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益擴大,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和“走出去”戰略成為我國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渠道。國際工程的經營模式也在近年不斷創新發展,從單一工程項目投標及中標項目的施工管理擴展到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TO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等模式,參與的行業也從傳統的公路、房建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擴展到園區、港口、礦產、環保、水資源等多領域。經營規模更是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經營模式的改變、經營行業的增多,經營規模的擴大,以及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決定了國際工程的復雜性及高風險性。本文就國際工程項目定義、特點進行簡要敘述,說明我國國際工程管理面臨的各種風險及解決方案初探,為同類國際工程項目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國際工程項目;定義;特點;風險;管理
1 ?前言
國際工程項目與國內工程項目相比,建設規模難度大、周期長、建設風險高,與國家政治、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目前,一般發達國家與地區的項目工程準入門檻較高,我國承接的國際工程多數為發展中國家。然而,發展中國家各種公共設施的建設較為落后,經濟發展緩慢,政治因素不穩定,社會人文環境面臨挑戰等,都會給項目建設帶來較大的潛在風險。筆者從其參與管理和項目前期工作的尼日利亞中非萊基自貿區、厄瓜多爾米拉多銅礦以及巴西薩爾瓦多-伊塔帕里卡島大橋等項目中總結發現,針對國際項目風險進行有效管理,通過管理識別并深層次分析項目前期及建設管理中各種風險,有效預防或糾正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提升項目建設質量,加強風控人才儲備,是有效保證我國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份額,確保國際工程項目建設上的地位,實現效益最大化的前提。
2 ?國際工程項目的概念與特點
國際工程項目是指針對某項工程項目的建設,通過面向不同國家進行招標,確定項目建設各個階段(項目的咨詢、融資、采購、承包、管理及培訓等)參與方,并按照國際通用的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由確定的多國參與項目各個階段的建造的工程項目。因國際工程項目參與方涉及至少兩個國家,有些更是涉及多個國家,存在政治、文化、經濟、法律、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差異性,項目之間的差別很大。與國內工程項目相比,它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涉及學科覆蓋范圍廣。國際工程項目綜合性強,涉及專業學科多,對工程管理人才要求高,需要掌握除技術外的其他如法律,物流,合同管理,健康、安全、安保和環境HSSE(Health,Safe,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 )目標管理體系知識,需要理論知識全面、溝通技巧嫻熟、管理經驗豐富、擁有創新能力及突出風險防范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來實現。第二,工程參與企業具有多國性。國際工程項目參與的企業主體不限于一個國家,國家之間對項目條款的要求、規范、遵守的法律條文具有多樣性。第三,項目建設管理風險明顯高于國內項目。國際工程項目受各個國家,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政治更迭、經濟環境變化、社會人文環境、地域文化差異、戰爭、宗教等。在進行項目建設的同時需要綜合考慮項目建設所處外部及內部環境,這無疑增加了項目建設風險。第四,按照國際慣例進行項目管理。國際上針對國際間項目的管理有固定的工程項目管理參考模式,項目建設中各參與國企業需按照國際工程管理和國際合同條件嚴格執行,促進工程的規范化管理,有效的約束各方利益,確保各參建方的權益。
3 ?國際工程項目建設風險
國際工程建設風險遠遠高于國內項目建設風險,按照獲利機會可分為投機和純粹風險。投機風險是根據國家政策、市場變化等,有獲利機會或損失的風險;純粹風險即損失風險,無法獲利,如自然災害,包括暴雨、洪水、火災等事故。按照風險的成因可將其分為政治、信用、合同、技術、經濟與管理風險幾種。政治風險是國際項目可能面臨的一種重要的風險內容,項目各參與國是否具有穩定的政治背景,國家政權是否穩固,項目所在地參與的地方機構運行是否良好,都直接影響項目管理進程,該風險項目各參與方無法左右。企業的信用是其立足市場的根本,項目各參與方若出現行為不規范、建設主體混亂、無法遵照市場秩序、不按項目合同執行、拖欠項目款、履行合約不及時等現象,會給項目順利執行帶來困難。另外,國際工程項目是國際化的合作,因經濟波動、文化差異、法規差異、翻譯失誤等會帶來合同風險,導致項目各參與方利益受損,嚴重危害著項目建設的順利執行。技術風險是針對項目建設過程某工程技術的不確定性引起的,如新工藝、新方法、新技術、新人才帶來的技術風險,或給項目執行的順利與否帶來風險,可能會產生設計與實際運用不符合、材料采購風險、項目變更風險等。經濟風險也是項目建設中常見的一種風險,這與項目參與各方的經濟能力、國家發展狀況有較大的關系,通貨膨脹會使項目建設投資大幅提升,造成項目工程建設損失。若項目參與方較多,則帶來的風險管理因素加大,提升項目管理的難度。
4 ?提升國際工程項目管理能力
4.1 ?按照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原則優化項目管理
國際工程項目管理需要遵守經濟性、適度性、社會性與戰略性的原則,降低項目管理風險。項目管理過程需要消耗各種資源,因此需要對項目管理過程進行經濟最優化預算,避免無限制的投資資金,帶來項目建設經濟負擔,通過科學的預算,降低項目建設總投資。項目管理風險無法完全避免,需要講究適度性原則,使用正確、科學的管理態度進行項目風險管理。盡可能保證人、財、物的安全。項目風險管理中各參與方不可將風險隨意轉嫁,作為項目建設參與方需要有社會責任感,需要有大局意識,可以自行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國際合作的原則。項目風險管理是企業戰略管理的內容,需要各項目參與方遵照項目制定的原則、主動參與項目管理過程,服務于項目建設全過程。
4.2 ?加強風險管控能力,提升項目綜合管理水平
提升國際化項目管理的水平,需要從項目風險管理的優化入手,識別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風險因素,并做好風險評價。風險識別是針對項目建設過程中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的預判與分析,并按照風險的等級、特點、因素等進行分類、分解與判定,它是項目風險管理的基本內容,且隨著項目的執行,可能會出現項目識別之外的風險,它屬于動態的管理過程,貫穿在整個項目管理的全過程。風險評價是對項目風險管理的量化和深化,通過風險評價來掌握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可能帶來的損害程度。對風險要進行有效的處置,以提升項目執行的效果。風險處置可以采取回避、控制、轉移、接收等措施。風險回避是采取一定的技術措施,針對帶來工程風險的風險源進行阻止或中斷,規避風險,降低潛在損失,是一種消極的風險處置方式。相反而言,風險控制是一種積極風險策略,它是利用系統、科學、詳實的風險控制計劃,針對風險對應的等級進行風險策略控制,按照指定的計劃消除或降低項目風險帶來的損失,實現項目損失最小化的效果。風險轉移的方式無法降低或消除風險,僅是將風險轉嫁給第三方,責任的承擔方主體變為第三方機構,而風險本身依然存在。風險接受是針對項目管理過程中的風險沒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直接面對項目過程產生的風險,消極接受,或通過項目前期的應急方案進行風險管理,則屬于積極接受。明確了項目風險等級與可采取的措施,根據項目風險可發生的概率與風險等級,綜合判定風險處置的措施。針對政治風險可積極聯系我國駐地大使館,保持溝通,時刻關注政治形勢,出現較大政治變動可適當申請我國工程所在地政府或相關機構的幫助,有助于維護企業正當訴求。提升對風險管理的認知程度,加強科學管理意識,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制度、程序,企業自身也需要提升風險管理上的認知,健全風險管理及評價體系,加強對外各種知識與市場變化的學習與分析能力,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
4.3 ?與國際標準接軌,建立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質量風險是國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類別,項目質量管理同時也是項目管理的重點。通過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完善信息化質量監督管理平臺,通過平臺支撐,可使項目管理更加有序化。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行項目前期的招投標管理,促進管理嚴要求,高標準。利用工程實施過程的質量監督,促進項目相關材料、施工技術的質量管理更加嚴格,確保工程質量達到標準驗收單要求,避免工程管理疏漏帶來的質量事故,同時進行質量與結算掛鉤的結算方式,促進質量問題的快速改進。
4.4 ?加強風控人才儲備,夯實國際項目人才隊伍建設
國際項目管理人才的選用與精細化管理,是促進工程有序進行的前提。利用科學的管理方式,擴大人才儲備,建立企業人才信息資源庫,應配備一定比例的風險管理專業人才。項目管理過程中,要合理搭配管理中所需的風控人員,完善風控在線培訓系統,定期對項目運行中參與的人員進行風險管理培訓,提升人員風險管控素質與技能。可以將風險控制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將崗位職責、權利、責任、義務協調統一,并與個人收入掛鉤,分享企業發展紅利,吸納更多風控管理人才加入,提升海外項目整體風險控制能力。風控人才管理還可以遵照屬地化管理方式,積極利用當地人力資源,擴寬人才引入渠道,加強人才配置。
5 ?總結
中國企業在落實國家“走出去”戰略及“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會面臨各種政治風險、法律風險、安全風險和商業風險等,海外布局要循序漸進、防范風險,做好戰略規劃和策略準備。國際化項目在運行過程中需要遵循預防為主及安全性的原則,盡可能的做好風險識別,并按照風險的不同分級,做好風險評價, 確定合理的風險控制方式。同時,促進管理更加精細化、長遠化,增加項目風險可預見性,加強風控人才儲備,降低企業在國際項目上投資的風險系數,提升企業的發展,從而促進我國更多企業“走出去”,加快我國建筑業與國際接軌的步伐,推動我國經濟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彬.淺議國際工程項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J].中國高新區,2019(8):236.
[2] 張婕.淺議國際工程項目的匯率風險管理[J].現代商業,2019(12):111~112.
[3] 楊行宇,林沛強.淺談海外總承包項目采購管理經驗[J].中國建材科技,2019(4):136~137.
[4] 楊海紅,陳曉華,楊琳.國際工程項目合同管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9.
[5]郭青松.國際工程風險管理[J].江蘇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12(9):30~31.
作者簡介:
王曉燕(1982-)女,漢,安徽潁上,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國際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