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關鍵詞:民族藝術;設計語言;現代藝術;藝術設計
引言:藝術設計屬于實用藝術,與當代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社會發展存在密切的關聯,同時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人們轉變審美方式。設計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同時還具備商業功能,在商業中的影響力較大,現階段挖掘傳統元素中蘊含的藝術價值已經成為設計界的主流趨勢,使藝術設計界中掀起了中國浪潮。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文明的發展推動傳統理念思想發生轉變,突破了原有的藝術界限,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隨著人們的生活變化而變化。以我國的商業設計為例,在傳統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多受西方藝術潮流影響,多采用迎合西方審美模式的構圖形式與設計語言完成設計作品,但這其中的創新其實非常少,往往是一種無意識的表現,隱藏在作品中,并在發展中逐漸滲透。客觀來說,這種行為并不是有意識地對本土民族設計元素進行貶低或者輕視,而是由于一直以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同時由于中西方文化在碰撞過程中,西方文化的影響與世界意識形態的多樣化發展,促使現階段的民族藝術設計受到外來因素的沖擊,進而形成當前西方文化審美占優的現狀[1]。在此背景下,現階段的國人受國外西式品牌宣傳的影響,逐漸樹立一種崇西抑中的傾向,部分年輕人盲目崇拜西方產品,直接將中國本土的民族風格設計定位為“傳統”“老土”“過時”,大部分設計師在設計的作品還是以滿足普遍的消費者的審美需求為主,迎合大眾的口味,但實質上也是中國本土設計元素與西方外來設計元素之間的博弈。現階段,國內的部分頂級設計師逐漸重視在設計作品中注入傳統文化元素,如對中國傳統水墨畫元素的探索,許多設計師將其融入他們的設計作品中,形成具有中國獨特氣息的藝術設計。
藝術設計實際上應該是一種超越、一種解放以及以一種繼承傳統的精神,或者是一種情感,具有豐富的生命力,通過精神與肌膚的體驗感受其內在的情感,形成一種理論話語,以國內的設計為例,現階段國內的設計中既沒有大膽的評論,也沒有深切的贊揚,而年輕一代,更是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對于中華傳統文化幾乎呈現出“文盲”情況,以致造成了當前的困境[2]。
民族藝術語言可以說是一種本土的藝術語言,以我國的歷史背景與本土文化為基礎,可以說是一種特定的歷史文化、生存環境、民族精神以及生活習慣等,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元素與藝術形式,展現出獨特的風格。在國內藝術設計發展過程中,應追求獨特的風格理念,樹立正確的思想,在發展過程中展現出本土藝術的特點。對于一個設計師來說,在進行藝術設計時,應選擇自身最為熟悉的藝術語言,盡可能在設計過程中展現本土語言特色,進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本土設計。本土語言設計理論并不是一種復古的思潮,也不是一種狹義上的片面化設計,而是在設計過程中以一種整體的藝術性出現,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一種獨特的思想理念與潮流,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重點強調傳統的本土性與新式設計潮流,滿足當前的發展。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后現代主義文化繁榮發展,促使本土語言藝術設計為現階段的藝術設計理論發展提供全新的概念理論,呈現出一種全新的思想,形成獨特的藝術感[3]。民族藝術設計語言呈現出明顯的藝術性、現代性以及本土性,以當前的發展為前提條件,以作品為例,其在設計過程中,是以作品的設計元素為主,蘊含有獨特的情感,并尋求現階段存在的情感共鳴,利用語言的優勢展現出一種獨特的思想,感染著人們的情緒與思想。對于整個民族來說,必然存在許多共通的東西,而民族本土設計語言正是利用其共同的品質進行表達,選擇一種通用的語言,追求一種通俗的語言效果,書寫出中國獨特的文化。
本土設計語言的應用,使中國的現代藝術設計有了新的發展機遇,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將藝術設計的意識形態逐漸轉變為中國藝術形態的獨立形象,從傳統轉向當代,讓更多的可能顯現,適應當前的發展。民族藝術設計語言實際上是在民族的文化中,其精髓在于文化的內涵,通過交流對話使其展現出一種豐富性與語言性,在發展過程中演變成另一種形態,進而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氣息[4]。例如,以中國傳統的圖形資源為例,傳統文化藝術中有豐富的圖形,在演變過程中逐漸完善,展現出獨特的藝術性,富含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大量的藝術,凝聚著中華民族數千年智慧結晶的傳統文化,為現階段的藝術設計師提供優秀的藝術原料,展現出一種獨特的思想文化。因此,藝術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可以根據現有的資源進行多元化設計,形成一種獨特的民族語言藝術作品,為藝術設計中的民族元素融入奠定良好的基礎,形成一種創造,為藝術的發展開辟廣闊的未來。
設計者在進行藝術設計時,應明確設計方向與設計理念肩負起自身的責任,即對傳統文化傳承的責任,對一個藝術設計者來說,在發展過程中如果不能創造性地運用母語進行表達,將逐漸喪失自身作為設計者的身份自信,因此只有不斷地創新創造母語,才能促使設計與母語相結合,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思想,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并提升設計的時代性。將民族藝術設計語言應用在藝術設計中,可以促進當前的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展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設計,并創新現階段設計理念,展現出一種獨特的思想[5]。通過分析發現,民族藝術設計語言中,本土語言的藝術價值主要表現在生動與貼切,展現出一種獨特的藝術思想,并且其在發展過程中并不僅僅展現出一種單一的思想情感,而是以一種獨特的情感魅力為基礎,營造一種獨特的情感方式,在深化過程中形成意識形態,將其與商品化的語言、狀態相關聯,構建出一種文化價值,并將其融入到商業價值中。以“酷必得”的廣告為例,其廣告以報紙廣告為主,設計師多以現代青年作為主體,通過描畫其俊朗的外形,構建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以19 世紀七八十年代為背景,廣告中的廣告詞為“兄弟們,砍”,通過圖片形象展現出當時中國內地的打斗狀態,似一種古惑仔的形象,靈活利用詼諧幽默的手法消除了當時社會背景產生的負面影響,展現出一幅具有生機的畫面。畫面中,現代青年穿著時髦,從衣著與發型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形象,并緊扣主題,利用黑白色的畫面凸顯年代感,緊扣主題,并形成一種生動的力量,打破了傳統的設計理念與思想,避免過于注重形式而淹沒了主題。
當下,我國應更加重視發展藝術教育與平面設計,注重培養設計者的創新能力,在作品創作過程中更注重創作思維的深化,以當前的時代背景為基礎,培育出創新性地運用民族語言進行設計的人才,避免出現模式化與低質化的產品,展現民族文化獨特的魅力思想,創作出更加優秀的作品[6]。設計者在設計時要更加注重圖像與文案之間的關系,揭示其中的文化內涵尤為重要,可以將歷史中蘊含的任意思想進行創新,捕捉有價值的設計元素與創新點,將民族設計元素融入現代設計中,形成一種獨特的思想理念,并提升其魅力效果,展現出獨特的語言魅力,實現本土藝術與語言的發展。靈活利用民族藝術設計語言進行設計,展示出中華民族的文化特性,為現階段的國際藝術設計風尚貢獻一份力量,豐富民族藝術語言,并促使其展現出生動的特征,提升民族藝術語言的商品化與高度,從整體上呼應文化價值觀念,并進一步進行擴展,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提升其設計水平。將藝術教育與平面設計進行融合,形成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保證其實現多元化發展,在實踐中提升藝術作品的魅力[7]。加強設計作品的思想內涵與消費者精神的有效融合,靈活進行情感滲透,從根本上發揮出民族藝術語言存在的價值,以最直接的方式進行表現,促使民族設計語言可以全面導入,進一步推動藝術設計發展,以不同的形態展現出藝術的融合,并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相對完善的藝術架構,蘊含傳統的文化內涵,并體現出傳統藝術設計語言的價值,為當代的設計師提供寶貴的經驗[8]。
綜上所述,中國具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與精神,在藝術設計語言應用過程中應以傳揚中國傳統文化為目標,深入理解民族文化蘊含的內涵,并保證中華傳統文化得到傳承發展,延續民族文化精神,凈化現階段的藝術設計生態,創建良好的意識形態,為民族藝術設計與國際藝術創造提供中國元素,展現出中國的文化底蘊。