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紅艷
摘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班級環境的創建與裝飾、主題墻環境創設能使幼兒產生主動探索主題活動的興趣與主觀能動性。同時有意義的主題環境的創設,更有助于幼兒發揮自己的內在潛能,促使其手腦并用,使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班級里的很多集體教學活動很難在“一堂課”上讓幼兒“完全”接受全部的教育意義,為了能夠彌補這些缺陷,教師就要充分利用環境教育資源,為幼兒主動探索學習并大膽嘗試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創設良好的機遇條件。班級里的主題墻應是動態的,它能夠隨著幼兒的學習與探索需要而變化,它是為班級開展各種教育活動以及幼兒的各方面學習品質的主動發展而服務的。同時主題墻也是互動的,可以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家園互動”的有機結合,最終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而最關鍵的主題墻“留白”,更是把班級主題活動的“生成”“發展”“變化”“結果”這些難以事先預料的內容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為班級主題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延展目標。
關鍵詞:班級主題環境創設;主題環境創設的價值;幼兒主體
幼兒園班級主題環境創設是為幼兒園開展主題活動提供服務和環境支持的。而幼兒園主題活動是根據教育活動目標進行選擇和設計的。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幼兒園主題活動是目前幼兒園普遍采用的一種課程模式,充分考慮了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
一、幼兒園班級主題環境創設
(一)主題環境創設與主題活動內容的嚴絲合密
《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環境這個大課堂,是看不見的教師,教師應該時刻促使幼兒,引導其成為班級環境的主人。
引導幼兒在自己喜歡的、自己創建的環境中,運用自己的能力與智慧打造真正屬于自己的“小天地”。同時在班級環境創設上要重視主題活動中各個環節的整體性:主題內容發展軌跡的顯現、幼兒學習軌跡的體現、師生互動的呈現、家園配合學習的展現。從而使幼兒的認識能力、技能發展能力在主題環境的創設過程中一覽無遺。
真正做到“我的地盤我做主”,注重幼兒處于該環境中的情感表達、品質道德方面的循序漸進的發展流程。
(二)幼兒園班級主題環境的添“能”加“力”
幼兒園的主題活動是以主題為載體,充分調動多層次的整合功能,將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融為一體,以幼兒自發參與、自主學習、自由表達,關注幼兒個體和整體發展為目的的教育活動。因此在班級主題開展的過程中,隨之創設好的班級主題環境在這中間就起到了輔助支撐的作用。
例如:在《家鄉的地鐵》主題活動背景下創設的《地鐵新工程》主題環境,就為該主題創設了主題墻:地鐵大世界。其中有:地鐵知識調查表、地鐵是如何制造的、地鐵線路圖、繪畫——我設計的地鐵、如何乘坐地鐵等軌跡板塊。這些板塊的創建,來自了幼兒自我主動學習的過程、教師對知識的引導過程、家長與幼兒一起實踐探索的配合過程。在這些過程中,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是主動構建知識面的主導者,通過幼兒個體觀察與欣賞其他個體幼兒的知識板塊的結果,幼兒會對自身學習結果進行整合與揉捏,達到知識面相互補充的效果。而在該班級主題背景下創設的區域活動,就更能體現幼兒在學習探索知識過程的內化效果得以顯現的過程。
二、幼兒園主題環境的有利發展
(一)體現發展變化
如今的幼兒園環境:環境色調統一大氣,有環保的組合拼接多功能玩具柜,可以作為班級各個區域的隔斷;各個區域都陳列著教師、幼兒收集的豐富的低結構材料,方便幼兒個人或小組選擇性的操作,同時班級的整體環境會一改陳舊的傳統分布,會以開放式區域活動環境進行分布。區角若在四周則騰出了中間的空地,區角若占用一半室內則騰出另一半空間,以便保留集體教學的位置。在此,我們欣喜地看到,教育的意圖正在盡可能地客體化,教育目標隱蔽在環境和材料中,并且在個體操作和集體教學的互補中得到實現。
例如:常州的地鐵2號線即將開通了,幼兒園附近就有一個站點。很多孩子產生了疑問:地鐵都是在地底下開的嗎?地鐵會掉頭嗎?怎樣乘坐地鐵……在孩子們的交談中關于地鐵的話題也越來越多,越說越激烈。關注到孩子們的興趣后,教師對地鐵的話題展開了價值分析,促成了“地鐵來了”這個主題活動。隨著主題探究的層層深入,主題環境也越發豐富,記錄了孩子的地鐵探究之旅。
根據幼兒對地鐵構造的觀察與了解,他們將地鐵的修建放入了班級的結構游戲中。孩子們對地鐵話題的激烈討論,根據他們設計軌道并利用各種各樣的材料,在走廊上修建出了一個活動的地鐵來進行展示交流游戲。
(二)多方面有機結合
和日常生活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有機結合,以有關節日、紀念日為主線進行環境創設;與教學活動、日常生活、家庭教育相結合,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愛護環境的情感,環保行為乃至習慣,對幼兒的環境教育寓于各項活動中。如:江南水鄉,就是通過用簡單的材料加一些獨特的創意就可以打造出一個完美的環創,不用復雜,可以更換,讓孩子不局限在一種環境,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保持孩子的童真。江南的記憶,藍花布的質樸無華之美滲透了江南水鄉的古韻自然之美,藍花布的質美融入了太多的情懷。一筆丹青,水墨流年,中國畫道之中,水墨為最上,簡單的筆墨,勾勒出萬象云煙,延續了水墨特色,傳承了中國獨特的古典韻味,讓孩子們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
三、結語
幼兒園班級環境的創設,既有利于用班級環境對幼兒進行學習探索活動的綜合教育,更能刺激幼兒內在潛力的發生,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總之,班級教育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要引導幼兒在環境中學習,在環境中成長,只有幼兒成為學習環境的主人,才能讓環境發揮出更大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