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即酸、咸、甘、苦、辛五種味道。中醫學認為,五色五味對應人體不同的臟腑。根據身體的狀況,對應增補很重要,合理膳食,可以達到健身、防病、祛病的目的。
酸味食物,入肝,主青色 ?酸味食物可以刺激唾液分泌,生津、養陰、收斂、固澀,有益于心臟和肌肉,但過食易引起消化不良和牙齒損傷。
甘味食物,入脾,主黃色 ?甘味食物能補、能緩、能和,具有滋養補虛、緩和痙攣、止痛鎮痛的功效,內臟下垂、肌肉下垂者尤適宜食用甘味食物。
苦味食物,入心,主赤色 ?苦味食物可以清火去熱、醒腦提神、除煩靜心、止痛鎮痛,四季皆可食用,尤其可作為夏季的消暑祛濕佳品。
辛辣食物,入肺,主白色 ?辛味食物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加快血液循環、增強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可發散、行氣、活血。但過食易導致津液損傷、上火。
咸味食物,入腎,主黑色 ?咸味食物的主要特征是軟和補,具有潤腸通便、消腫解毒、補腎強身的功效。但過食易導致高血壓、高脂血等癥。
食用不同的食物對身體有不同的功效。例如,梨能止咳,故歸肺經;核桃仁、芝麻有健腰作用,故歸腎經;酸棗仁有安神作用,故歸心經;芹菜、萵苣有降血壓、平肝陽作用,故歸肝經;山藥能止瀉,故歸脾經。由此可見,食物歸經理論是具體指出食物對人體的醫療效用所在。生活中我們該怎么選擇呢?
據了解,歸肝膽經的食物有蔬菜類、瓜果類、水產類、禽畜類、調味品類共五大類。其中蔬菜類有西紅柿、絲瓜、油菜、芹菜等。
那么,其他類別相對應的食物又有哪些?歸心經、歸腎經、歸肺經、歸脾經、歸大腸經、歸小腸經、歸胃經、歸膀胱經的食物又有哪些呢?詳情可關注《食物寒涼溫熱屬性速查全書》+《百病食療大全》(特惠價:150元),本套書依據體質養生、飲食宜忌的原則,講述了數百種藥食兩用食物的日常搭配應用。這些精選的食療方常見易得、操作簡單、安全綠色。
訂購熱線:027-87927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