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功過得失,究竟應該表現出怎樣的姿態,考驗一個人尤其是黨員干部的格局與擔當。在當下,黨員干部需要激揚超越功過的擔當精神。以百姓心為心,把群眾福祉置于職務待遇之前,把責任使命放在榮辱得失之上,乃是黨員干部應有的精氣神。
一些黨員干部沾染了爭功諉過的不良風氣
面對功過得失,究竟應該表現出怎樣的姿態,考驗一個人尤其是黨員干部的格局與擔當。
榮譽面前不爭功、利益面前不計較、困難面前不躲閃、責任面前不推卸……對于黨員干部而言,推功攬過是一種可貴的修養境界。爭功諉過則不然,突出表現為:榮譽面前熱衷追逐,利益面前斤斤計較,困難面前繞道而行,責任面前推諉扯皮。前者為公,著眼的是大局,看重的是團隊;后者存私,打的是小九九,撥的是小算盤。
推功攬過可謂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作風。他們面對責任從不推脫,面對功績從不招攬,始終以黨、國家、人民的大局為重。粟裕三辭元帥最后被授予大將;王震將軍在選擇留京還是入疆的問題上,以黨性為擔保,毫不猶豫地挺進新疆,開墾邊疆,維護邊陲安全;老英雄張富清深藏功名,在來鳳山區奉獻一生……這都是我們黨的楷模,更是黨員干部的學習典范。
當前,從整體來看,黨員干部隊伍的精神狀態是好的。但也有一些黨員干部沾染了爭功諉過的不良風氣,政績觀出現了偏差。有的黨員干部認為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壞、干與不干一個樣,對待工作敷衍了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奮斗精神不足;有的黨員干部干工作不愿承擔風險,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干事,工作平平凡凡,毫無亮點;有的黨員干部享樂主義、官僚主義反彈,干工作怕苦怕累、拈輕怕重、推諉扯皮,面對問題踢皮球,面對成績搶籃球,敗壞作風、影響發展。這些黨員干部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形象,是“害群之馬”,不可姑息。
爭功諉過對政治生態是一種污染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當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爭功諉過,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背離了擔當作為的要求,對政治生態也是一種污染。若任由此風潛滋暗長,不僅會影響改革發展、損害群眾利益,也將有損實干奮斗者的積極性,危害不可小視。
其實,評判功過是非,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追求工作實績、淡化個人名利,不爭功、敢擔責,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做一名合格的黨員干部,才能真正贏得認可、贏得民心。
歷史與現實也啟示我們,追求推功攬過的精神境界,警惕爭功諉過的歪風邪氣,才能激發干事創業的心勁兒,營造團結奮進的好氛圍。
黨員干部需要激揚超越功過的擔當精神
因此,應大力狠剎爭功諉過之風。
板子要打在屁股上。對于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黨員干部,堅持發現一個、處理一個、問責一個,絕不姑息、絕不搞下不為例。切實以嚴格標準懲治犯錯者,警醒后來者,教育大多數,讓實干成為干事創業的導向。
用人要用在刀刃上。要堅持全方位、經常性、近距離識別干部、培育干部,對爭功諉過、虛與委蛇的干部,該調整的調整,打破“論資排輩”“只升不降”的藩籬。對各類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干部,科學有效地采取調離、轉崗等方式問責追責、治庸治懶。切實解決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倒逼干部增強進取意識、危機意識,形成人心思進的良好干事氛圍。
教育要觸及靈魂。爭功諉過,其實就是思想教育不夠,信念樹得不牢。要繼續開展“兩學一做”主題活動,鞏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加強黨的宗旨、黨的歷史、黨的故事學習,引導黨員干部自覺正本清源、積極向上。
為官避事平生恥。在當下,黨員干部更需要激揚超越功過的擔當精神。少一分個人得失的計算,就能多一分知重負重、攻堅克難的奮發有為;少一分名韁利鎖的束縛,就能多一分敢于負責、勇于擔當的闖勁干勁。
“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币园傩招臑樾模讶罕姼l碇糜诼殑沾鲋埃沿熑问姑旁跇s辱得失之上,乃是黨員干部應有的精氣神。
(《人民日報》2020.6.1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