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雪平

籃球運動是一項技戰術較為復雜,需要參與者根據臨場變化進行精準判斷的集體項目。常規的教學形式主要通過教師對各項技術的分解傳授,再進行整合教學,形成從整合到拆分,從拆分到整合的教學過程。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項目的完整結構,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技術、體能、運用”三維度的理念,甚至因此出現了喜歡打籃球的學生卻不喜歡上籃球課,認真上籃球課的學生卻不會打比賽的現象。由此,筆者提出以“娛人致趣”為支撐點,以學生發展為目標,運用對抗與實戰為學練主線,在單元框架下尋求籃球項目的“致趣”點以及學練過程中的方法(圖1)。
“娛人致趣”可分為兩部分理解,“娛人”是指運動項目的主要功能是使人娛樂,“致趣”是指運動項目導致參與者產生興趣的要素和原因,正是由于運動項目中包含著導致運動者產生興趣的要素,人們才能享受到運動帶來的樂趣。[1]基于此,筆者在單元初期采用技術滲透法,單元中期采用游戲浸潤法,單元后期采用實戰融合法,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應有的籃球技術動作,在同一時間對賽場上所需的技戰術得到合理的訓練,形成相互串聯、層層遞進的有機整體。
一、技術滲透
技術滲透是指以“娛人致趣”原理為立足點,將技術方法滲透在教學內容中,可以用單一技術滲透的方法,也可以用組合技術滲透的方法。該方法主要適用于單元初期,因為這個階段,學生對單元總體目標處于基礎性了解階段,需要在這個階段了解單元中各種基本技巧和配合來達到籃球競技性和對抗性的學練目標。技術設計時,不管是單一技術還是組合技術,內容都要有變化、有層次、有梯度,盡可能追求技術合理化,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單一技術滲透
單一技術滲透是指依據籃球的某個技術動作標準,結合學生自身特征而采取的一種學練方法。如“籃球:投籃的學練方法”教學中,對于學生的投籃教學,應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則。學生發育早晚不一,個頭身高和力量參差不齊,針對這種情況,可以用籃球大小或籃筐高低來“平衡”學生自身條件進行投籃練習,采用相適應的場地器材標準,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技術概念,也可以將其設置成標準性任務,假設以“投球比準”為例,教師可提出“規定出手次數,設定投球區域,看哪些學生能完成規定的進球數”。這種方法的“致趣”點在于項目的規范性,它可以激發學生的投籃興趣,促進投籃動作準確規范。
2.組合技術滲透
組合技術滲透是指依據籃球的兩個或兩個以上技術動作標準,結合學生自身特征而采取的一種學練方法。如“籃球:運球+投籃組合學練方法”教學中,學生在完成準備活動之后,可以嘗試從三分線上任何一點開始行進間運球到籃下投籃,教師可設定3~5分鐘,比一比誰的進球數最多。當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比較流暢地完成時,可增加一人在籃下防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還可以設計投籃距離由近到遠的變化或投籃高度由低到高的變化,逐步增加挑戰難度。這種方法的“致趣”點在于項目的挑戰性,它既可以培養學生自我突破的意識,也可以讓學生體驗籃球運動的未知性。
二、游戲浸潤
游戲浸潤是指以“娛人致趣”為立足點,將游戲的方法浸潤在教學內容中,可以用“競技性游戲”,也可以用“娛樂性游戲”。該方法主要適用于單元中期,因為這個階段學生對該籃球單元中總體目標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在這個階段運用單元中各種基本技巧和配合來達到團體游戲的學練目標。游戲設計時,學生一定要了解籃球的基本特性,逐漸增強拼搶和對抗意識,建立遵循規則的籃球意識,也使學生在對抗游戲中體會到團隊合作與成功的快感。
1.競技性游戲
競技性游戲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籃球特性而設計的團隊競技性游戲。如“籃球:行進間運球的學練方法”教學中,學生按男女性別各分成兩隊(視具體人數而定,人數多可以多分幾隊),男生和男生比,女生和女生比。每人一個籃球,兩隊分別站在籃球場各半區的三秒區內,游戲開始后,兩隊迅速向中圈運球,并在中圈劃定的區域內進行搶斷球,干擾對方的前進路線,當聽見哨聲后,迅速運球跑到對方的三秒區,全隊最先到對方三秒區的隊獲勝。這種方法的“致趣”點在于項目的對抗性,它既可以提高學生行進間運球技術,發展運球時手、腳、眼的協調能力,也可以養成運球屈膝抬頭的習慣。
2.娛樂性游戲
娛樂性游戲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籃球特性而設計的團隊娛樂性游戲。如“籃球:急停急起的學練方法”教學中,采用了“開車過斑馬線”游戲,在運球急停、急起時,結合過斑馬線的交通規則,遇行人時駕駛員要馬上停車,無行人時駕駛員要抬頭觀望并馬上通行。在運球急停急起訓練時,要提醒學生看到前方有行人時,運球急停雙腳前后開立低運球,前方無行人時,急起快速向前運球。這種方法的“致趣”點在于項目的生活性,它既可以讓學生通過直觀的感知加快掌握急停、急起的運球技術,養成運球向周邊觀察的良好習慣,也可以提高學生交通安全意識。
三、實戰融合
實戰融合是指以“娛人致趣”原理為立足點,將接近實戰的技戰術在學練中不斷強化,可以用“主題實戰”,也可以用“綜合實戰”。該方法主要適用于單元后期,因為這個階段學生對該籃球單元總體目標已有全面了解,需要開始熟悉各種技巧和配合來達到實戰化的比賽目標。進行比賽時,要提醒學生籃球比賽是團隊之間的競爭,因此,團結與合作是最重要的。在籃球比賽中,傳切、掩護和策應等戰術的運用都需要全隊的密切合作和協同。
1.主題實戰
主題實戰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籃球水平而進行的某個專項或某個主題的教學比賽,隊員通過籃球中某個技術特點或戰術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演練方式。如“籃球:5v5區域傳接防守對抗練習”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分成5人一隊,兩隊在固定區域內傳接球比賽,進攻方在完成一次進攻中,隊員之間至少要有5次傳接球,比賽中可采取“無球跑位”戰術,也可采用“運球突分”戰術來達成目標,防守隊員可以搶斷,也可以人盯人防守,最后看哪個隊先把籃球攻入對方指定的進球位置,哪個隊就先得分,最終以得分多少來判定比賽勝負。這種方法的“致趣”點在于項目實戰的主題性,它既可以提高學生對于籃球技戰術的專項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在某個籃球技戰術的配合意識。
2.綜合實戰
綜合實戰是指教師按照學生的籃球水平而采取的綜合實戰化教學比賽,隊員通過各種運、傳、投、防等技戰術手段來加強學生主動參與比賽的學練方式。如“籃球:小組對抗的練習方法”教學中,由于各班級的學生人數、男女比率不盡相同,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將全班分成男女生兩個組別,男生和男生比,女生和女生比,每個組別分成水平基本相同的若干支隊伍(每隊5人),各組別均采用單循環進行教學比賽,比賽中要強調技戰術和比賽規則,比賽要朝著真實進攻真實防守去設計。每個組別可分為3~5隊競爭,兩隊之間比賽以先進3球為勝,負者下場休息,換另一隊與勝者繼續比賽,依次進行,最后按獲勝場次來判定名次。這種方法的“致趣”點在于項目實戰的綜合性,它既可以讓學生提高籃球各項技戰術的綜合應用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在籃球賽場的反應能力。
四、結論
要想在籃球的學練中體現“娛人致趣”,就要不斷改變固有的傳統教學思維,以生為本,無論在單元的初期、中期還是后期,教師采用的學練形式和學練方法都要有創新,有變化、有梯度、有層次,這樣才能達到“娛人致趣”的效果,也能提高學生的籃球競技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杰凱,包蕊,賁馳,等.論操舞音樂韻律與動作節奏的本能恰和之美——基于運動項目娛人致趣原理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4):7-1O.
[2]張云鵬,李杰凱,任紀飛.以“會打球、愛打球”為目標的籃球教學實踐探索——基于運動項目娛人致趣原理的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5,34(2):103-106.
[3]曹強.感受球之趣、激發球之智[J].中國學校體育.2019(8):26-27.
[4]蔡景臺.小學球類項目教學中的“關系”分析 [J].中國學校體育.2019(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