藝術。
世界大勢正在發生劇烈變化,中美歐俄四方關系決定著世界格局的走向。毫無疑問,默克爾帶領著德國在世界大棋局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在歐俄之間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工程項目上,德國頂住美國制裁也要推進這一合作項目。如果沒有默克爾的“根本思考”和政治意志,我們是不會看到默克爾和特朗普之間這一幕幕令人刮目相看的戲碼的。(《新京報》20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